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軟件技術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現代學徒制主要通過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加之企業師傅與學校教師共同教授學生技能知識所形成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方法,為軟件技術專業學生未來職業生涯提供更多機遇。但從當前來看,多數院校在進行現代學徒制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因收費政策與校企合作方面所引起,從而導致院校實現現代學徒制效果不佳。因此,本文針對現代學徒制背景下軟件技術專業教育現狀進行概述分析,并從中提出軟件技術專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途徑。
一、引言
一般來說,軟件技術人才所獲得的薪酬是根據就業經驗、就業資歷所得。因為軟件技術教學與企業用人需求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一些企業需要具備開發能力的專業軟件技術人才,從而導致多數學生由于缺乏實踐經驗與就業經驗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多數院校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尋求突破,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在企業師傅與學校教師的帶領下為學生規劃良好的職業發展生涯,以滿足企業與社會對軟件技術人才的需求。
二、現代學徒制概述
現代學徒制主要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過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傳授學生知識為主,以此提升學生理論能力與實踐技術的職業生涯教育途徑,該方法主要存在四種特征。第一,現代學徒制存在人才培養創新特征,將學生身份拓展到學徒層面,學校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和企業共同制定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相關計劃,并讓學生以企業員工角色完成工作任務,以豐富學生工作經驗。第二,現代學徒制需重新規劃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將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有機結合,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第三,現代學徒制在企業實踐教育與學校理論教育的結合下,可幫助學生更快適應工作崗位,加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崗位適應能力,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第四,現代學徒制可實現工學交替,在校企合作下改革軟件技術實踐教學,從學生學習到工作的每一個步驟進行交替循環,在企業工作中由師傅帶領學生進行針對性實踐教育,在校園中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集體式授課。
三、軟件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現狀
(一)學生成長時間較慢對于軟件技術專業來說,其培養目的在于打造優秀軟件技術人才,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方面都需要接近本科生的實踐綜合素質,因為企業在招聘軟件技術人才時并未重點區分人才學歷,而是重點要求人才專業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在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重視技能應用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系統化開展理論知識教育與編程相關實踐活動,以提升學生理論能力與應用能力。現實中,企業在與學校合作時無法幫助學生在短暫實踐教育過程中達到企業用人需求。
(二)收費政策影響因素雖然部分企業對于校企合作模式興趣濃厚,但根據國家現代學徒制開展要求來看,想要實現校企合作不僅需要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模式、軟件技術教學課程、實踐實訓建設等方面,還需要企業為其提供大量實訓項目。如此一來,企業需要為校企合作提供大量資金與人力。同時,現代學徒制缺少相關法律約束,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可利用相關措施找企業解除協議,從而導致企業存在人財兩空的風險。一些企業為規避此類事件,便通過收費方式對學徒制學生收取額外培訓費用,但該方法與我國教育收費規定出現沖突,學校也會因此受到巨大影響,進而導致現代學徒制背景下軟件技術專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出現困境。
(三)缺乏契合的合作企業頂崗實習是現代學徒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養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頂崗實習存在特殊性因素,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無法在相同企業內進行集中性實踐學習。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本身便不愿接收高達數十的學生共同工作,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也不具備大批量招納學生的能力。因此,學校想要與一個大規模且愿意收納多人實習的企業十分困難,如若通過異地合作方式,則會導致企業合作成本增加,可能會額外收費。這些都會導致現代學徒制開展受到影響。
(四)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完善想要軟件技術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得到保障,便需要學校充分發揮現代學徒制作用,為其明確人才培養方向與制定人才培養體系。但從當前來看,一些學校在培養軟件技術人才時并未明確現代學徒制對人才培養的意義,從而導致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課程教學時無法進行針對性指導,最終對人才培養效果造成嚴重影響。此外,一些學校并未深度參與市場調研,從而導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更沒有根據學生職業生涯、專業技能與崗位需求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加之學校所設置的專業課程體系與企業用人需求嚴重脫軌,只是根據其他學校的教育方法進行照搬,進而導致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脫軌實際、缺乏針對性,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四、軟件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一)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在定位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可根據現代學徒制開展要求與企業用人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即專業技術與理論知識過硬、專業素養與道德品質良好、實踐應用能力與開發軟件技術操作熟練的軟件技術人才。同時,學校還可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加強服務工程、遠程服務、現場服務與開發軟件等人才培養力度,并鼓勵學生通過畢業證書、軟件開發工程師證書、軟件技術職業資格證、校企合作模式、人才訂單培養模式與工學交替等模式提升自身實踐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工作崗位。此外,校企還應共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將學徒工作與學生學習有機結合,通過交替方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學生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具備企業學徒與學校學生的身份。因此,學生在學校中可大量吸收理論知識,在企業中可由師傅指導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在工作與學習中全面發展。現代學徒制的開展模式特點主要為:校企合作模式培養人才、學生在校即到崗。對此,軟件技術學校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應與合作企業共同簽署人才培養協議,以規范雙方人才培養權益,讓合作企業參與到學校招生軟件技術學生工作中,并由雙方共同制定軟件人才職業生涯發展方案,以此重新構建課堂教育體系,帶給學生更好的實訓環境與理論學習內容。
(二)優化教學課程與評價方式在軟件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與企業應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資源,并發揮現代學徒制共同教育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企業學徒與學校學生的雙重角色。在考核評價方面,學校考試不可作為單一評價方式,應將學生在校企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為學生制定具備實踐能力、理論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多種評價方式。在教學課程方面,可由校企共同拓展教學課程內容,主要劃分為職業崗位課程、專業技術課程與素質教育課程。其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思想道德修養、政策和形式、職業生涯指導、英語課程等內容。專業技術課程中包括拓展課程、語言編輯課程、數據庫技術課程、軟件工程課程與測試技術課程等內容。職業崗位課程主要包括職業素養課程、服務實訓課程、產品維護課程、畢業設計、企業文化等內容,為軟件技術專業學生構建融合人文素養、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三)加強學生崗位適應能力想要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能力,便需要學校軟件技術教師與企業軟件技術管理者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學生就業追蹤、職業發展前景、任課教師選擇、實習學生選擇等內容,并由企業師傅與學校教師共同制定認證考試、教學監控、就業考核等內容,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加強校企合作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軟件技術人才培養質量。此外,學校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由企業師傅帶領學生掌握實踐操作技術,以崗位人才需求為學生畢業要求。現代學徒制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完成工作與學習的有機統一,促使學生能夠更好適應未來工作崗位。在此過程中,學校還可通過交替方式完成人才培養目標。首先,企業可安排學生在不同學期前往企業參加實習活動,利用企業工作崗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企業師傅可一次性教授3-5名學生,在指導過程中企業師傅既是學生的導師,還是學生的朋友,真正意義上轉變學校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積極、平等的師生教學氛圍,以幫助學生打消心里的抵觸、畏懼情緒,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實踐工作之中。其次,企業師傅還可在工作中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將專業技巧、軟件開發、職業素養、實踐操作等傳授給學生,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起到導向作用。
(四)制定人才培養保障機制想在現代學徒制度下更好的實現校企合作,便需要不斷加強人才培養質量,構建校企合作資金保障、制度保障與組織保障等措施。首先,在組織保障方面,學校與企業可成立領導小組,由企業負責人和學院專業負責人共同負責培養學生中的監督、考核、審查等工作,并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規劃管理制度與設計整體流程,以確保現代學徒制度開展順利。其次,在制度保障方面,校企雙方應加強制度建設,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管理內容,其中包括設備管理、技術管理與資金管理等,根據雙方規定的制度進行嚴格管理,確保規范進行現代學徒制。最后,資金保障方面,校企雙方應為軟件技術專業學生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保障人才培養質量。例如,企業可為學生提供指導師傅、工作設備與實訓場地等,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效率。此外,在選擇企業方面,學校可優先選擇本地企業,以縮小合作成本,或選擇學生用戶較多的企業,以助于學生更好掌握用戶消費傾向,降低市場調研成本,形成雙方共贏的有利局面。
五、結語
目前看,高職院校軟件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采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深度合作重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課程和人才培養過程、建立保障機制,形成入校即在崗的工作與學習模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崗位適應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有益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
作者:楊艷 單位:南京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