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ackas"><s id="ackas"></s></strike>
  • <th id="ackas"><menu id="ackas"></menu></th>
    
    
    <bdo id="ackas"></bdo>
  • <th id="ackas"></th>
    <ul id="ackas"><pre id="ackas"></pre></ul>
    无码专区视频精品老司机,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日韩高清免费一码二码三码,亚洲免费人成影院,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麻豆一二三区精品蜜桃,日韩精品卡1卡2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骨科手術血栓預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科手術血栓預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科手術血栓預防

    第1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關鍵詞】骨科手術 深靜脈血栓 基本預防 機械預防 藥物預防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2-106-02

    引言

    據數據統計,目前骨科術后因為深靜脈血栓(DVT)而導致下肢功能喪失和肺栓塞疾病的患者在92%以上,其中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平均在65%以上,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平均在46.9%,全膝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在52.9%。在臨床上骨科術后采取過基本預防、機械預防和藥物預防的患者,髖關節手術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在7%以內,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病發率為0.06%,可見,科學的手術和護理可顯著的減少死亡率和病殘率,減少時間和費用。本課題旨在探討在骨科手術前、后以及進行中如何通過干預有效減少其并發癥―深靜脈血栓。并談及骨科術后護理和干預的方法,并提出干預的措施,希望能對骨科醫師和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組10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6例,單膝患者86例,雙膝患者15例,年齡在30―91歲,平均年齡為60.5歲,留院時間均為3天,101名骨科術后患者中,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23例,行全髖關節置換術30例,行半髖關節置換術44例,行全膝關節置換術4例。101例患者中均無既往病發史。

    1.1.1 方法 在101例患者留院的3天中,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檢查,如心電圖檢查、胸部X射線檢查和血細胞測量等,對單側和雙側下肢手術者分別進行彩超聲檢查,檢查前后均給兩組使用抗生素,口服阿莫西林,留院三天內一天檢查一次。對照組40名患者均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

    1.1.2 統計結果。兩組在留院期間,護理人員定時對其恢復癥狀進行統計并記錄了下來,分別有肢體的疼痛程度、腫痛程度、肢體表皮顏色等。并將試驗組中經過彩超診斷為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以及有深靜脈血栓臨床反應的患者進行統計,為統計方便,將分為三類:重度、中度和輕度。通過檢查和比較,兩組患者留院干預的不同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果

    實驗組經過藥物干預、手術干預等的治療后對比對照組,統計結果如下:

    3 討論

    3.1 探討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因素

    根據1856年virchow定律提出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分別是:2.1骨科手術前后患者均需臥床休息,長此下去,患者得不到活動空間,手術后,骨骼的創傷和手術的影響都會引起水腫或靜脈壓迫的情況,靜脈血流減緩,血液會長期處于高凝度狀態,血流緩慢會誘發血栓。2.2肢體手術大部分都會要求肢體屈曲、內收,這會導致下肢靜脈受壓,損傷血管壁。2.3患者的年齡越大,心腦血管功能越低,糖尿病、肥胖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也容易引起深靜脈腦栓的形成。以下將以藥物干預為例,探討骨科術后藥物預防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

    將留院的101名患者分為用藥組和不用藥者,(實驗組)用藥組61人,(對照組)不用藥組40人,實驗組患者服用低分子肝素,對照組均不用藥,一個療程后(7天)分別對兩者患者進行彩超檢查,檢查發現,用藥組61人中有23人無深靜脈血栓,未用藥組40人中有2人無深靜脈血栓。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服藥后與未服藥后的效果見表A

    (表A)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通過實驗我們確定藥物干預對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具有積極作用,且不良反應的患者也較少。下文主要探討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措施,

    3.2 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的護理措施。一方面要做好健康宣傳工作。骨科手術患者在入院之時都會有或輕或重的精神壓力,如擔心手術失敗造成終身殘廢,骨科手術后因為行動不便長期臥倒在床會導致無法工作從而憂慮,加上手術自身給患者的身體造成的痛楚感,患者多會心情煩躁。護理人員要能理解患者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創傷,注意調節他們,做一些娛樂活動來分散患者緊張的情緒,如鼓勵他們鍛煉、鼓勵患者多喝水,多聽音樂、多看電影、書籍,多聊天,也可以采取互相監督飲酒吸煙的方法。

    另一方面,據統計顯示早期適量運動可減少血管栓塞75%以上,骨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50%都發生在一周內,還有25%發生在術后第二周。因此對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工作應該在前期完成。護理人員要觀察患者的下肢血液流通和腫痛的情況,對患者的呼吸、心率等各方面做好檢查和紀錄,對有特殊情況的患者如臨時休克、呼吸困難、胸悶等要做好前期預后工作。另一方面,臨床上普遍患者下肢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概率是上肢的3倍以上,因此,醫院醫生在對患者護理時,最好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穿刺部位,已而減少患者的疼痛感。對于術后疼痛感較厲害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引起重視,術后過度疼痛會導致患者凝血功能不正常,身體各方面免疫力都會下降,因此,要將較少患者疼痛感列入護理工作的計劃中,對于身體上有極大痛楚感的骨科術后患者可口服到預防血栓形成的目的,硬膜外止痛泵、靜脈止痛泵、肌內注射哌替啶。可用聽音樂、看報、聊天等方法分散注意力。各種情況的護理方法都不同。患者如有腹痛狀況且持續劇烈疼痛不能緩解的情況下,要警惕腸壞死并發癥,護理人員在這種情況下要及時通知醫師進行處理,千萬不能耽擱。術后患者如有心律失常、胸悶等狀況時,可以用硝酸甘油以緩解癥狀。患者在術后2天后依然發燒不退要采用物理降溫法,骨科術后2天以上高燒不退的患者就要考慮是否有感染的情況了,要加倍小心和預防。

    4 骨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預防措施

    本課題中所有患者都是經過三種預防的:基本預防、機械預防以及藥物預防。醫師和護理人員對骨科術后的患者要首先做好基本的預防措施,在術前術后要及時講解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性,勸服患者支持、配合自己的工作,盡量避免手術時間過長,術中術后要做好止血措施,用最大的努力減少患者的身體上痛楚,手術后可以對患者按摩,活動裸關節,伸展、彎曲、環轉裸關節,患者回病房后要指導其活動小腿和足趾,讓患者多做深呼吸和重咳嗽的動作。

    再次就是做好機械性的預防,臨床上有減壓彈力長襪,可以利用彈力作用活動患者的裸關節,既簡單又廉價,還有對于髖臼骨折的患者,可以使用足底泵,促進血液的流通。髖膝關節手術的患者還可以使用磁治療法,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出血嚴重的患者可以添加裝足底靜脈泵、間歇充氣加壓裝置。

    最后還有藥物預防措施,分兩種:注射藥水和口服藥物,骨科患者術后可服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該藥在臨床上有不良反應或者過敏現象的很少。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12小時后可給與口服皮下給予常規劑量低分子肝素,對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術前或術后當晚開始應用維生素K拮抗劑,術后持續用藥時間不少于7~10天。盡量不單獨采用阿司匹林。

    綜上所述,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它嚴重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危及著人們的生命。大部分骨科患者會因為擔心并發深靜脈血栓而不敢接受治療,因此,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治理工作至關重要。深靜脈血栓近年來受到了臨床醫護人員的重視,更清楚地了解深靜脈血栓的有關知識,可幫助護理人員提高對DVT的警覺,對骨科手術后患者嚴密觀察,并嚴格、有效地落實預防、護理措施,可極大地降低DVT的發生率。筆者認為采用基本預防、機械預防和藥物預防相結合是降低骨科大手術后VTE發生率的有效途徑,宜進一步探討、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茂舜,錢晟,高文輝,陳洲,張明. 介入性綜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應用[J].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9, (11) .

    [2] 楊冬山,張秋學,李學鋒,劉汝海,李鳳山. 重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的臨床研究[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09, (12) .

    [3] 楊德華,李劍,何家安,胡新華,辛世杰,段志泉. 抗凝、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對患者發生肺栓塞的影響[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09, (12) .

    第2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齡40~86歲,平均66歲。其中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3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4例、 髖部周圍骨折行內固定手術18例。所有病例均由同一組骨科醫師進行手術,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均經髖關節后外側入路;髖部周圍骨折行內固定手術均采用股骨上端及轉子部的外側顯露徑路。

    1.2 護理措施

    1.2.1 基本預防措施

    ①患者進低脂、清淡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壓力,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建議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②對患者進行預防靜脈血栓知識教育,下肢DVT引起的下肢腫脹疼痛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及心理壓力,影響生活和工作,護理人員觀察其心理變化,運用語言技巧進行疏導、安慰、解釋、鼓勵,耐心向患者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鍛煉指導,講述深靜脈栓塞的危害性,結合成功病例介紹治療效果,減少患者的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護理。③術后抬高患肢墊下肢墊,保持患肢高于心臟水平面20~30 cm,不要在窩或小腿下單獨墊枕,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④鼓勵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鍛煉、下床活動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鼓勵患者盡早開始足、趾主動運動及排長肌、股四頭肌訓練[2]。

    1.2.2 物理預防措施

    物理預防措施是利用機械原理促進下肢靜脈血流加速,減少血液滯留,降低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我們所應用的物理預防措施包括骨折治療儀和梯度壓力彈力襪,骨折治療儀在術后24 h開始使用,2次/d,30 min/次,直至術后第7天。梯度壓力彈力襪術后12 h開始給予,持續穿著,直至術后術口拆線。

    1.3 療效評定

    手術后第10天均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有無血栓形成。術后第1天至第10天期間如果患者患肢腫脹明顯,懷疑有血栓形成予行彩色多普勒檢查,若有血栓記入陽性結果。診斷DVT的標準為[3,4]。①靜脈管腔內出現實性低回聲。②管徑增寬且不能被壓癟。③管腔內無自發彩色血流信號,擠壓肢體遠端后仍無血流信號出現。④雖有血流信號但血流不能充盈管腔,有充盈缺損現象。

    2 結果

    本組35例患者中有2例發生DVT,發生率為5.7%。該2例患者經過積極抗凝治療后血栓機化,未發生肺栓塞。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伴隨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大手術在我國的不斷普及,特別是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其伴隨的并發癥DVT及其帶來的嚴重后果必將日益突出。DVT因其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沉重,已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國內骨科尚未廣泛開展DVT預防[5],其原因有①常將術后DVT當作一般的術后反應,認為DVT發生率低,而未加以重視。②擔心應用抗栓藥物引起出血等不良反應。③認為預防性抗栓治療會增加患者的醫療費用,卻很少考慮發生DVT、PTE所需要較高的額外費用。④對DVT所帶來的危害認識不足。骨科醫療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骨科患者DVT的高危性,積極的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來預防、診斷和治療DVT。骨科大手術后DVT在早期即可出現,最理想的方法是采取措施在DVT發生之前的亞臨床階段將其阻斷。因此,早期進行預防DVT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不單涉及醫生,護理人員同樣起到重要作用。

    早在1946年德國病理學家virchow就提出:靜脈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是造成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6],至今仍被沿用。要想預防DVT形成或者減少發生,可以從預防這三大因素著手。其中物理預防措施是利用機械原理促進下肢靜脈血流加速,減少血液滯留,降低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包括持續被動運動活動儀、循環儀動儀、足底靜脈泵(VFP)、間歇充氣加壓裝置(IPC)及梯度壓力彈力襪(GCS)等[7],均利用機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靜脈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滯留,降低術后下肢DVT發病率。單獨使用物理預防適用于合并凝血異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風險的患者。對于患側肢體無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預防的患者,可在對側肢體實施預防。骨折治療儀是一種非侵入性預防DVT的方法。該裝置既可以減輕靜脈血液淤滯,也可以增加血液中纖溶酶原活性。可用于有出血危險而不適合使用藥物的患者,也可與抗凝藥物聯合應用于DVT 的高危人群。梯度壓力彈力襪自上而下地對下肢產生循序遞減的壓力,可支持下肢靜脈并促進下肢淺靜脈向深靜脈回流,明顯提高血流速度,減輕靜脈淤血。 然而,在本次研究中DVT的發生率,由于樣本量有限。同時無相應標準參考,未能做統計學處理比較。但從中仍能反應出積極護理預防后骨科大手術后DVT的發病率有所下降。護理措施預防骨科大手術后DVT形成是一種有效、無副作用的方法,尤其是對那些不適宜口服藥物預防DVT的患者。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預防骨科大手術深靜脈血栓形成指南(草案).中華矯形外科雜志,2009,17(2):118119.

    [2] Donnell M, Linkins LA, Kearon C, et al. Reduction of outofhoepital symptomatic venous rhromboembolism by extended thromboprophylaxis with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following elective hip arthroplasty:a systematic reviem.Arch Intern Med,2003,163:13621366.

    [3] 閻冰,張春雨.彩色多普勒超聲早期監測人工關節術后深靜脈血栓的價值.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0,9(6):365367.

    [4] 仲臍風,王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探靜脈血栓的價值.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5,6(5):375377.

    第3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關鍵詞:骨科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干預;療效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骨科術后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形成的血栓脫落后可導致重要臟器栓塞,影響術后的并發癥和死亡率。近年來隨著關節置換等逐年升高,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導致的死亡率有所上升,為降低死亡率,除圍手術期做好相應的治療外,護理的有效干預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采用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對骨科術后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9月152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76例:年齡41~82歲,平均57.94歲;手術時間38~146 min,平均60.6 min;關節置換術32例,脊柱手術21例,創傷骨折23例。觀察組76例:年齡40~83歲,平均58.04歲;手術時間36~145 min,平均60.8 min;關節置換術33例,脊柱手術20例,創傷骨折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常規,術中補充血容量、維持好呼吸、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等變化,及時更正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的平衡;術后予以常規護理,指導家屬如何護理宣教有關術后血栓的預防情況等護理。要求患者禁止吸煙,多飲水,飲食盡可能是富含粗纖維食物以促進腸蠕動,降低腹壓。

        觀察組予以以下護理措施:①加強觀察,及時解決。對患者出現下肢腫脹,膚溫異常,淺靜脈充盈程度加重的患者要及時告知醫師,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掃描,若確認的話則予以絕對臥床休息,抗凝藥物對癥支持,溶栓等治療;②早期活動。一般術后開始的是采用被動的功能鍛煉,盡可能的鍛煉促使紅細胞的聚集功能破壞,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活動的一般以被動活動為主,主動活動為次,由于解剖的差異,左側髖靜脈受到腹主動脈分叉和左側髂動脈及腹股溝韌帶的壓迫。所以護理中尤其要加強對左側的被動活動。而活動時囑下肢抬高6°左右,活動雙下肢包括運動膝關節和踝關節,1周后進行主動環轉運動。這些活動均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圍內進行,盡可能讓患者早期下地行走;③下肢穿彈力襪。一般彈力繃帶的捆扎范圍從足背至大腿根部。這可有效的防止靜脈的回流,防止末端腓腸靜脈血栓形成;④用抗凝藥物。遵醫囑從術后24 h后開始運用低分子肝素40 mg,1次/d皮下注射。連續用1周。雖然這可能增加出血的可能性,所以,在臨床上需要定期監測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情況;⑤使用足底靜脈泵加速血液的循環。

    1.3  護理觀察:比較兩組術后10 d內下肢腫脹、疼痛、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且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結果護理后從下肢腫脹及疼痛,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例數分別進行比較,分析兩者的術后發生率,對照組的總發生率為19.7%,觀察組的總發生率為7.9%,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護理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組別

    例數

    下肢腫脹及疼痛

    下肢深靜脈血栓

    肺栓塞

    總發生率(%)

    觀察組

    76

    5

    1

    7.9

    對照組

    76

    9

    5

    1

    19.7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產科常見也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輕者形成下肢血栓,重者導致心、腦、肺等重要臟器的栓塞,容易并發死亡[1]。但是,目前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和治療尤為困難。目前的觀點認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的高凝狀態、靜脈壁的損傷、血液回流減慢的綜合結果。所以,針對形成的機制予以加強觀察,防止出現后難以挽回,穿彈絲襪,降低血流的速度,使用抗凝藥物加上早期活動,促進血液的循環等預防性護理,就可大大降低DVT的形成[2]。

        另外,下肢的關節置換手術,老年人,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的患者以及長期的臥床休息等均是DVT的高危因素,所以,在臨床的護理過程中,需要對DVT的高危因素進行密切的觀察,盡可能的采取各種方法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總之,本研究認為重視對骨科手術后進行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工作,術前做好相關的基礎護理。術后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積極進行前瞻性的干預措施,早期進行床上活動鍛煉,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行走,有效指導患者應對血栓,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有積極作用。

    4 參考文獻

    第4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骨科;手術;預防措施;治療方法

    深靜脈血栓指的是在深層靜脈中血液凝結異常產生的,通常發生在骨科手術后,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靜脈壁受損、血液流動過緩、血液凝結度較高,形成血栓后難以消融,同時向四肢擴散,在深層靜脈主干沉積,這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有數據顯示,手術后加強對患者預防治療,可以有效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文章回顧分析在我院骨科使用手術治療的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經預防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骨科使用手術治療的患者68例,使用抽簽方式將這些患者平均分成兩組,預防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共有患者34例。預防治療組中男性21例,女性13;年齡37~78歲,中位年齡為(59.3±3.1)歲;按照骨折原因進行分類,11例高空墜落、14例車禍、9例壓傷;手術類型:13例髖關節置換術、11例脊柱手術、10例鋼板內固定術。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10;年齡41~77歲,中位年齡為(55.7±2.8)歲;按照骨折原因進行分類,10例高空墜落、17例車禍、7例壓傷;手術類型:15例髖關節置換術、6例脊柱手術、13例鋼板內固定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分析。

    1.2預防與治療為對照組中的患者提供深靜脈血栓檢測。為預防治療組中的患者提供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基礎預防措施。手術前做好準備工作,手術流程應規范、認真,使用止血帶時注意靜脈內膜的保護,幫助患者提高患肢,以便促進血液回流,患者應遵醫囑多翻身,并按照自身情況多進行戶外活動,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指征,適當補充體液;②機械預防治療。手術后為患者進行積極護理,每隔3h對患者的患肢進行一次按摩,按摩時對患肢呈環狀擠捏,每次按摩時間不能低于20min,手術后12h內為患者提供5000U低分子肝素,使用皮下注射方法;倘若效果不理想,可以使用足底靜脈泵治療,對于使用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可以為其提供下肢康復器;③藥物預防治療。術后使用的藥物主要有:扎格雷、低分子肝素,患者應遵醫囑,每天睡前口服75mg的阿司匹林和10mg的利伐沙班;對于腫痛嚴重的患者可以為其提供松梅樂治療。④保守治療。主要是抗凝治療與溶栓治療,使用濃度為5%的葡萄糖與25萬單位的尿素混合液,聯合鏈激酶進行溶栓治療。然后使用濃度為5%的葡萄糖與20ml的丹參混合液,聯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進行抗凝治療,臍下肌肉注射0.4ml的低分子肝素,口服2次/d,0.1g的阿司匹林,連續治療1w。

    1.3療效評價在檢查兩組患者血液流動與血管血栓情況時,可以使用多普勒彩超,患有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四肢腫脹,多普勒彩超顯示血液流動發生變化,血管內產生血栓,皮膚表面溫度較低,足背和脛后靜脈脈搏跳動微弱,心電圖與X光胸片顯示肺部形成血栓。

    1.4統計學分析使用計算機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用均值±標準差代表兩組患者的計量數據,用t值檢驗兩組患者的計數數據,將P

    2結果

    預防治療組有2例患者在骨科手術后產生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5.9%,對照組有8例患者在骨科手術后產生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3.5%,對比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對照組明顯比預防治療組高,P

    3討論

    骨科患者術后靜脈血管中的血液因損傷或凝結異常,患者極易產生深靜脈血栓,嚴重時會誘導患者下肢長時間產生潰瘍與腫脹現象,或許引發患者產生下肢靜脈壞死與曲張,伴隨病情的繼續發展,最終導致患者形成肺栓塞,出現猝死現象。因此,臨床預防與治療是十分重要的,這樣不僅能拯救患者的生命,還能使患者盡早康復[2]。

    綜上所述,使用手術治療的骨科患者,術后極易產生深靜脈血栓,提高預防措施能有效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效果顯著,可以在臨床中推廣使用[3]。

    參考文獻:

    [1]邱冠軍,王春,郭學利.骨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進展[J].醫學綜述,2009,15(05):108-110

    第5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關鍵詞 優質護理干預 骨科手術 下肢深靜脈血栓 臨床預防效果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血液在下肢深靜脈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血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從而出現患肢腫脹、疼痛等臨床癥狀和體征,是外科手術常見的早期并發癥之一[1]。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46例,進行術后優質化護理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作用的探究,分析其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46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3例。所有患者中股骨頸骨折38例,股骨頭壞死31例,股骨干骨折53例,骨盆骨折24例。觀察組男39例,女34例,年齡14~76歲,平均46.5歲;對照組男41例,女32例,年齡15~79歲,平均47.2歲。兩組年齡、性別、體重、骨折位置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一般資料,見表1。

    方法: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如指導幫助患者術后的護理,加強靜脈輸液通路的管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制定預防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優質護理干預計劃,內容為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手術的護理,臥位護理、運動指導、飲食飲水管理、出院后隨訪等。

    療效判斷標準: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為完全緩解和有效緩解。①完全緩解:無疼痛,Wells評分低危,彩超檢查未發現該病;②明顯緩解:疼痛明顯減輕,Wells評分危險,彩超檢查未發現該病;③輕度緩解:疼痛稍微減輕,Wells評分高危,彩超檢查未發現該病;④無效:疼痛無緩解,Wells評分高危,彩超檢查并發現該病[2]。

    總體滿意度為護理水平、護理態度、健康教育、溝通能力的滿意患者例數比例與各項調查例數的總和。

    統計學處理:所得結果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值P

    結 果

    兩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比較:經過不同的護理后,觀察組經過優質化護理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9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兩組的滿意度比較:經過調查,觀察組的滿意度94.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 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是外科手術常見的早期并發癥之一,如不及時有效的防治將會給患者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會導致患者癱瘓,甚至死亡[3]。對手術患者實施優質化的護理是很有必要的,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46例,進行觀察分析,并給予不同的術后護理。得出的數據顯示,觀察組經過優質化護理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9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宋利紅.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3,14(4):347-348.

    第6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關鍵詞] DVT;骨科;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7(b)-0152-02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一側肢體的突然腫脹,局部感疼痛,行走時加劇。輕者局部僅感沉重,站立時癥狀加重[1-3]。本文選取本院從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骨科下肢手術患者,探討優質護理干預針對骨科下肢手術DVT形成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骨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齡58~70歲,平均65.5歲。采取患者自愿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兩組性別、年齡、手術方法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只采取常規骨科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干預。

    1.2.1 心理護理 患者常因患肢腫脹、疼痛、不能下床活動、治療時間長易產生焦慮和悲觀心理,應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介紹下肢DVT的病因、治療方案、預后及注意事項。

    1.2.2 飲食指導 低脂、高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盡量避免因排便困難引起腹內壓增高而影響下肢靜脈回流。

    1.2.3 患肢 患肢高于心臟平面20~30 cm,可促進靜脈回流并降低靜脈壓,減輕疼痛與水腫。

    1.2.4 抗凝溶栓治療 用藥前了解患者有無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間觀察患者的穿刺點、鼻腔、牙齦、皮膚等有無出血,有無黑便、咖啡樣或血性嘔吐物等。溶栓后患者不宜過早下床活動,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1]。

    1.2.5 出血的護理 出血是下肢DVT最常見的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房巡視,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和滴速。各項護理操作動作輕柔,防止機械性損傷[2]。

    1.2.6 預防治療 應絕對臥床休息10~14 d,床上活動時避免動作幅度過大,禁止按摩、擠壓或熱敷患肢[3]。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下肢DVT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DVT發生率(20.0%)明顯低于對照組(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24,P < 0.05)(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2.9%)明顯高于對照組(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016,P < 0.05)。

    3 討論

    下肢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系統內不正常凝結,堵塞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疾病。血液高凝狀態是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包括遺傳性或獲得性疾病,遺傳性疾病有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和蛋白S缺乏、纖溶障礙等;導致獲得性高凝狀態的因素包括年齡大、肥胖、吸煙、糖尿病、血栓病史或各種大型手術等[4]。血液流速緩慢時,血小板會沉積在血管內膜上,并激活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當達到凝血濃度時,便導致血栓形成。老年患者臟器功能減退,多合并器質性疾病;且下肢骨科手術患者長時間制動,手術麻醉和術后疼痛導致靜脈血流進一步減慢[5]。

    譚宏星[6]對骨科手術后發生的29例下肢DVT患者的病因、手術和麻醉方法及預防進行分析,發現15例患者經早期診斷和治療后都沒有發生肺、腦栓塞或下肢壞死情況。潘淑蘭[7]隨機選取髖部骨折并行手術治療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加強護理干預,結果表明實驗組術后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鄒國清[8]針對DVT形成的三大原因(血流淤滯、靜脈損傷、高凝狀態)實施有的放矢的護理措施,包括病情觀察、飲食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及出院指導,所有患者在圍術期及出院后隨訪3個月內患肢活動良好,無明顯腫痛不適。王小俊等[9]將髖部手術患者64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在圍術期按“髖部術后早期DVT的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的設計進行健康教育,而對照組在圍術期接受整體護理常規健康教育,兩組患者均在術后2周接受相同的問卷調查;另外針對影響健康教育落實的原因對護理64例患者的護士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實驗組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及自護能力均高于對照組(P < 0.05),患者高齡、自理能力缺陷、文盲、教育時機不當以及護理人力不足、健康教育方式單一化等因素評分較高,脊柱骨折或者下肢骨折、手術后長期臥床、伴有高血壓、高齡或患有代謝病及心血管病與下肢DVT的形成有密切關系。廣紅玲[10]選取行髖部手術的患者14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使用骨科髖關節手術常規護理,觀察組在使用骨科髖關節手術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下肢DVT發生率(5.6%)遠低于對照組(22.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本組70例患者DVT發生率為30%,觀察組DVT發生率(20.0%)明顯低于對照組(40.0%),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82.9%)明顯高于對照組(57.1%)(均P < 0.05)。

    綜上所述,對骨科下肢手術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DVT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陸蕓,馬寶通,郭若霖,等.骨科創傷患者深靜脈血栓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9):693-697.

    [2] 王星. 226例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防治措施[J].中國醫藥導報,2010,7(4):31.

    [3] 施鳳英.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19):358-359.

    [4] 陳知音,陳小平.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2(9):92.

    [5] 何婉芳,曾文磊,陳金娥,等.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使用抗血栓彈力襪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09,7(20):1815-1816.

    [6] 譚宏星.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1):168-169.

    [7] 潘淑蘭.護理干預對髖部骨折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評價[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24):96.

    [8] 鄒國清.86例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DVT)預防和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23):5090-5091.

    [9] 王小俊,戴雪梅,陳巧玲. 影響髖部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健康教育落實的原因分析[J].護理研究,2009,23(10):897-898.

    第7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關鍵詞:護理干預;骨科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骨科手術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血液在患者的下肢靜脈內出現了凝結現象[1]。一旦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會導致患者殘疾,失去勞動能力,嚴重時會出現肺栓塞,導致患者死亡[2]。臨床發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與患者的年齡、手術類型、手術創傷、手術的時間以及患者術后的臥床時間均有著密切的關聯。故臨床上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有著重要的意義。相關文獻表明[3],對骨科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顯著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本文為了分析采取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對我院的骨科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在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骨科患者進行分析探討,根據不同的護理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8例,研究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59.4±11.3)歲,疾病類型:股骨骨折14例,股骨干股骨折13例,股骨頭壞死12例,盆骨骨折9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20~78歲,平均年齡(60.2±10.4)歲,疾病類型:股骨骨折15例,股骨干股骨折11例,股骨頭壞死13例,盆骨骨折9例。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規則: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礙;既往有血栓病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太高患者患肢,常規運動指導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術前指導:多數患者不了解下肢深o脈血栓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護理人員應該告知患者及家屬,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險性,要提高警惕,做好預防措施,對于一些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高危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強健康宣教,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術前飲食清淡,防止機體出現高膽固醇,保證大便通暢,禁止吸煙和飲酒。術中護理:協助患者采取俯臥位,在手術過程中,在對相鄰的靜脈操作要輕緩,避免對靜脈內膜帶來損傷,手術結束后,抬高患肢,在患者的小腿位置墊枕,防止對深靜脈回流帶來影響。飲食護理:患者在術后飲食方面應當采取四低一高的原則,就是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低糖、高纖維,嚴格保證攝入35~45 g/d的膳食纖維。

    1.3觀察標準 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采取問卷調查滿意度,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75分以上為基本滿意,75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術后1個月對患者進行復查,查看患肢有無腫脹、疼痛、超聲檢查陽性率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9.0軟件對文中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χ2和t檢驗,當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下肢深靜脈及不良情況發生率為4.2%,對照組患者下肢深靜脈及不良情況發生率為27.1%,兩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及不良情況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8%,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9.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是患者的下肢深靜脈內的血液出現凝結,主要導致的因素有:血管內皮不光滑、血液流動速度慢、血液的狀態異常等[4-5]。患者在進行骨科手術后,通常臥床時間特別長,或者不能活動關節,肢體在長時間的壓迫下,會導致血流速度過慢;麻醉會給患者的下肢靜脈血管造成擴張,血流減慢后,下肢的肌肉會變得松弛,收縮功能減弱;在術中會導致組織受到損傷,將內源性凝血因子激活,導致血小板凝血能力加強;一些手術還需要術前禁食禁飲,導致血液濃縮[6-7]。所以患者在術后常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當患者出現該病后,需要給予患者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保持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促進靜脈回流,飲食方面需要多食用低脂肪高纖維的易消化的食物。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患者在骨科手術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有效的防治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娟.探討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中外醫療, 2015,34 (1):161-162,165.

    [2]宋利紅.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4):347-348.

    [3]鄧月香,曾玉娥,盧小燕,等.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4):14-15.

    [4]胡章云,李莉,張國英,等.髖關節手術后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43-44.

    [5]陳魚,周武俊.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母嬰世界,2016,12(6):163.

    第8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關鍵詞】骨科;下肢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265-02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系統內不正常凝結,堵塞管腔,導致下肢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疾病,血栓形成大多發生在制動狀態(尤其是骨科大手術后)。國外調查表明,未采取預防措施的骨科大手術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為50%,我國上海為30%。臨床上10%~17%的DVT患者有明顯的癥狀,其臨床表現有4大主證:下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擴張、患肢皮溫增高。如何預防、減少DVT的發生和危害是骨科護理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1 臨床資料

    本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齡50.6歲,平均體質量65.8kg;其中髖關節置換術8例,膝關節置換術7例,股骨干骨折切復內固定術11例。2例患者出現明顯DVT癥狀,占7.7%,其他患者均無癥狀。

    2 預防性護理

    2.1 術前評估做好高危人群宣傳 :高齡、吸煙、肥胖、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心功能不全和既往有DVT形成史及嚴重外傷史者術后易發生DVT[1],要詳細詢問病史并檢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脂、血糖等。

    2.2 促進靜脈血液回流:術后用軟枕墊高或抬高床尾的方法抬高患肢[2],應盡量避免僅在膝下墊枕,導致屈膝、胭窩血管受壓。為了增加膝蓋的靈活性,術后第3天開始,可在足踝處墊一塊卷起的毛巾或平枕,使下肢抬高而膝盞伸直舒展。

    2.3 定時翻身:翻身時避免患肢受壓,以每1~2h翻身1次為宜,臥床期間多做深呼吸、咳嗽動作

    2.4 注意膳食均衡搭配囑患者注意選擇清淡低脂的食物:多食含纖維素較高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蔥、芹菜、海帶、黑木耳、草莓、葡萄等,這些食品富含吡嗪,可使血小板下降,利于血液稀釋,改變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另囑患者多飲水,補充大量的液體,可防止血液濃縮,既可防止丟失大量的細胞和血紅蛋白,又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2.5 術前準備新鮮血液:由于骨科大手術失血較多,加之補充大量的液體使血液稀釋,因此術后RBC、Hb、HCT、BV、Pv可一度下降。術后輸新鮮血液是改善紅細胞變形性,降低紅細胞聚集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2.6 指導患者做好功能鍛煉術后盡早主動或被動活動:下肢深靜脈血栓多發生于膝、髖人工關節置換術及下肢骨折內固定等骨科大手術患者,因此術 后,尤其是術后24h內應嚴密觀察肢體感覺、運動、溫度、顏色、腫脹程度、靜脈充盈情況等。如肢體遠端有凹陷性水腫,皮膚發緊伴淺靜脈充盈及活動受限,常提示深靜脈血栓,應及時處理。術后6h后,做足趾伸屈以及踝關節的屈伸和環繞活動,一般3~5次/d,5~10 rain/次;術后第1天,做股四頭肌及小腿肌肉的等長收縮,3~5次/d,10~20rain/次。術后第4天起用CPM機鍛煉,5 d為1個療程,視患者情況使用3~5個療程。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腦血管疾病,耐受力及反應性降低,在指導時要多關心,使患者能主動有效地配合鍛煉。護士每天記錄時間、效果,防止超負荷鍛煉,不主動者加強督促[3-4]。

    2.7 預防性抗凝藥物的應用:我們采用術后低分子肝素鈉腹部皮下注射7~15d,2次/d。

    3 體會

    DVT容易發生于刨傷較大、年齡較大的患者,引起DVT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5]。骨科大手術患者多數是老年人,常合并多系 統、多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血液處于高凝狀態。這些患者術前多因膝關節病變,下肢活動明顯減少,術后又因疼痛、麻醉反應等使下肢活動明顯受限,使血流處于滯 緩狀態。此外,圍手術期長時間的被動,手術所致創傷以及骨水泥產熱的損傷都使鄰近血管受到損傷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依據DVT的成因以及易患因素,術前要認真觀察和評估,加強教育,術后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靜脈血回流,防止深靜脈淤滯引起DVT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趙定麟.現代骨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 667.

    [2] 劉剛,韓一生,趙建寧.髖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4):237-239.

    [3] 殷曉紅.預防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5):331.

    第9篇:骨科手術血栓預防范文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普外科大手術;漸進型壓力長襪;基本預防策略

    深靜脈血栓即為“DVT”,是靜脈中生成的一種回流障礙性病癥,是由于下肢深靜脈腔之中血液的凝結出現異常,進而致使靜脈官腔發生阻塞所造成的回流障礙性病癥。DVT具有高危害和高發病率的特征,因此必須防范DVT的生成。在長期的防范研究和臨床預防中,都是通過抬高患肢以及早期活動來實施對DVT的生成預防,但是并未有較大成效[1]。為了探討在普外科大手術之后預防DVT(深靜脈血栓)生成的要點和有效策略,選取2012-02-13到2013-08-07,我院做普外科大手術者61例為探討對象,詳情見下文。

    1.資料和方法

    1.1病人資料 2012-02-13到2013-08-07,我院做普外科大手術者61例,男性47例,女性14例,年齡37歲到85歲,平均:62.58±11.04歲,所做的普外科手術有:胰腺癌手術、直腸癌手術、結腸癌手術、肝癌手術、胃癌手術,對應的手術人數:9例、21例、7例、13例、11例。為了探討在普外科大手術之后預防DVT(深靜脈血栓)生成的要點和措施,隨機將61例普外科大手術者分組:控制組(31例)和防范組(30例)。在控制組的31例做普外科大手術者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齡:37歲到84歲,平均:62.49±11.01歲。其中,5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胰腺癌手術,10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直腸癌手術,4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結腸癌手術,7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肝癌手術,5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胃癌手術。在防范組的30例做普外科大手術者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齡:38歲到85歲,平均:62.56±11.02歲。其中,4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胰腺癌手術,11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直腸癌手術,3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結腸癌手術,6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肝癌手術,6例的普外科大手術為胃癌手術[2]。

    1.2預防方法

    1.2.1控制組 術后,將下肢高抬20度到30度,并為術者翻身,讓之在床上適當活動,例如:有效咳嗽、下肢屈伸以及足趾活動、深呼吸。術后2到3天,讓之圍繞床邊行四肢運動、叩背以及坐起等動作,術后5到6天,讓之扶床適當行走5分鐘,以此為開端,漸進地提升運動量。

    1.2.2防范組 對防范組的普外科大手術者通過基本預防+GCS(即為:漸進型的壓力長襪)策略來防范DVT(深靜脈血栓)的生成。基本預防策略同控制組。此外,術中起,讓病人在早晨醒來并起床之后穿GCS,到晚上休息時方可脫下,穿GCS時長:5天到7天[3]。

    2.結果

    在控制組中,行大手術后3d,發生 DVT的有12例,行大手術后7d,發生 DVT的有3例,行大手術后10d,發生 DVT的有1例;在防范組中,行大手術后3d,發生 DVT的有5例,行大手術后7d,發生 DVT的有1例,行大手術后10d,發生 DVT的有0例,顯然防范組的預防效果優于控制組,P

    3.討論

    靜脈壁損傷、血流滯緩和高凝狀態是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普外科術前準備常囑患者禁食、禁水、灌腸并行胃腸減壓,如補水不足常致患者處于血容量不足狀態,致使血液濃縮,繼而導致血液高凝狀態:手術過程中長時間仰臥、術中制動均會使下肢靜脈血流緩慢、淤滯;手術麻醉導致周圍血管擴張,肌肉麻痹、張力減退,泵血功能減退,靜脈回流減少、郁滯。手術創傷使組織因子釋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統,出現高凝狀態或血栓形成;創傷導致組織水腫引起靜脈回流障礙,進一步激活凝血系統而形成血栓; 惡性腫瘤分泌癌性促凝活性物質,導致腫瘤患者血液系統異常激活,易發生DVT。

    選用低壓預防型GCS,踝部壓力18mm Hg,漸次向上遞減,符合國際標準的醫學壓力梯度,通過收縮小腿肌肉對血管腔加壓,促使靜脈血液回流心臟,確保下肢靜脈血液的良好循環,防止下肢靜脈淤血,減輕術后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和回流受阻; 通過降低及阻止深靜脈擴張,保護血管內膜不受損傷,阻止組織因子釋放,從而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據實驗報道,在行普外科大手術之后,患者生成DVT(深靜脈血栓)的概率:30%到50%,DVT的生成率和手術持續時間是正相關的,手術1小時到2小時顯現DVT(深靜脈血栓)的概率:10%到20%,手術2小時到3小時顯現DVT(深靜脈血栓)的概率:40%。據研究,深靜脈血栓和PE(肺栓塞)有很大的關聯,超越50%的深靜脈血栓者發生癥狀不明顯的PE。此外,在PE者中,有80%在患PE的同時存在癥狀不明顯的DVT[5]。為了探討在普外科大手術之后預防DVT(深靜脈血栓)生成的要點和措施,對控制組的普外科大手術者通過基本預防策略來防范DVT(深靜脈血栓)的生成,對防范組的普外科大手術者通過基本預防+GCS(即為:漸進型的壓力長襪)策略來防范DVT(深靜脈血栓)的生成。在控制組中,DVT的總發生率:51.61%。在防范組中,DVT的總發生率:20.00%。顯然防范組優于控制組,P

    參考文獻:

    [1]陳明霞,杭菲,王君波. 漸進式壓力長襪在預防普外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9(16):104-105.

    [2]尹芝華,宋娟. 骨科、普外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 中國藥業,2009,23(17):1058-1059.

    [3]陳志. 骨科大手術患者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回顧性調查[D].中南大學,2012,19(11):169-170,182-182.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美女18黄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欧美|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 | 国产精品人妻熟女男人的天堂|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老熟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亚瑟|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亚洲色无码中文字幕| 色综合人人超人人超级国碰| 女高中生强奷系列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本码视频|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区二区三区蜜桃|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日韩AV无遮挡污污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app| 国产一级在线现免费观看| 天天色综网|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欧美另类图区清纯亚洲| 色婷婷色丁香|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中文字幕无码高潮到痉挛|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18| 久久婷婷六月综合色液啪|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亚洲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蜜芽|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