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網絡規劃與優化》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大數據背景下,《移動網絡規劃與優化》課程實訓教學中結合項目教學法運用的具體過程;使用項目教學法能使教師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學生掌握效果良好,同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本項目的教學法有幾點探索及思考。
關鍵詞:網絡規劃與優化;項目教學;項目設計;項目實施
一、《移動網絡規劃與優化》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目前國內社會處于4G網絡發展后期,5G商用網絡試運營階段,無線網絡的規劃、設計、優化和維護在移動通信網絡的大規模建設前提下,成為極其重要的問題,因此開設移動網絡規劃與優化這門課程。移動通信網絡規劃與優化本身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更新速度快,在高等職業院校開課將面臨極大的困難。第一,移動通信技術更新換代快,更新教材與資料又需要相對較長周期。第二,這種應用性極強,且均涉及整個網絡系統,很難提供相應的實驗和實踐環境,若僅一般教學方式,只能掌握基礎理論性的流程、原理和算法知識,學生在實際使用中仍然困惑。必須改變由教師處于主宰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充分發揮項目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校企合作,產業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打造出應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二、實踐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第一階段:項目設計規劃LTE移動網絡結構中,有以下三個主要重要環節,覆蓋規劃、容量規劃、參數規劃,整個網絡組建完成后,對網絡進一步優化,有覆蓋、小區選擇和重選、切換、功率控制四種KPI指標,基于以上四種問題,在項目教學中,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尋找問題來源,掌握問題本質,提出解決方案及具體實施。針對此課程,設計為七個教學項目。任務—:覆蓋規劃在源頭業務下載時,對速率有要求,對移動參考信號及業務信道覆蓋能力的進行規劃,難點在于精準的掌握數據傳播模型。有以下方法預測1、對RS信號進行覆蓋性能預測。2、上下行控制信道的覆蓋性能進行預測。3、綜合規劃小區邊緣業務速率來確定小區的有效覆蓋范圍[1]。任務二:容量規劃對網絡承載能力的規劃,重點在于實現移動網絡仿真與模擬,同時對系統容量進行精確估算。通過仿真與模擬取得統計數據的方法,得到小區吞吐量(上傳與下載)和小區邊緣吞吐量。任務三:參數規劃在移動網絡優化過程中,保證業務速率基本要求和及有效的覆蓋能力,而對移動網絡參數進行設置與規劃,難點在于LTE的物理小區標識規劃,核心內容是同頻復用,有效提高頻譜效率。任務四:覆蓋優化主要用于解決移動網絡中存在的四種問題:覆蓋空洞、弱覆蓋、越區覆蓋和導頻污染,在實際網絡建設中,能最大限度的解決上述問題,經過實際運用,重有的手段有:調整天線下傾角,調整天線掛高,站點搬遷,調整天線方位角,調整基站發射功率,新增站點或RRU等相關措施。任務五:小區選擇和重選小區選擇是移動臺第一次接入移動網絡時,會優先選擇一個信號質量比較好的小區進行駐留的過程;小區重選已經接入網絡,當有一個或多個小區的信號質量比當前服務小區好C2,持續時間5秒,MS即選擇更好的小區駐留的過程。首先問題分析(1)UE所處位置信道質量較差,(2)基站校準失步,(3)干擾(LTE基站內互相干擾、外部干擾導致)。然后問題排查與處理(1)首先進行了外干擾清頻,通過掃頻發現外場有沒有外部干擾。(2)其次進行內部干擾核查。任務六:切換分析通過OMC話統數據和DT測試,檢查網絡Ncell規劃的正確性和handoff參數配置(如handoffthreold、offset或hysteresis等)的合理性,同時合理規劃整個移動網絡的切換拓撲圖及流程圖,解決因切換設置造成的網絡質量下降問題[2]。任務七:功率控制在網絡系統中某個用戶信號的功率比較強,反應出用戶的信號接收是很有利的,不可忽視的是會增加對同頻帶內其它的用戶的外部干擾,可能嚴重者淹沒有用信號,綜上所述,使其它用戶通信網絡質量劣化,同時導致系統容量急劇下降。必須根據通信距離的不同的方法,實時地調整發射機所要的功率。第二階段:小組分工7個學習小組分別完成事先分配的任務,根據模塊內容的不同,分別進行深入分析,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同時給出網絡規劃或優化解決最終方案,最后整理制作匯報資料,面對全班同學以PPT的形式進行講解分析,接受全班同學的質詢和評價。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到商用網絡進行數據采集,而此課程授課對象為移動通信專業大三學生,因為每個同學專業基礎不盡相同,必須在每組成員中,至少分配一名專業基礎較好的同學,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并承擔DT測試和OMC數據采集的重要工作,同時組內成員個自分工,相互協調完成項目,并推薦一人匯報共同成果。第三階段:項目實施項目實施的具體過程,是由學生自己利用課后時間收集數據資料,制訂相關計劃,合理分配時間,根據教學大綱上要求為12個學時,所以利用三個學時的課堂時間進行階段性檢查和分組討論,來了解學生進度,同時對他們進行相關指導,但不作評價。第四階段:項目展示項目教學任務完成后,項目效果以專題講解報告的形式給出,并進行講解,接受其他同學的質詢,在結果展示過程中,教師可對錯誤的地方進行指正,亮點進行確認,對不負責的同學進行批評,同時對對重點和難點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講解[3]。
三、對項目教學法進行思考
綜上所述,通過項目教學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效果和深化戰略,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參與度。在以高質量的效果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外,同時在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預判能力及團隊相互協作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敏,楊學輝LTE無線網絡優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韓斌杰,杜新顏,張建斌.GSM原理及其網絡優化(第2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張琴.《移動網絡優化》項目教學的探索[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2.
作者:郭盛輝 單位:廣州華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