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混合式學習在計算機應用教學的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
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設置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優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計算機應用基礎是計算機專業培養的主要課程,是引導學生初步形成計算機基礎,構建計算機操作技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但是目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其問題主要表現為:1)中職生整體素質偏低,中職生年齡在15-18歲之間,青春期的特殊階段使得學生一方面對自我能力充滿自信,另一方面對于自我發展的全面規劃又十分茫然;同時這些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常被貼上“學困生”的標簽,在自我規范、自我管理方面比較欠缺,難以更好地參與到自主學習與探究中來。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偏重理論,教師在課堂設計中習慣于采用傳統方式,對學生進行灌輸與講解,即便是采用多媒體教學,也多數是以課件講解的形式存在,因此,難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影響。3)學生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差異,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對于教師設置的計算機操作任務難以獨立完成,導致自主探究難以達到預期目標。4)教學模式的構建缺乏職業教育特色,教師在教學指導中缺乏對技術操作任務的設計與優化,導致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學習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而難以實踐技能上達到專業培養目標,影響了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
根據上述問題的分析,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踐中,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已經十分迫切,而在移動智能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的背景下,依托互聯網平臺構建混合式學習模式,則是推進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踐發展重要選擇?;旌鲜綄W習模式是指將在線學習模式和傳統學習模式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學習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踐中,學??梢酝ㄟ^相應的教學投入,為提供混合式學習機會,并教學引導創造條件,以實現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學融合,即學習策略的融合,引導學生明確線下學習目標,并通過線上學習任務構建過程,提高目標實現效果;學習資源的融合,將教材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理論與網絡平臺上的各種課程資源內容相融合,以補充完善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視野,提高對計算機技能的操作指導;學習環境的融合,即打通虛擬與現實的學習環境,在線上與線下互動中,形成統一的學習環境,共同服務于計算機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學習方式的融合,即利用網絡優勢,將移動學習與課堂面授有機結合,發揮各自優勢,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踐性效果。與傳統單一化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學習把握了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優勢,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造了更具實踐意義的環境。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踐中,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應用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打破了傳統課堂面授的局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搭建了新的平臺,活躍了教學參與效果;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計算機操作任務為學生提供線上自主探究的機會,進而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引導學生的互動協作,讓學生通過線上溝通組建小組,并通過集思廣益完成學習任務,以發展團隊精神;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計算機操作實踐技能,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3混合式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策略
3.1前端分析
為了推動傳統學習模式與信息化學習模式的有效融合,教師應對中職計算機課程實施過程中涉及的要素進行綜合分析,以作為混合式學習模式構建的依據。具體分析內容包括:1)學生主體,即針對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全面調查,對學生的計算機理論與實踐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對在線學習的態度等進行綜合評估,并圍繞主體選擇合適的學習模式。2)課程目標,即以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計算思維能力作為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確定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教學重點,從知識、能力與情感層面進行綜合設計。3)課程內容,即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基礎、計算機操作系統、辦公自動化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多媒體技術基礎、程序設計基礎、數據庫基礎等內容,教師應根據不同模塊設計線上、線下學習任務,以推動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
3.2教學設計
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構建軟硬件條件的全面支撐。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學校應積極引入移動智能技術,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優化平臺功能,為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教師也應結合課程教學發展需要,完善課程目標,引導學生實現線上、線下學習過程的有效融合。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1)環境的設計,即課堂環境、實驗環境以及網絡學習環境。例如在office辦公軟件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支撐微課,或者從互聯網學習平臺中選取合適的微課,作為學生線上學習的載體,并通過網絡自測題庫為學生提供檢驗理論與操作技能學習情況,發揮網絡平臺的輔助作用,打造一體化的混合式學習平臺。2)活動設計,即教師圍繞線上線下講授設計活動,學生則根據自主探究開展活動。例如在“計算機操作系統”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利用專業設備制作微課,完成教學活動設計,為學生線上線下融合提供支持;學生則根據學習任務開展線上交流與線下合作,在團隊協作中實現學習參與。3)支持設計,教師應根據中職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供多方面支持,例如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資源,提供情感引導,指導自主學習方法等,以促進學生盡快適應混合式學習過程。
3.3實施方法
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踐中,混合式學習的實施方法需要圍繞課程培養目標進行設計與落實。主要方法包括:1)課堂講授,這是傳統教學方法,在混合式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理論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講解方式,幫助學生突破理論學習重難點,提高專業學習效果。2)在線學習,引導學生根據課程學習目標登錄網絡學習平臺,獲取更加多元、新穎的課程資源,同時根據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需要進行在線測試,并形成學習效果反饋,以發揮在線學習優勢。3)實踐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性極強,教師在混合式學習過程中應根據職業教育特點,以及課程對學生技術技能提出的要求,開展在線實踐操作,利用虛擬實驗室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技術操作技巧。4)協作學習,利用線上、線下學習模式,組建學習小組,并設置合作任務,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動力,并通過集思廣益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3.4教學評價
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中,傳統以結果為主的教學評價機制已經難以全面反應學生線上、線下學習過程,因此,教師應注重對教學評價的設計與優化,實現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有效融合。在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利用課堂評價做好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另一方面還應該充分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根據學生的登錄、學習、測試、成績等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并兼顧課上學習評價,為學生提供全面、客觀的教學指導,以提升混合式學習的實踐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移動學習背景下,中職院校應加強教育教學環境的構建,引入教育技術,搭建網絡學習平臺,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引導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模式在策略、資源、環境、方式等方面的融合,體現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踐優勢,提升中職生計算機專業素養,為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作者:韓紅霞 單位: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