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精準供給下的高校創業教育的反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基礎。然而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為了提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應該采取有效改革措施。本文從“精準供給”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出發,反思現存問題,并就此從觀念、教師、教育機制、支持機制和實踐平臺五個方面提出應對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精準供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反思;應對
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意識與能力的人才也成為高校的重要任務,其不僅表現了高校教育改革的質量,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高校應該依據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要,反思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問題,改革教學觀念,融合教學資源,聘用及培養師資隊伍,從而促進創新創業教育供給結構改革,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為社會培養大量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1“精準供給”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
1.1教學模式較為僵化
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較為落后,與專業教育聯系也不緊密。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較為單一,不具備自己的特點,致使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創業難的重要原因。當前,雖然有一些高校依據本地區經濟發展與文化資源、學校辦學特點建立了創新創業教育機制,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存在著教育模式僵化、無特色、不變通等問題。
1.2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當前,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存在著產學錯位的問題,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較為重視短期效果,并不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第一,在教學理念方面,高校較為重視創業行為,忽略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第二,在設置課程方面,雖然高校將創業教育納入了教學計劃中,但大多為公共必修課,沒有設置與創業相關的課程,還存在著重視理論知識,忽略實踐活動等問題;第三,高校在處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時,均以專業課為主,創業教育為輔,缺少有效將專業課與創業教育銜接起來的課程;第四,教學方式方面,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采用說教的教學方式,很少使用案例式、啟發式的教學方式;第五,高校使用的創新創業教材,內容相差無幾,缺少具有本地特色的教材;第六,高校建設的實訓基地,大多不具備產學研一體化的特點,致使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1.3教學資源不能共享
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要注重資源的整合。當前,受到功利思想的影響,高校資源整合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并沒有建立全面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共享平臺,通常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第一,高校校內資源整合不足,并不是所有高校都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還存在著一些部門不配合、不協調的情況。第二,沒有建立校際資源共享平臺,我國很多地區并沒有形成省域、區域校際創新創業聯盟,也沒有共享師資、實訓基地等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第三,沒有建立高校、企業與社會深入合作的體系,與其他創業教育、服務組織的合作較少,沒有建立區域化合作創業服務平臺。第四,政府部門、風險投資公司等建立的資金合作平臺較為落后,缺少實習實踐、項目資金等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第五,沒有建立完善的創意對接平臺。高校并沒有加強與創客空間、創客工廠等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基地的溝通,致使一些創業大賽的項目由于缺少資金的支持,僅停留在計劃階段,并不能實施。
1.4師資隊伍專業性較差
為了滿足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要求,高校需加強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建設。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缺少專職教師。一部分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就業指導的一部分內容,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師資隊伍,沒有設立專門的教研室,高校更沒有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創新創業教師大多是由就業、學工體系的教師兼職,甚至可能由喜愛創業教育的教師擔任。這些教師沒有創業經驗,課堂教學也大多依據教材內容進行,不僅缺少相應的實踐案例,還缺少實踐能力。第二,缺少專業教師。受到辦學特點與專業的影響,一部分高校缺少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師資隊伍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是一些地方師范院校更是如此。第三,缺少校外有經驗的教師。受到專業結構等的影響,高校很難聘請到校外有工作經驗與實踐能力的教師擔任創新創業教師。第四,教師待遇較差。由于高校還沒有解決教師歸屬、教師待遇等的問題,影響了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這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2“精準供給”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應對策略
2.1改變高校“雙創”的教學觀念
首先,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雙創”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并不是依靠短時間的努力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高校領導與教師應該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意識。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觀念,將素質教育融合到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自由發展為本的教學觀念,正確地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發展的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型人格,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其次,建立創新型校園文化。校園的文化氛圍將直接影響高校的教育工作與學生的專業學習。因而,為了將“雙創”觀念深入學生心中,高校應該建立開放、創新的校園文化。高校應該建立完整的創新創業機制,并且將此機制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使高校師生可以重視“雙創”教育;高校可以開展各種“雙創”項目比賽來提高高校師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高校應該容忍大學生“雙創”項目的失敗,了解并承認創業充滿了未知風險并非無往不利的事實,提高師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積極性。
2.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首先,高校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由于教師的實踐能力較差,高校應該依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與教師的綜合素質,為“雙創”教師制定實踐機會。比如:高校可以讓教師參與企業單位的工作。高校在考核教師的時候,應該鼓勵教師抽出更多的時間來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為教師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礎。其次,高校應該加強教師的商業素質培訓與商業交流。“雙創”實踐只有獲得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才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因而大學生創新創業有著實用性、功利性的特點。高校應該鼓勵教師參與商業實踐,參與商業培訓等,提高教師的商業素質。同時,教師還應該加強與成功人士的交流,借鑒這些人的經驗,提高教師的商業素養。
2.3高校要完善大學生“雙創”支持機制
首先,要建立政府、高校、社會深入合作的“雙創”體系。為了提高“雙創”教育的質量,政府、高校、社會應該深入合作,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機制,從而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全面的發展。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其在“雙創”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專門的部門,與地方政府加強溝通,充分發揮政府部門整合資源、政策指導的作用,為“雙創”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高校可以加強與各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引入大量的社會力量,從而促進“雙創”教育的發展。其次,要擴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的來源。資金對于創新創業的成敗有著重要的影響,雖然政府部門設有幫助學生創業的資金,各個高校也設有輔助學生創業的資金,但是并不能滿足大學生創業的需求。因而,高校應該組織社會力量引入大量的資金,解決師生“雙創”實踐的資金問題;高校還可以建立“雙創”指導服務中心,提高學生創業隊伍與企業溝通的水平,利用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優點獲得社會資金的支持。
2.4建立健全“雙創”教育機制
第一,高校應該加重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在教學機制中的比例。高校在進行“雙創”教育的時候應該改變教學觀念,設置更加多元化的實踐性課程,并且高校應該激勵教師創新教學課程與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法,將教授方式由傳統教學方式轉變為啟發式教學,依據實際項目進行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高校中的各個社團,宣傳“雙創”教育,將其深入到大學生的日程生活與學習當中,高校還可以利用舉辦辯論會、比賽等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意識。第二,高校應該建立“雙創”教學效果評價制度。在教學工作中教學效果評價制度有著重要的作用,將直接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高校在建立“雙創”教學效果評價制度的時候應該盡量摒棄表面化的制度,充分展現“雙創”教育實踐的特點,不斷地優化對教師教學活動的監督制度,并且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活動表現的監督與管理,采用階段性的實踐報告及成果展現學生的實踐效果。高校應該增加實踐課程在學分中的比例,優化“雙創”教學效果評價制度從而提升師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2.5建立健全“雙創”實踐平臺
大學生不僅要具備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還應該掌握相關的實踐能力,因而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時候,應該建立實踐平臺,建設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從而使大學生可以將創新創業理論知識融合到實踐活動中。首先,高校應該構建三級聯動的創新創業平臺。由高校建立創新創業園區幫助大學生轉化自己的成果,建立一個遞進的創業系統。其次,高校可以采用創辦相關比賽、建立創新創業論壇等的活動,提升大學生參與“雙創”教育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及意識。再次,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大學生可以通過建立虛擬公司,模擬公司的創業活動來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設置一些符合他們個性的崗位,使學生可以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體會創新創業的樂趣。最后,高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研究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方式,給大學生提供一些實踐機會。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應積極的參與企業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而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與能力。
3結語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這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給“精準供給”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指明了正確方向,有利于優化目前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一些問題,改革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法,對提升教育質量、深化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焰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模式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5(4).
[2]錢娜.職業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6(28).
[3]朱麗獻.過程管理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失當及糾正[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4).
[4]王福清.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模式構建[J].長江叢刊,2017(10).
[5]劉斯文.精準化培養:破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之難[J].中國高校科技,2016(9).
作者:焦美蓮 單位: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