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學魔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等特點,相比于其他學科,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容易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并產生退縮心理。將“數學魔術”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利用魔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將枯燥的課堂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減輕數學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引導學生逐步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關鍵詞:數學魔術;小學數學;教學探究
“數學魔術”所獨有的趣味性,符合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對學生極具吸引力,將其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意愿。“數學魔術”可以結合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科特點,將數學當中的抽象性問題與學生的好奇心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和學習習慣。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
數學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小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程度有限,課程難度較大,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因為某一難題無法處理而選擇放棄。而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整體、系統的過程,學生如果不能深入思考,扎實自己的知識基礎,就會出現“一步學不會,步步學不會”的狀況。數學學習本身就具有困難,再加上學生的排斥心理,使得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中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課堂當中無法與學生展開有效的溝通交流,也難以得到正確的課堂反饋,導致數學這門課程的課堂效率不高,學生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這門學科上,但卻難見實效。
(二)學生的思維受限,其邏輯能力、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發現自己學不會,或者雖然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但卻無法將自身所學在具體的題目當中進行應用。這是因為學生無意識地束縛了自己的思維,在課堂上好像聽懂了教師講的內容,可以將教師所講題目的答案復述出來,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掌握核心知識,一旦更換了題目,便無法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答。教師沒有進行合理引導,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也很難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邏輯能力、分析能力,這些數學能力的欠缺會嚴重阻礙學生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同一個錯誤,學生可能會一犯再犯,相同的知識點,教師需要多次講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掌握。
(三)“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部分教師受限于傳統的教學理念,或者為了提高講課速度,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課為中心開展數學課堂,而學生則只能被動接受,甚至無法及時告知教師自己的學習狀況。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容易產生枯燥感,很多知識點還沒有弄清,便已經進入了下一小節的課程當中,導致自己的整個學習活動都落后于教師的課堂進度,把學習過程變成了補缺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充滿疲憊感,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近況的了解,其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脫節,空有教學進度卻無教學效果,久而久之,數學便會成為學生的薄弱學科,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將“數學魔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的意義
(一)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將“數學魔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將奇妙的魔術與數學邏輯相結合,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課堂的嚴肅感和凝重感,降低學生的心理防御。魔術對于這一時期的學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意愿。學生在這一階段的思維活動非常跳躍,很難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而魔術可以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課堂當中。并且通過教師的有意引導,學生可以將通過魔術引發的探索欲轉移到數學題目當中,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究,在學習中樂此不疲,專心聽講,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打造生動、有趣、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
數學魔術可以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積極轉變自身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準確把握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規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學生在數學方面主動進行的各種探究活動,學習并真正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在具體數學題目當中的實踐應用活動,都可以為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為學生樹立起自信,讓學生相信自己可以學好數學,而不至于在以后的數學學習當中輕言放棄。只有深入到學習當中,學生才能親身感受到數學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在,從而培養起數學情感。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課堂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是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教學進度聽講。而數學魔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的重點由教師的講課活動變為學生的思考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潛能,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這正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通過長期的教學和訓練,學生可以逐漸適應這種由自己主導的教學模式,擺脫在學習中對于教師的過分依賴。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邏輯能力、分析能力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培養學生在數學課程乃至全體科目中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數學魔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數學魔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魔術”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和講課進度。此外,魔術的解密過程,與數學題目的解答過程具有相似性,都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具有邏輯性地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和發現數學當中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在正式上課前用數學魔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魔術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再帶領學生進入到正式的課堂學習當中。如果有適合的魔術,也可以將其與核心知識相結合,用魔術的手段為學生厘清復雜的數學問題,在魔術當中化抽象的知識為具體的表現,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數學《倍數與因數》這一節時,可以將教材內容與數學魔術相結合。教師可以準備9張卡片,分別寫上1-9九個阿拉伯數字,邀請學生進行猜數游戲,并讓班級中的其他學生作為監督者。教師將這九張卡片每三張為一組,組合出三個三位數,接著讓學生任意交換這九個數字中的兩個數字,一共交換三次,然后把其中一張拿走放進自己口袋里,并把該數字空缺的位置用“0”補充,再讓學生求出新的三位數的和,并告訴教師。由教師根據學生提供的信息,猜出學生口袋里的數字是多少。這樣的魔術對學生極具吸引力,可以讓學生產生“教師為什么可以猜出口袋中的數字”這樣的好奇。教師可以多進行幾組魔術表演,讓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感受到數學魔術的神奇。最后再為學生解答魔術中的奧秘,明確這只是9的倍數的變式運用,該原理與交換次數無關,與幾位數相加也無關,引導學生逐漸體會到數學的神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數學魔術,拓寬學生的思維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偏向于直線思維,對于復雜的問題和抽象性較強的知識點,理解難度較大。直線性的思考方式較為簡單,且學生在長期的學習活動中已經適應了這種思維方式,因此不愿改變也難以改變。但在教學實踐當中,可以發現這樣的思維方式是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它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讓學生的學習活動缺乏靈活性和實踐性。學生無法在學習當中靈活地運用對照等方式降低自己的學習難度,也無法將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舉一反三,提高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利用“數學魔術”展開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拓展,讓學生在各種探究活動中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好地開展自己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先準備一個四端用螺絲連接的長方形,然后以魔術的手法和語氣開展課堂教學。可以用夸張性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注意教師手中道具的變化。教師將長方形道具放在身后,將其變成一個扁扁的平行四邊形,然后再拿出來向學生進行展示。最后為學生解釋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并邀請學生親自使用道具,感受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互化。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準備一個三角形道具,讓學生試著將其變為其它圖形。經過輪番嘗試后,學生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三角形無法變成其他圖形,然后教師再引出三角形穩定性的相關理論,讓學生明白“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四邊形具有易變形”的特點。
(三)利用魔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將“數學魔術”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和學習,而教師則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由傳統的說教式授課轉為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讓學生樂于思考,并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適合的數學魔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產生疑問,帶著問題開始自己的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節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黃愛華教師提出的經典的“猴王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餅,有一天,猴王做了3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4塊,分給猴甲1塊。猴乙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8塊,分給猴乙2塊,猴丙更貪,它搶著說:“我要3塊,我要3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12塊,分給猴丙3塊。讓學生自主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看看哪只猴子分的餅最多。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分數當中存在的奇妙規律,帶領學生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四、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可結合利用魔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利用“數學魔術”,拓寬學生的思維等策略,開展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1]馬秀蘭.精致源于細致細節決定品位——解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孩子天地,2020(001):98-98,101.
[2]袁俊俊.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化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9(3).
[3]張之堃.數學中的魔術:帶學生思考世界——臺北魔術課程研究專家吳如皓老師教學案例賞析[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9(9).
作者:劉婷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三井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