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藝術體操專項訓練內容設計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當前我國兒童藝術體操專項訓練內容進行審視發現,我國兒童藝術體操在專項訓練存在訓練內容不夠全面、過早強調動作難度、忽視兒童身體發育規律等問題。本文遵循兒童身體發育規律,依據“訓練機會之窗”原理,結合專項比賽要求,以系統、整體的視角,對兒童藝術體操的專項訓練內容進行了優化設計,以期為我國兒童藝術體操專項訓練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藝術體操;兒童;訓練機會之窗;專項訓練
近年來,我國藝術體操項目在世界賽場上屢獲佳績,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嶄露頭角,摘得銀牌,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2013年藝術體操世界錦標賽個人全能比賽中,我國運動員鄧森悅以第四名的成績稱霸亞洲。即便如此,我國藝術體操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梯隊建設青黃不接,競技水平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等競技強國存在一定差距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從處于啟蒙階段的兒童入手,優化兒童藝術體操培養方法和訓練方法。基于此,本文研究依據“訓練機會之窗”原理,結合專項比賽要求,以系統、整體的視角,對兒童藝術體操身體技術訓練、器械技術訓練、輔助技術訓練等專項訓練內容進行了全面審視和優化設計。
1訓練機會之窗
訓練機會之窗(OptimalWindowsofTrainability)是指兒童在成長和訓練過程中不同身體素質的敏感發展期。由于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身體各組織器官尚未成熟,正確進行體育活動或者運動訓練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能起著積極作用,反之可能妨礙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對其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有學者指出,兒童身體發育呈現不均衡的特點,應依據兒童身體素質發育的敏感期進行相應的難度動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有學者提出教練應根據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展開訓練,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大運動量訓練,在訓練安排上要注意兒童體力、智力活動的協調配合,使兒童神經系統的不同區域此張彼弛,得以調解。以生長速度高峰(PHV)為基準,兒童不同身體素質最佳的訓練時間見表1。
1.1“訓練機會之窗”的測量方法
身體素質的“訓練機會之窗”出現的時間都與生長速度高峰出現的時間有關,以下是一種相對簡易實用的測量方法步驟。(1)當運動員6歲時,教練每3個月為其測量一次生長速度。(2)教練制作表格,橫軸標明運動員年齡,縱軸標明運動員生長速度。(3)當教練發現運動員在一個小的減速生長期后出現加速生長時,應測量運動員的臂展、身高和下肢的生長速度。(4)教練根據“訓練能力窗口”的測試結果制訂訓練計劃。當生長速度高峰期結束以后,生長發育的速度開始減慢,但是仍有一個持續的發展期(12~18個月)。
2藝術體操的項目特征
2.1身體形態特征
藝術體操是一項評分類、欣賞價值很高的運動項目,理想的身體形態應當是身材較高、四肢長、身體圍度小、肩較寬、髖較窄等外部形態特征。此外,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體脂百分數、體質指數均屬于低水平,肌肉含量較高。2.2供能系統特征藝術體操分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藝術體操的個人項目是以ATP-CP和糖酵解供能為主、以有氧供能為基礎的混合的供能類型;而藝術體操的集體項目則在無氧供能系統中,以糖酵解供能系統為主導。
2.3專項運動素質特征
對藝術體操運動員來說,力量是基礎,速度是核心,耐力是保障,穩定與平衡是關鍵,柔韌是必備,配合(與器械、與同伴)是制勝因素。
3當前我國兒童藝術體操專項訓練存在的問題
3.1身體基本技術訓練方面
藝術體操項目通過身體基本技術來表達人體自然動作的美。目前我國兒童藝術體操訓練內容及方法依然過于單一,欠缺豐富多樣性,基本姿態內容練習基本采用最古老的芭蕾手位訓練方法,波浪動作的訓練也僅僅局限在前側后的方向和全身波浪訓練內容,對于軀干、頭、手臂等其他部位的練習內容很少。另外,訓練形式基本是單動作的練習,然而組合形式、空間變化、復合形式的訓練內容基本空白。
3.2身體難度技術訓練方面
我國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開展高難度高分值動作較早,所掌握的身體難度動作較為全面。在我國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平衡類難度技術動作發展較為均衡,轉體類難度動作與平衡類難度動作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從訓練動作類型上來看雖然較為全面,但訓練數量較少,說明大多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在旋轉難度技術動作的訓練上投入較少。
3.3器械基本技術訓練方面
我國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器械訓練多以成套動作為主,忽略了基本技術動作訓練內容的練習,在器械技術訓練中特性技術與基本技術相比差距較大,對特性技術動作的練習內容較少,器械技術訓練方法單一。從訓練內容來看共性器械動作重視程度低于特性器械動作,如棒的轉動、帶的蛇形、螺形練習多于共性技術中的擺動、繞環、“八”字動作練習。
3.4專項輔助訓練方面
我國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在專項輔助內容方面的訓練重視程度并不高,主要偏向把桿和墊上訓練內容,欠缺科學、合理、豐富、系統的專項輔助訓練內容,更是對動作的規格、規范、質量疏于要求,在舞蹈和表現力方面的訓練,尤其表現力的訓練更是少之又少。
4我國兒童藝術體操專項訓練內容優化設計
4.1身體技術訓練
在身體技術訓練的過程中,應從基本姿態的控制、分解動作訓練、單動作訓練到復合難度動作、混合難度動作、組合難度訓練內容,最后到成套動作的訓練逐漸進入,同時要培養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的穩定性、柔韌性、協調性、靈活性等綜合性能力。
4.2器械技術訓練
在專項器械技術訓練中,使用“小器械”對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進行訓練。在身體技術訓練的過程中,首先,以感受器械特性及對器械的感觸為主;其次,培養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與器械之間的默契、開創意識及創新能力,進行器械基本技術的訓練;最后,培養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此外,訓練中避免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過早接觸難度大的技巧類動作或危險性的動作。
4.3輔助技術訓練
藝術體操項目中專項輔助訓練內容主要包括有把桿練習、地功練習、表現力練習、舞蹈訓練、體能訓練、康復訓練等。把桿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下肢力量與軀干穩定性和柔韌性。地功練習可幫助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掌握與完成復合、混合類身體難度,來體現藝術體操成套整體水平。表現力練習則通過舞蹈動作和音樂結合表現出來。輔助的舞蹈訓練是在藝術體操身體技術達到一定高度,從各種舞蹈的認識、理解、動作表現形式的差別入手,是輔助技術訓練的主要方法。此外,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體能訓練應該循序漸進,杜絕體能訓練過程中過度的訓練量對兒童身體的損傷。長期有效的康復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快速地恢復體力和身體狀態,還能對肌肉和韌帶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4.4不同年齡階段訓練側重點
6~8歲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韌性較強、骨易變形,處在平衡能力、藝術表現力培養的重要階段。故此階段應重點培養其身體形態,且不宜承受大負荷的體能訓練。9~10歲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可掌握相對精細的動作和技巧,是對音樂、節奏、藝術表現力訓練的好時期,也是發展平衡能力、協調靈敏能力的黃金時期。所以,在這個階段,可對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加強難度較高、困難較大的專項技術動作和器械控制能力的訓練。10~12歲的兒童藝術體操運動員已熟練掌握了藝術體操項目的基本動作。該階段的訓練應以成套動作訓練為目標重點,培養運動員動作間的連貫性以及器械和身體難度的協調性。但該階段兒童肌肉纖維較細、張力較小,支配肌肉的神經中樞的興奮強度和維持時間較差,易產生疲勞,所以在訓練中應合理安排休息恢復時間,使訓練效率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于紹英.少兒藝術體操運動員爆發力的探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7.
[2]黃俊亞,顏世琦,趙彩紅.我國兒童少年藝術體操適切性身體動作內容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8):109-116.
[3]王茜茜.淺析藝術體操啟蒙訓練對少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學苑教育,2017(17):63.
[4]梁竹,梁樺.藝術體操技術動作的競技特征[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1):82-84.
[5]高玉英,樊蓮香,鄺麗.我國高水平藝術體操運動員專項訓練負荷特征對比賽穩定性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1,21(6):47-50.
[6]李新華.國家藝術體操集體項目運動員比賽期心率特征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5.
作者:章碩 龐梅 于海龍 馬弋博 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省體育事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