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南京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一直致力于適應傳媒文化產業變革,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專業動態調整,結合國家文化產業政策,采用國際最先進的辦學方向。保證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不僅廣闊,而且對口就業率較高。文章通過對南京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現行培養方案的分析,從制定、內容及實施過程,探索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的定位和特點。
關鍵詞: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培養模式
音樂藝術是我國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2010年“十二五”規劃建議中被重點提出。文化產業是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各地的文化活動也不斷積極開展起來。一直以來,江蘇省政府也積極發展文化產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步伐。省政府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成立江蘇省藝術基金、南京市藝術基金等。支持江蘇省各類演出活動。目前江蘇乃至全國都急需懂傳媒、會音樂,能演、能唱、能排、能編的音樂表演專業人才。
一、南京傳媒音樂表演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的基本過程
南京傳媒學院(原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從2008年,開啟了音樂表演專業的籌建工作。并于2015年申請音樂表演新專業,2016年音樂表演通過來教育部新專業申請,南京傳媒學院(原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于2017年開始招生。根據學院關于修訂2019版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性意見。戲劇影視學院開展了2019版培養方案的制訂工作,音樂教研室也在2017版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與改進。2018年,分別對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區文化產業-音樂表演專業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對國內外的音樂表演發展情況及相關政策進行了匯總分析;同年,對國內外有代表性的學校開設音樂表演專業教學計劃、實施方案及學科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2017版培養方案已經實施兩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了明確的實施,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根據人才的需求和行業技能的要求,將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得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1]。
二、現行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說明
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必須修滿160學分方可畢業。1.理論課程體系說明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基礎教育課程37學分,專業教育課程91分,通識教育課程9學分,集中實踐環節13學分;第二課堂:10學分。其中基礎教育課是南京傳媒學院統一開設的,包括大學生外語、體育、計算機、馬克思主義哲學、現當代文學等。培養方案中的專業教育課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包括視唱練耳、樂理、音樂史、和聲、曲式、表演、舞蹈基礎、舞臺編導等課程。專業核心課包括:流行歌曲演唱、鋼琴、吉他彈唱、舞臺表演、音樂劇排演等課程。專業選修課包括:流行音樂演唱作品分析、電腦音樂制作、錄音棚實踐、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外MV作品分析[2]。2.實踐教學體系說明實踐教學課程包括:(1)拓展類課程,形象設計、流行舞;(2)假期實踐;認識實習、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畢業實習;(3)寫作類課程:音樂評論、歌曲作法;(4)實訓:專業實踐實訓。3.理論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的關系說明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相互結合,貫穿這個四年培養計劃。
三、音樂表演專業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與實施計劃
1.對教學運行的督導(1)對本專業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以及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等制定(修訂)情況的進行督導,保證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規范和優化;(2)依據現有教學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對教學質量(包括授課、按時上下課、考勤、實驗與實踐指導等情況)、專業抽檢評估、期中教學檢查、畢業設計等,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做出評估意見;(3)對師生反映較強烈的、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進行調查,提出分析建議;(4)對教學規章制度的建立、落實與執行情況予以督察。2.對教學質量的督查學院需在每學年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各教研室需對本專業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梳理每一年的教學工作,既總結成績和經驗,也全面、客觀地反映教學質量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督導針對專業課程的授課情況進行評價以及打分。
四、南京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特點
在現行培養方案的制定上,首先就學科課程結構而言,在考慮到學科的專業性以及學科綜合性的前提下,拓展特色性課程。專業重點訓練學生聲樂、器樂、舞蹈等綜合素質的養成,提高學生在深度音樂欣賞方面的層次感和多元化,強調開放式及互動式教學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一方面結合音樂人才市場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培養的方法、通過改革音樂表演專業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提升學生的音樂演唱、演奏、編排能力,要求學生音樂基礎扎實,實現一專多能。另一方面提倡教學策略創新,內容包括以學生自身發展為本,突出能力培養的人本化及應用性,及時了解和關注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為就業做好充足準備。學科的特色化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師資結構以及學科的前瞻性眼光,本專業在固有課程的基礎上,引進業界專業師資并開拓相關課程的開設,為本院音樂表演專業學生提供強有力的專業競爭能力,適應多變的社會需求。同時,針對培養方案的全面性,重視學生個人思想與個人能力的培養。大學生雖具備成年人的行為能力,但在思想教育以及身心健康方面仍然需要投以關注,借助學校雄厚的實踐及課外教學平臺,以及優質師資團隊的依托。倡導學生在課程中養成團結集體,樂觀向上的美好品質。同時,主動放手讓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成長,從而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音樂表演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對學生的培養注重強能力,重內涵的培養特色,并堅持以就業市場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性的演出、教學人才,以戲劇影視雪域院師資和設備條件為基礎,實現基礎課程模塊化、專業課程多樣化、實踐課程創新化的課程體系,一方面利用課內實踐教學等內容進行校內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利用各種社團和第二課堂,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帶動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類專業賽事、活動,并與校外是個實習實訓基地建立共同制作節目、聯合培養學生的良好互動機制,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競爭能力,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由知識型教育成功轉向能力型教育[3]。
五、南京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
1.打造集中優勢創建學科高地本學科需整合教育資源,科學配置,在特色學科方向上打造領軍學科,以及完備的人才梯隊,通過嚴謹的教學方式、細致的教學態度、開放的教學理念、扎實的教學質量,將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結合,衍生學科領地的新生命。倡導專業教師關注重大項目申報、重視重點學科建設、發展本專業學科優勢,吸引相關人才進行學術研究。關注相關學科的前沿成果,爭取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2.師資培養—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打造創新型科研團隊雙師型教師是我院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是現代型大學的標志,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是專業教師具備相應的教學經驗和實操能力。以優秀學科帶頭人為領導,組織與規劃開展團隊科研工作,了解學科發展狀況與交叉融合的前沿消息,積極尋找課題并組織實施。以科研項目為創新,圍繞國家重大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重大工程項目包括國家重點學科、專業、課程,組成音樂學科科研學術團隊。組建該團隊的目的在于提高科研水平,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專業學科競爭力。同時以實驗室以及實踐基地為依托,通過團隊集體合作達到創新突破。3.打開國際化交流平臺增加與世界一流院校聯系,建設國際拔尖音樂人才養成基地。不斷推動音樂表演傳統優勢學科的發展,儲備拔尖人才,創新國際精英人才選拔與培養機制;探索高校與行業的培養模式,建設一流的學院樂隊。國際展演活動與大師班常態化,推動教學與人才培養。統合學科在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各類交流、展演與推廣活動,形成品牌,將國際前沿成果、學術理念引入中國,形成出版物、音像制品、文獻與教材,實質性推動教學與人才培養[4]。
參考文獻:
[1]張曉曉.淺談藝術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音樂表演專業為例[J].黃河之聲,2017(22):35.
[2]顧碩,任曦.應用型大學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與修訂——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為例[J].北方音樂,2017,37(16):115-116.
[3]蔡曉武,胡如意.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現狀的思考[J].藝術研究,2014(03):114-115.
[4]趙秋楠.淺析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06):153+158.
作者:潘潔 易叢悅 單位:南京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