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醫療模式對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探討互聯網+醫療模式對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應用與影響。方法: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使用的常規信息管理系統作為對照組,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互聯網+醫療模式下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統作為觀察組。比較在兩組系統監測下的患者滿意度、患者投訴次數、同年經濟效益增長比情況。結果:觀察組模式下患者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Z=2.714,P<0.05);且兩組信息管理系統顯示:觀察組客戶全年投訴次數(66次)較對照組(103次)下降(χ2=11.813,P<0.05),經濟效益2018年全年總營收86.47(億元),經濟效益較17年同比增長11.53%,2019年全年總營收107.09(億元),經濟效益較18年同比增長23.85%。結論:互聯網+醫療模式對醫院信息化建設意義重大,能全面整合醫院的各類數據信息,提高醫院客戶滿意率及經濟效益,有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模式;醫院信息化建設;應用
互聯網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傳統的醫療行業帶來了沖擊與變革。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是將互聯網與醫療系統相聯結,醫院以互聯網為載體進行電子醫療檔案、疾病健康風險、在線問診、遠程會診、健康建議等多形式的醫療衛生服務活動[1-2]。從前傳統醫療服務中的掛號慢、候診長、費用不透明的時代被新型的互聯網+醫院所代替,為規范和促進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針對目前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對未來5-10年全國醫院信息化發展的要求,2018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試行)》。從業務應用、信息平臺、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新興技術這5個方面提出262項建設標準,為醫院信息化建設指導提供了實操性指南,將引導提高各級醫院信息化服務水平,促進行業信息發展[3-4]。本研究將互聯網+醫療模式與傳統醫療模式進行對比,旨在探討互聯網+醫療模式對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應用與影響。現將有關工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使用的常規信息管理系統作為對照組,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互聯網+醫療模式下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統作為觀察組。醫院規模、醫療團隊、使用兩組系統的工作人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在傳統醫療模式下進行排隊掛號、檢查、問診、收費等項目。觀察組在互聯網+醫療模式下搭建“云醫院平臺”。包括:窗口、電話、網絡、診間及自助機等多渠道分時段的半小時以內精準預約;建立輔助檢查集中預約中心,實現多項目檢查一次預約、單項檢查診間預約;全面推行門診診間結算、支付寶、微信、社保卡資助結算、窗口結算和住院床邊結算;實現移動醫療、移動護理全覆蓋;實現藥事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和門診取藥“零排隊”;建立無膠片醫院,實現檢驗檢查結果“云報告”等。所有門診掛號、輔助檢查預約、取檢查報告等都可自助完成。以門診掛號為例,患者可通過醫院網絡預約平臺,通過該平臺注冊登錄、選擇自己方便的就診時間和想要選擇的醫生,在平臺上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行卡等方式確認支付,就診時僅需持成功預約的短信前往分診臺報道就診。就診后還需再次復查面診的患者,可再次通過預約平臺錄入自己信息可進行快速掛號。預約成功但因故不能按約到達的需進行網上退號,避免浪費醫療資源。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種模式下患者滿意率、患者投訴次數及經濟效益增長率。患者滿意率評分采用自制問卷形式,分別在18年12月和19年12月應用系統數字隨機法選取100名患者進行調查。共20個項目,總分0~100分,86~100分為非常滿意;71~85分為滿意;56~70分為基本滿意;40~55分為不滿意;≤40分為非常不滿意。兩次問卷回收率均為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分析相關數據。以%表示計數資料,等級資料比較用秩和檢驗,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模式下患者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模式下患者滿意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2.714,P<0.05)。見表1。
2.2兩種模式下患者投訴次數比較
對照組信息管理系統顯示:2017年~2018年全年醫院就診人次為2358956573人,全年投訴次數為103次;觀察組信息管理系統顯示:2018年~2019年全年醫院就診人次為2582193456人,全年投訴次數為66次;觀察組全年患者投訴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813,P=0.001)。
2.3兩種模式下經濟效益增長率比較
對照組信息管理系統顯示:2018年全年總營收86.47(億元),經濟效益較17年同比增長11.53%;觀察組信息管理系統顯示:2019年全年總營收107.09(億元),經濟效益較18年同比增長23.85%。
3討論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是目前世界上發展的重點技術,也是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5]。從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提出實行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與傳統行業如醫療、農產品銷售等行業相結合,互聯網醫療創新服務模式成為了醫療行業的新趨勢[6]。由于近年來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們日益增加的健康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大,人民群眾對醫療機構的信任度較低,醫患關系持續緊張[7]。“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對醫患關系矛盾的緩解有較大作用[8]。互聯網醫療,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趨勢,互聯網醫療建設中,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基礎,醫院信息化建設對醫療系統的改造作用日益凸顯,其建設程度也代表著醫院現代化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高低[9]。在社會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醫療行業越來越注重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所以改善患者體驗、促進傳統醫療模式向價值醫療(val⁃ue-basedcare)轉變,也成了醫院管理者當下最為關注的重點[10-11]。2018年4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7個重點領域,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五項支撐體系[12]。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將新興技術和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為醫務人員減負、為醫療行業賦能、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顯得尤為重要。本院為適應醫改要求,便于群眾就醫,在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方向進行了積極探索,多措并舉,這些舉措既為患者帶來便利,同時使患者對醫院滿意度有所提升,一定意義上緩解醫患矛盾[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互聯網+醫療模式下患者的滿意程度與傳統醫療模式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2.714,P<0.05),說明互聯網+醫療模式能夠緩解看病難、看病繁等民生問題,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在兩種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統顯示:觀察組客戶全年投訴次數低于對照組,經濟效益增長比顯著高于對照組。這或許是因為互聯網+醫療模式下的信息管理系統整合了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健康教育、電子健康檔案、醫療信息查詢、在線疾病咨詢、疾病風險評估、電子處方、異地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醫院的各種數據信息,降低了工作人員數據錄入失誤率,將醫院各部門緊密聯合,提高了各部門的工作效率,繼而降低了患者投訴次數及醫療糾紛次數,也增加醫院的經濟效益。互聯網醫院的發展完善,有助于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也將為偏遠地區患者帶來便利。較多研究表明[14-16],在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下,“互聯網+”的賦能讓優質醫療資源變得觸手可及,讓求醫問藥的過程更加輕松和便捷。綜上所述,互聯網+醫療模式對醫院信息化建設意義重大,能全面整合醫院的各類數據信息,提高醫院客戶滿意率及經濟效益,有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
作者:李倩 單位: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