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只有承認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使內容表現得更豐富,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文化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音樂表現的多樣性。教師要通過多元文化的滲透,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聆聽、感知、理解音樂,提高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1)目的不明,課堂教學變成大雜燴。多元音樂教學是以音樂為教學主線,將音樂與舞蹈、戲劇等進行綜合,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進行綜合,通過音樂材料建立聯系,以審美為核心,貫徹于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審美的陶冶、人格的健全。多學科的綜合可以促進學生的感受與理解音樂,但部分教師教學目的不明確,將其他學科內容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這樣的音樂教學無疑是失敗的。(2)民族音樂文化的推廣缺乏活力。教師要弘揚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但由于教師教法單一,只注重技能的學習,未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體現民族音樂的文化優勢,學生無法體會到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難以達到審美的效果。(3)音樂教學中文化內容單一。教師忽視了文化多元性,駕馭民族音樂的能力弱,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無法理解文化的魅力。多元的氛圍能引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教師要改變活動單一、氛圍不濃的現狀,讓學生接納中外優秀的文化作品,促進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讓多元的音樂文化得以傳承。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元文化的滲透策略
1.提高認識,促進多元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是以民主、融合的方式將東西方音樂遺產納入教育體系之中,展示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既有全球音樂文化,也有地方音樂文化。學生在多種音樂文化的學習中,能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帶來的魅力。教師要讓學生接觸到不同文化的音樂作品,能拓寬學生的聽覺“視域”,讓他們認識到世界音樂的豐富多樣,感受其不同的特點。通過認識世界上不同地區的音樂,能形成很強的音樂適應性,提高自己欣賞的能力,同時也會以多元的眼光去認識世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元文化的滲透,為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審美體驗,讓他們學會以接納、包容不同的文化。如在學習《茉莉花》內容時,教師唱《沂蒙山小調》,讓學生在聽一聽后說出這是什么體裁的歌曲?接著播放《太陽出來喜洋洋》、《放馬山歌》、《川江船夫號子》、《無錫景》等幾首歌曲,再說一說它們都是屬于什么體裁?教師播放《茉莉花》,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表現了青年姑娘什么樣的心理狀態?教者讓學生欣賞山西、蘇南、河北不同地域的民歌《茉莉花》,感受同題材民間小調的不同風格特點。
2.積極探索多元文化特點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是個多元文化集中體現的國家。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結合本土的民族特色,融入多元文化,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一是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也是開展多元文化教學的依據,教師要將能體現各種風格的國內外的優秀音樂作品引入小學音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聽賞與審美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選擇難易適中的內容。二是教學目的須明確。音樂教學需體現音樂課程的價值,要通過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要通過明確的設計,讓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探究活動。三是靈活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既要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要發揮教師生的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多元文化氛圍的環境,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四是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教材、學校的辦學特色、鄉土音樂、學生等都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多樣的教學資源,促進多元文化的滲透,促進當地音樂的傳承。江蘇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土音樂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文化的滲透,促進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師要發展自己的班級文化,積累學生的經驗,讓學生通過文化的融合運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
三、發掘音樂課堂中多元文化的真善美
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而且要體現音樂課程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彰顯音樂的文化傳承、審美體驗價值。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有計劃地開展審美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能力,促進優秀音樂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在文化氛圍中理解音樂,充分感受到多元音樂學習帶來的快樂??傊魳纷鳛橐环N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我們小學音樂教師要選擇優秀的中外音樂作品,將音樂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精心設計教案,強化師生的互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情感的發展,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作者:陳德萍 單位:江蘇省建湖縣上岡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