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階段,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中滲透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將體育教育工作落實到位,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促進高職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按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發展定位,堅持“就業”導向,從高職體育教育活動的特征值與內涵出發,總結分析以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學價值,進而提出高職體育教學模式非常必要。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體育教育;人才管理模式
1.高職體育教學內涵及其特征表現
高職院校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與能力。高職體育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也是推動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落腳點。因此,高職體育教學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注重提升學生體育精神與身體素質,圍繞教育宗旨,基于就業導向,提升學生崗位從業能力。高職體育教育內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首先,高職體育教育是支撐生存教育的重要內容,其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能力。其次,高職體育教育是滲透思想政治的課程之一。體育課程教育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使得學生獲得團結協作、奮斗拼搏的優良品質。最后,高職體育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提升學生應用實踐能力。
2.基于就業導向提升高職體育教育的價值作用
2.1培養職業素養能力
高職體育教育目標始終為社會輸送具有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的人才資源,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求當代大學生不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素質,還要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進而讓學生通過加強體育鍛煉獲得強健的身體素質,幫助高職生獲得奮斗精神力量和健康體魄。高職體育教學的價值作用集中體現在這一點上,通過全面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期望學生能夠在未來社會快速進入社會工作中。因此,高職院校應以就業導向為基準,全面推進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其是強化高職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關鍵。
2.2提高社會就業率
高職生畢業面臨著嚴峻的就業選擇問題,但是高職生就業率相對較高,但是普遍低于高等院校。針對這一問題,從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角度,需要切實加強與社會人才需求的銜接,不斷提升高職生的職業就業能力。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改革需要充分應對這一教育短板,讓學生獲得強健的身體素質。依托于社會就業導向,保障高職體育教育的素質教育功能,使得就業需求與體育教育相對應,為學生切實打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教育教學質量新模式。對此,提升學生社會適應性,提高學生就業增長點非常重要。
2.3培養綜合型人才
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發展,市場中各行競爭力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尤其是國家間競爭和企業間競爭層面上,影響整合市場人才的供需情況,人才競爭異常激烈。而人才是推動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核心動力。競爭激烈會提高對人才的標準,除要求學生必備的專業基礎能力,還需要具備健康身體素質以及其他綜合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展現出一些閃光點。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體育教育,教育任務為培養出應用型人才資源。因此,推進高職體育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3.基于就業導向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3.1樹立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學理念
構建高職新型教學模式,需要先樹立適合高職教育的就業教育理念。第一,在高職體育中,樹立人文教育觀念。并且,作為我國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日常訓練比賽中,幫助學生樹立頑強拼搏、奮勇前進、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從體育精神教育中獲得品質意志。第二,培養高職生的就業觀。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能力,從職業就業角度,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等,重視學生就業能力,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更多應用型人才,體育教師需要結合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目標,將職業道德素養與實踐技能作為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或立足點,將體育教學理念滲透到高職教育教學各個層中,幫助學生樹立體育就業觀。對此,開展體育教育工作需要以學生為核心,圍繞就業發展開展教學互動。第三,突出高職體育教學特色觀。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應將體育教學與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性相結合,在人才培養上從一線崗位要求角度,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人際交往、團結協作、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等,讓學生在未來職業從業中能夠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彰顯以就業導向為基準的體育教學特色。
3.2創新優化體育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中,將課堂內外活動結合起來,即課堂中講解專業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將課外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而這種課內外教學融合的方式,尤其是競技體育教學中,可以充分展現出運動員的超高水準,競技體育表演性活動與大眾化體育相結合,可以進一步彰顯體育教學的“就業導向”人才培養目標。
3.3以就業導向為基準創新體育教學系統
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進程中,針對新型教學指導方針對高職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改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模式已進入到改革步調中,體育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的發生創新優化,進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對人才的要求,突出體育改革的就業導向性特征。針對于此,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需要保障在原有體育知識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理論素養,并將其熟練應用到崗位或社會實踐中。在高職體育理論課程設置中,根據高職生的心理和生理表現特征,在體育教學活動的創新改革中,應重視學生的成長規律與心理認知規律,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精神。尤其是在體育實踐課程的創新改革中,應通過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性相聯系的課程體系及其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深刻理解理論知識,進而在通過知識補充,強化自己的實踐應用能力。構建高職體育教學體系,需要掌握好學生自身發展之間的差異性和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按照不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例如:情景教學法、微課教學法、模擬訓練法等,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未來發展的就業能力。
3.4構建基于就業導向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體育教學評價是高職體育教學模式創新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強調課程教學的科學合理性,是落實就業導向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學評價內容除監督學生完成就業能力和素質教育環境外,需要以教師創新改革的突破口,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還要加強體育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質與能力,進而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創造良好的硬性條件。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于不同地區、家庭,受到自身心理特征、身體狀況、地域文化和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高職生體育基礎的差異性,使得教學活動評價的創新改革中,應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構建符合不同學生職業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在此過程中,過程與結果評價應該綜合利用起來,尤其是過程性教學評價指標,例如: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展現出的意志品質、學習態度、學習動力和價值取向等,使得體育基礎較差或身體素質不高的學生也能參與到適合他們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習熱情,提升學習體驗。多元評價方法的整合也非常重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發揮學生主勝主觀能動性,是就業導向性體育教學模式創新改革的依托點。
4.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體育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依托于就業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及其他綜合素質,加快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是關鍵。從高職體育教育理念、內容和模式等層面上進行完善改進,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實踐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鼎.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分析[J].才智,2019,(13):124.
[2]孫家忠.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4):285+281.
[3]郭蘊華.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6):74-75.
[4]甄銀龍.基于職業實用性理念的高職體育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運動,2017,(9):134-135.
作者:陳庚仁 單位: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