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情境教學在高中化學教育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情境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會學習內容,加深知識的理解、實現問題的解決,還有助于學生認知能力、思維的發展,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下的化學教學目標。但在調查中發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嚴重制約了情境教學的價值。教師可以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教學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情境教學開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情境教學;學生主體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在諸多教學方法中,情境教學以其獨特的優點和價值,已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高中化學知識點繁雜、化學過程復雜,學生不易真正理解化學本質,存在學習困難的情況。面對這一現狀,為了增加學生學習效果,唯有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多種途徑預設教學情境,化繁為簡,才能更好地呈現化學知識,勵學增趣,實現化學教學高效性。
一、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現狀
情境教學主要是立足于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尊重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通過教學資源、活動場景等途徑,給學生預設學習情境,引領學生在預設的情境中完成知識的高效學習。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情境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第一,過分關注趣味性,忽視了化學知識的構建。一些化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認為越是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越能夠激活化學課堂,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但化學情境教學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還要融入一定的化學知識,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實現新舊知識的聯系,最終將新知識傳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被學生所接受。但是,由于化學教師忽視了情境教學的這一目標,致使化學情境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忽略學生的情感需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不僅承擔著化學知識的培養,還應關注學生情感需求,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形成更加積極向上的、科學的態度。但是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常常以自己的個人主觀因素作為切入點,忽略學生的情感需求。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化學情境教學的價值,難以促使學生在化學情境中形成自身的全面發展。第三,過分關注知識教學,忽視了實際生活。化學與實際生活之間密切相關,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處處發現化學知識的身影。但教師在設計化學教學情境時,常常忽視這一點,選擇的情境素材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導致情境教學的價值不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體驗不佳。第四,情境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情境的應用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也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然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雖然使用了情境教學,但依然停留在表面,并未與學生展開交流、溝通[1]。第五,創設情境無法貫穿始終,對情境教學過程關注不夠。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部分化學教師對情境教學的內涵研究不夠,情境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上存在明顯的偏差。為了提升化學課堂的吸引力,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之前,往往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尋找各種情境素材。但在情境教學中,創設情境只是一個開始,只有將其與課堂教學目標融合到一起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情境的價值。但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與化學教學目標的融合依然存在明顯的不足,無法將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嚴重制約了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二、情境教學在高中化學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策略分析
(一)轉變教學理念,體現學生主體
新課程革新了以往化學知識單向傳輸的模式,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成了教學的主旋律。教師要與時俱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積極采用新素材、新理念、新方法,構建學生樂于學習和探究的情境,將化學與情境融于一體,彌補單純進行化學知識記憶的模式的不足,實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開發大量的化學學習資源,利用資源構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各種情境,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導工作,發揮學生課堂主體,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求知,提高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與學生興趣相適應的情境能夠讓學生產生積極探索的動機,使其樂于去思考、鉆研其中的化學規律,通過分析、質疑、探究等過程獲得知識,增長經驗,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化學情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知識與生活生產的紐帶,其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在情境與知識的交織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增強自主學習效率。具有豐富學習資源的化學教學情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推動力。教師要靈活運用生活資源、社會資源、網絡資源,將情境與實際教學內容有機融合,以學生喜歡的形式呈現,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
(二)科學設計化學教學情境
科學設計教學情境是開展情境教學的基礎,直接決定了情境教學的開展質量。基于化學核心素養下的要求,化學教師應指向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發展區,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科學設計化學情境。原則一:緊貼化學教學內容。化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之前,必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確保化學情境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契合。否則,一旦撇開了教學內容或者選擇的情境元素與教學內容不相符,就無法發揮教學情境的價值。原則二:科學性。化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之前,必須要思考教學情境是否與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相契合,思考創設的情境是否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是否與化學知識相匹配。否則,一旦設計的化學情境不夠科學,就會偏離情境教學的初衷。原則三:激發思維。基于化學學科的特點,實驗情境是學生進行化學知識學習的關鍵。尤其是針對繁雜、難以記憶的理論知識,教師必須要創設與其相契合的實驗情境,促進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思考、分析,最終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有效學習。原則四:生動有效性。為了真正提升情境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還應關注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學習情境時應契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旨在喚醒學生的探究興趣。另外,在創設化學情境時還應注意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拖沓,導致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原則五:積極情感體驗。在高中化學情境教學中,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必須要關注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基于此,教師設計的化學情境中必須要包含豐富多彩的新奇現象,旨在引發學生的積極情緒;還應關注情境中蘊含的正面影響,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最終更好地參與到化學知識探究學習中。
(三)多維度設計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情境
在高中化學情境教學中,為了增強情境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精心選擇教學情境素材,還應從多個維度設計情境,借助最佳的手段將其呈現出來,通過情境助力高中化學教學。第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思維能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不僅要關注化學知識傳遞,還應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高中化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以此為中心,精心設計出一系列的問題,搭建知識的“階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維逐步深入,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深入學習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關注問題的難度,確保設計的情境問題與學生認知發展區相契合,不能難度過大,也不能毫無挑戰性,應在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中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2]。第二,構建實驗型教學情境。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驗處于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化學實驗還是設計教學情境的最佳切入點。基于此,化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化學實驗作為載體,以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實驗設計、操作的熱情,通過實驗獲取知識,增長經驗,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中重難點的理解。實驗型教學情境能夠為學生展現化學知識的發現和生成過程,讓學生能夠經歷從具象到抽象的變化過程,增強知識與實際的聯系,降低學生的探究難度,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第三,構建具象的教學情境。在具體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如果學生沒有理解化學知識的本質,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后續學習。基于此,教師就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模式徹底轉變這一現狀。具體來說,教師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給學生構建具象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感知中理解抽象、微觀的化學變化過程,掌握化學知識的本質,實現知識的自主構建[3]。第四,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由于化學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應堅持“生活即教育”的原則,關注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實踐中的應用,結合具體的化學教學內容,精心選擇生活化素材,努力給學生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開發和利用生活素材,實現知識的靈活應用,真正落實化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生活素材豐富,與學生已有經驗契合,更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現象中進行化學知識的發現,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化學實際價值,以生活情境驅動學生高效學習。第五,借助化學史料創設情境。依據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教學時還應關注學生的科學精神,最終實現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教師應緊緊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選擇與其相關的化學史料,還原科學家發現化學規律或是探究化學知識的過程,以此為切入點給學生創設化學情境,將整個探索過程、研究過程傳遞給學生,使得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其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化學素養等,最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第六,依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矛盾創設教學情境,以便于知識系統的構建。學生學習的過程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之上,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重新改組,并以此為切入點對新知識進行解釋,最終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逐漸構建獨特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以此作為切入點,依據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引領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對舊知識進行回憶,并逐漸延伸到新知識的學習中,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4]。第七,利用社會熱點創設教學情境。基于化學核心素養下的要求,化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還應關注社會熱點與化學課堂教學的融合。同時,社會熱點也是教師創設化學學習情境的重要載體。因此,化學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善于從生活中、社會中挖掘與其相契合的熱點素材,并對其進行整合,創設教學情境。如此一來,在熱點情境中不僅喚醒了學生的知識探究欲望,也促使學生在社會熱點情境中強化了知識的遷移能力,在學習中形成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真正落實了學科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四)科學選擇情境呈現時機
科學選擇呈現時機是實現情境教學有效應用的關鍵。具體來說,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應從兩個方面關注教學情境的呈現,同時選擇情境呈現時機實現其連貫應用。具體來說,一節化學課堂教學中包含了多個教學環節,情境教學必須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呈現在特定的時機內,才能彰顯出情境教學的價值。基于此,教師必須要對情境教學的呈現時機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確保其呈現的連貫性、合理性。同時,基于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多種偶發情況,教師應切實對素材進行轉化,使其成為全新的教學情境。另外,教師還應因勢利導,將教學情境與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整合起來,并提前對教學情境進行預設,契合學生真實的需求,并采用多種途徑將其呈現出來。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學生接受信息的結果與教學情境呈現的方式之間存在顯著的聯系。基于此,為了最大限度提升情境教學效果,教師還應對其呈現方式進行設計,靈活借助視聽結合的方式,借助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途徑,將教學情境直觀地呈現出來;還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實踐活動等方式,將化學知識直觀呈現,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最終實現多種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學更好地契合了知識與實踐結合的原則,明顯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顯著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在具體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影響了化學情境教學的效果。面對這一現狀,教師應結合化學情境教學的內涵,科學選擇化學情境素材、多維度設計教學情境,因地制宜地開展化學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化學課堂,凸現學生主動性,實現化學教學高效性。
參考文獻:
[1]秦夢瑤,李紅英,馬文濤,等.學科素養下高中化學教學情境的測評[J].安徽化工,2021(1):173.
[2]陳慧敏,施慶.高中化學多樣化情境創設教學實踐與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124.
[3]姚琦,田志茗.情境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師理科學刊,2020(10):95.
[4]陳梅虹.依托化學核心素養構建高效化學課堂[J].考試周刊,2020(77):121.
作者:牛秀華 單位:甘肅省武威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