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教學管理現狀及改革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教學而開展的。教學管理就是創造良好的教學管理環境,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高校年年擴招,高校面臨生源廣、難以管、需求多等挑戰,原來的傳統管理模式難以滿足現在的需要,這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來滿足高校教學管理需要,為高等學校提供良好的服務,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綜合性創新性人才服務。
1高校教學管理的含義及必要性
1.1高校教學管理的含義
教學管理是高等學校教學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保證教學秩序的手段,是完成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學質量為目標,以科學管理為主線”的教學及其組織管理的客觀規律與內在聯系的學科。具體來說,教學管理是學校的校級領導和教務等教學管理人員,為了完成教學的任務、提高教學的質量,而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有效組織和協調高等學校整個教學中的各種因素,以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
1.2高校教學管理的必要性
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近十多年來,高校大幅度擴招,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教育模式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高校在適應大眾教育的過程中,看重規模,卻忽視了在校綜合素質的下滑問題。知識經濟對人才的要求。當前經濟,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呼喚對創新人才的重視和培養,這種重視不僅僅體現在對高校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更體現對于教育教學管理人員的培養與重視,因此,雙向的需求必然推動學校教學管理的改革,以促進其與時俱進。現在,諸多學者對于轉變教學管理的必然性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其中一點就是必須從高校教學管理的隊伍自身入手,推進教學管理的改革和創新。為了更好的服務學校自身,創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學管理隊伍,必須推進高校教學管理的改革與創新。“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新形勢。總理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并倡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高等學校為了培養適應社會新形勢的綜合型創新型人才,要有效配置教學資源和提高教學質量。
2高校教學管理的現狀
2.1管理隊伍建設重視不夠
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主要有分管校長、教務部門及各分院的院長及秘書等人員組成,高校“教書育人”的責任重大,而因為傳統教學重要而管理次要的觀點影響高校教學管理的進步。另外,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的人員組成也不專業,大多數是兼職,而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根本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當中,這也是管理低效率運行的原因之一。最后,許多高校對于教學管理的資金投入也較少,甚至沒有,也嚴重阻礙教學管理質量的提高。
2.2專業水平較低
高校教學管理隊伍中,很多教師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他們很難從本質上認識管理工作的核心,有些人不求甚解,只是機械地完成上級的任務,還有一些人只是在工作過程中積累經驗,所以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理論支撐。更有甚者,還有一些通過親屬關系進入教學管理崗位的人員,學歷水平較低,思想十分保守,工作方式較為僵硬、死板,有些年齡較大,對煩瑣的工作感到力不從心,從而沒辦法滿足新社會對教學管理工作的要求。
2.3缺乏有效信息反饋機制
高校教學管理由校長、教務部、分管院長、教學秘書組成,基本都是集權式管理,下級絕對服從上級指令,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缺乏平等交流與協商的機會。而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服務對象是學校的教師和學生,教學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效果。直線式的管理,上級往往沒有很多精力和時間放在調查和分析學生和一線教師的需要上,這就導致下級的問題不能及時反饋給上級領導部門,教師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他們的真正需要得不到滿足,從而阻礙教學管理發展的步伐。
2.4觀念落后,模式單一,缺乏創新性
高校教學管理關系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所以教學管理是嚴謹的、科學的,但是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這種嚴謹就變成了教條進而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和積極性。另外,過去很長時間高校都是“學年制”的管理模式,學生課程安排基本是以必修課為主、選修課為輔,學生課時基本上以學時、學年為計量單位。這種單一化的培養模式,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主動意識不強,個性發展不凸顯等問題。因此,當前高校教學管理觀念的落后,模式的單一性,阻礙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2.5績效評估形式化,抑制積極性
很多高校教學管理效果評估也是流于形式。首先,部分高等學校的評價是以“管理層”為核心,教學活動的直接從事者———教師,則處于被評價的位置,所以說評價的結果無法促進工作的發展。其次,有些高校教學管理的績效評估缺乏指標體系、不規范,甚至標準都十分模糊,欠缺相應的激勵機制,以至于教學評估沒有實質效用。
3促進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措施
3.1加強教學管理建設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當今社會科技快速發展,競爭急劇加強,而且呈現多樣化趨勢,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強,因此,高校為了培養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提高自身教學效益,應大力推進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培養一批符合高校需求的教學管理隊伍。教學管理人員還應及時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積極開展專業培養方案及教學過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促進教師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效率。
3.2提高專業化水平
高校應引進相關的工作人員,使管理隊伍的專業性有所增強,引進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共同管理,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效率的教學管理隊伍。要對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后續教育,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達到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強化職業素質的目的。
3.3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
首先,建立一個教管人員和高校一線教師的溝通平臺,使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其次,應建立一套靈敏的教學管理反饋系統,以便了解教學的新動態,適時檢查課堂教學質量,目的是形成教學信息的連續反饋。最后,鼓勵并支持大學生也參與到教學管理中來,目前,大多高校學生、教師和管理者之間存在著諸多矛盾:教師和管理者有絕對的權威性,選課時,課程大都根據培養計劃安排好,學生則缺少知情權和選擇權;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是按照原來的教學大綱和學期初的授課計劃進行授課,學生出現跟不上、聽不明白等問題時,也沒法進行及時調整;教學評價時,學生也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來進行。因此教學管理的改革,學生、教師和管理者三者之間的平等交流也必不可少。
3.4轉變現有觀念,順應時展
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不僅是行政管理,而是學術與行政相結合的管理工作。教學管理需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合理選擇方法,盡量消除學生、教師、管理者的隔閡,使教學管理的理念更加明顯。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時代教學管理理念,高校的本質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造性人才,當前社會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所以高校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創造力、創新精神、發展個性為核心,以適應社會需要。
3.5建立合理評價體系,加強激勵機制建設
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對日常教學情況的檢查與監督,如期初常規檢查、期中教學檢查、期末資料檢查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另外,還需根據教學工作性質不同,制定相應評價指標體系,輔以激勵手段,鼓勵先進,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發展。
作者:周善躍 于小艷 張廷龍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