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景觀設計中建筑裝飾圖案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堅持景觀設計要素的統一性原則
分析優秀的景觀建筑作品,統一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它有較強的秩序感和氣勢,對景觀建筑的個性表達具有統領作用。如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景觀建筑群,中國工程院王小東院士在創作過程中始終堅持統一性原則,從紛繁蕪雜的維吾爾族建筑裝飾圖案中尋找創作源泉,沒有孤立地理解色彩、符號、樣式、細部構造對景觀建筑的重要意義,而是從自然環境、傳統文化、民族與宗教文化等形成這些景觀建筑要素的根源開始研究,在創作過程中著重吸收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景觀建筑設計要素,注重功能對景觀建筑設計的主導作用,設計出了形式與功能相符、布局靈活多變、幾何形態多樣、光影變化豐富、磨磚對縫質感強烈的大巴扎景觀建筑群。
(二)形態樣式設計要不拘泥傳統而優于傳統
很多設計師把傳統奉為經典,為了達到所謂的風格,一味地追求“民族樣式”,致使裝飾雜亂,格調不高。這種做法顯然不可取。同濟大學劉濱誼教授對此進行了探索,他在主持設計庫車新城區道路景觀規劃設計項目時,從功能性規劃、“形式語言提純”到景觀細部設計都進行了認真的考量,使此次設計最終成為了新疆干旱區城市探索景觀現代化之路的典范。如在對北門和西門出入口進行設計時,注重表現歷史與民族文化,從維吾爾建筑裝飾圖案中提取了一些符號;平面布局上以自然與幾何相結合的形態為背景,注重新老城區邊界的自然過渡與銜接;在景觀設計方面,注重對傳統要素的重新設計,與現代材質和工藝相結合,協調軟質景觀與硬質景觀,側重民族地域文化的延續性和生態性。這些都是他不拘泥于傳統而優于傳統的表現。
(三)重視維吾爾族建筑裝飾圖案在景觀雕塑中的創新設計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公眾審美水平的提高,雕塑的表達方式、空間形態、功能作用和材質選擇均有了顯著變化,它不再是點綴和裝飾,而成為了主角,變為了一種表達思想、追求情感訴求、公眾參與的嶄新景觀。但新疆內的雕塑發展仍受傳統雕塑的影響,創作理念上基本以紀念性和敘事性為主,造型上仍以傳統題材、客觀寫實、歷史再現為主,空間上仍是追求封閉型的自足空間,與周圍環境關系微弱,隔絕空間意識很強,同構空間效果較少。雕塑以獨立存在的方式與周圍景觀要素之間的連續性和相融性難以顯現,公眾參與的認同感缺失,場所精神難以表達。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創新設計。藝術是相通的,因維吾爾族建筑裝飾圖案與景觀、建筑、雕塑有很多共性,所以同一設計思想也可以運用到它們之中。弗蘭克•蓋里把完整的現代主義、結構主義建筑整體破碎處理,然后重新組合,形成了破碎的空間和形態。這種解構主義設計手法,能讓細節特征充分表現出來。維吾爾族建筑裝飾圖案的組成元素同樣具有典型特征,幾何元素、植物元素、文字元素均有其特定的內涵和外延,我們應重視維吾爾族建筑裝飾圖案,對其進行解構設計,打破常規,推陳出新,發揮其最本源的藝術價值。
(四)細部設計與維吾爾族建筑裝飾圖案有機結合
細節決定成敗,一定程度上景觀的細部設計與景觀品質的優劣密切相關。沒有細部設計,景觀就顯得粗糙,不耐看,缺乏深度,我國的傳統園林景觀中就細部設計而言,南方私家園林優于北方園林。在進行細部設計時,如果景觀要素沒有歷史、地域與民族文化底蘊,則徒有功能與形式,會讓人缺乏認同感。景觀細部設計是衡量一個優秀設計師的標準之一,細部設計能體現出設計師的綜合素養、經驗以及對設計的深度理解。景觀細部包括形態樣式、材質肌理、構造工藝、比例尺度、審美特性等的綜合性表達。大巴扎細部設計主要體現在利用本地質樸的耐火紅磚,通過磨磚對縫的工藝對維吾爾族建筑裝飾圖案進行解構、重組、構成,最終實現了裝飾形式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
二、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維吾爾建筑裝飾圖案作為城市景觀設計要素在城市生態景觀設計實踐中的案例進行調研、分析、總結,找到了作為生態景觀設計要素與功能性景觀場所設計的契合點,創新了民族地域生態景觀設計.
作者:王小冬 單位:昌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