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來華留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艱巨挑戰,同時也是發展兼容并包的國際化校園文化的重要契機。本文論述了目前我國高校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論述如何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建設四個方面加強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來華留學;國際化;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指以社會先進文化為主導,由學校所有成員共同創造的學校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總和。近年來,由于來華留學教育的迅速發展,大量外國留學生涌入中國各大高校,這些文化各異、價值多元的莘莘學子為各大高校增添了獨特的校園文化色彩,同時也對當今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目前我國高校留學生校園文化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來華教育事業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來華留學生人數達到377054人次,接收院校遍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75所院校。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我國很多高校的留學生服務管理水平并沒有跟上,留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仍然處于邊緣地位,校園文化缺乏開放性與包容性的國際化氛圍。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明確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
高校的校園文化由于其主體為社會精英,屬于社會文化中層次較高的文化類型,因此對社會文化具有創造、導向和推進的作用。但是校園文化從屬于社會文化,它的原則立場和基本傾向必須納入社會主流文化中。目前,除一些接收時間較早、學生規模較大的高校對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理念有準確定位之外,很多高校尚未形成自己的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如何將留學生納入整體校園文化建設中,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和特色,形成以我為主、兼容并蓄的留學生校園文化,是當前高校必須思考的問題。
2.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投入不足
多數高校對留學生實行兩級管理模式,即國際處(某些高校稱為留學生辦公室)和國際學院(某些高校也稱為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這種管理模式有利于集中領導、分工配合,極大地提高了留學生管理服務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缺乏與其他部門的配合,導致留學生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人手不足,各學院各部門并未形成合力,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同時也造成了留學生與主體校園文化群體的隔離。目前,很多高校在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投入仍顯不足,無法滿足留學生多元化的需求。
3.形式主義盛行
我國多數高校的所謂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還僅僅是在大型文化演出中讓外國學生露個臉,看看稀奇等。即使在外國留學生的主場——國際文化節中,對各國文化的宣傳也僅僅停留在展示服飾、飲食圖片等粗淺的表面,缺乏對各國文化的精神內涵的深刻挖掘與解讀。如此粗淺的文化展示和交流并不能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也容易讓留學生感到厭倦和反感。讓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充分的自主權,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活動真正地做到讓學生喜聞樂見。
二、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的措施
新形勢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更好地納入獨特的留學生文化,營造國際化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留學生的凝聚力,提高對學校的歸屬感,對中國的認同感,是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首先,應打造清晰明確的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理念。恩格斯說:“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準確的理念將是我們開展工作的重要行動指南。”高校應該在結合自身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特色的基礎上,考慮到本校留學生的規模特點,打造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其次,應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培育國際化校園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高效的工作協調機制。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廣泛,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各個方面,要培育出內涵豐富、優質精品的國際化校園文化,在學校內部,各個部門必須通力合作,加強資源整合;同時應加大對留學生校園文化的投入力度,在廣泛聽取留學生需求和意見的同時,應加強投入,培養一批滿足留學生需求和符合其個性特征的精品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再次,在開展工作中應積極聽取留學生的建議,努力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求真務實。具體工作可以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來開展。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將學校的價值觀注入到師生的心理結構中,形成深入持久的影響力。加強留學生宿舍區和教學區的文化建設,吸取各國文化元素,使其成為校園中亮麗獨特的風景線;同時,應不斷搞好校園綠化,讓留學生們享受舒適溫馨的校園環境,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滋養他們的心靈。制度建設是高校辦學理念,是教學目標實現的有力保障。各高校須在遵守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和留學生群體的特點,制定出一套以人為本、求真務實且符合留學生發展規律、科學性強的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同時應嚴格遵守執行制度,以確保制度的嚴肅性。其次,應制定有關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的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以使得工作的開展有標準可依,有規則可行;而激勵機制的建立可以充分地調動留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促進積極健康、開放包容的國際化校園氛圍的形成。與此同時,應加強留學生校園行為文化建設,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學校在涉及留學生的各項活動中,應注意把控好敏感環節和因素。如嚴禁校內進行傳教和宗教聚會,不得涉及政治敏感內容,遇有校外組織和人員參與的活動,應及時上報,注意加強監督等。在流程完善、程序規范的前提下,應充分發動留學生學生組織的力量,加強留學生學生組織的指導和建設,聽取留學生的意見,其內容應符合留學生的個性特點,以期取得良好效果。同時,應精心培育一批精品活動,并逐步形成傳統。同時,應該開展一系列宣傳中國國情及文化的學術活動、課外活動,如中國文化系列講座、中外文化比較講座、結合專業特點的實踐考察、歷史文化名勝游覽、傳統文化藝術觀賞、民俗體驗等,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加深留學生對中國的了解和認同感,達到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留學生的目標。
三、留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加強留學生精神文化建設。以多種活動形式開展留學生的愛校榮校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中國文化國情教育等;同時,應該將留學生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提供專業的雙語心理輔導咨詢和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加強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性教育,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各種資源和平臺,并引導他們進行跨文化對比,從而更深入地了解自身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成為跨文化交流人才。讓留學生們盡快融入校園生活,展示自身才華,促進中外學生融合,使我國高校的校園文化更具開放性與包容性,培養出知華友華愛華的留學生,具有世界眼光、本土情懷的中國學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繪建.寓校園文化建設于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個案分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4).
[2]李軼群.關于發展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2,(9).
作者:何雨桑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