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立德樹人下的宿舍長隊伍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生宿舍是大學生交流學習、溝通思想及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育人重地。發揮高校宿舍長效用,加強宿舍長隊伍建設,提高精細化教育水平,有利于深入開展“立德樹人”工程。本文通過總結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努力探究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宿舍長隊伍建設途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精細化教育;宿舍長隊伍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學生宿舍是大學生日常生活、交流學習、溝通思想的重要場所,是學生成長成才的育人重地,這就決定了高校宿舍獨特功能與作用[2]。然而,近年來大學發生的很多問題,甚至惡性事件,有相當一部分起源于宿舍。我們在反思這些事件的同時,應該考慮如何進一步加強高校宿舍管理。筆者作為高校一線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體會到,學生宿舍長在宿舍管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線學生干部,宿舍長是老師的情報員、學習的督促者、思想的引領者、生活的協調者、心靈的安撫者、安全的守衛者和氛圍的營造者。因此,探究高校宿舍長隊伍建設,培養高效、精干、有執行力的宿舍長隊伍,對學生管理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總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結合管理學理論知識和研究報告,探究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高校宿舍長隊伍建設思路。
一、背景案例
筆者所帶班級學生入學后發生以下幾件事,事件一:學生A因求職心切,相信淘寶刷單廣告,因想贖回本金,向舍友借錢繼續投入,導致被騙生活費的同時,還欠舍友和同學2000余元;事件二:因B同學每天6點定鬧鐘,影響同學休息,經同宿舍C同學多次勸告無效,導致大打出手,影響惡劣;事件三:資料收集工作中,總會因個別同學的不按時、不積極、不負責導致工作延后。有D學生回答理由是,班長、舍長沒通知,沒收到信息;事件四:筆者晚自習過后的宿舍走訪發現,有些宿舍學生早起晚睡勤奮學習,舍長必然是好學之人。有些則整體沉迷游戲熱鬧非凡,舍長必然是游戲高手。總結學生宿舍問題,主要表現在:(1)信息傳遞不到位。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發送通知時,經常出現同學屏蔽群消息,宿舍長也未廣而告之,互通信息,導致信息傳達不通暢,事后抱怨老師和學生干部。(2)執行力差。輔導員向班長安排班級工作,在已確保班長明確要求向各宿舍長傳達時,因宿舍長理會不清,重視不夠,粗心大意,致使工作經常出現返工現象,同學頻發抱怨意見。(3)氛圍兩極化。各宿舍要么集體好學勤奮,要么集體頹廢墮落。(4)缺乏“潤滑劑”。因學生家庭背景和生活習慣不同,導致宿舍出現不和諧,宿舍長沒有及時疏通,矛盾誤會積少成多,導致不好的結果。(5)應急手段欠缺。當學生在宿舍出現意外情況時,例如宿舍成員遭遇詐騙、突發疾病、肢體沖突、突發災害,宿舍長未及時上報班干部和輔導員,未妥善處置,從而引發不良后果。上述四個事件和五個問題不同程度反映由于對宿舍長制度不重視,導致宿舍長未能成為主心骨和風向標,缺失責任與擔當,在信息傳達和制度落實上欠缺方法,素質發展不平衡,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沒有形成依章管理和團結育人的合力。在事件一中,若宿舍長及時將信息匯報給輔導員,在老師的分析幫助下,相信會減少A同學的損失;在事件二中,若宿舍長能積極發揮協調者和守護者作用,在能力范圍內處理好各方關系,或者向老師匯報情況,相信會小事化了;在事件三中,若宿舍長能強化責任意識、目標意識、團隊意識和服務意識,落實好橫向溝通路徑,做到寢室內點對點落實,相信同學會少些抱怨;在事件四中,優秀的宿舍長能用學習熱情、處事方法和志向抱負潛移默化感染朝夕相處的同學,發揮思想引領和環境營造功能,久而久之形成良好宿舍氛圍。為了實現學生精細化教育,提高學生管理精度、準度,我們應關注這支能夠滲透到每一個學生小團體的隊伍,從而加大對學生管理的覆蓋面。然而,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作為輔導員,更多地關注班干部隊伍建設,忽略了宿舍長隊伍培養。大部分人對高校宿舍長的認識僅僅局限于衛生的監督者和上級信息的傳播者,宿舍長,僅僅是個頭銜。在同學們的觀念里,對宿舍長的認可度不高,大多由宿舍成員隨意擔任。在老師們眼里,宿舍長有時也得不到重視,召集骨干開會,很少邀請宿舍長參加。宿舍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育人重地和學校管理的最小單元,發揮好宿舍長的模范引領作用,對督促宿舍成員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進而實現班級積極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高校宿舍長隊伍建設思路
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先哲講,“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趣和遠大理想;其次,要追求事業成功和為國立功;最后要言傳身教,立傳立說。“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種糧食是為了當年的生計;栽樹是為了10年后的生活;而培養人才關乎家族的長遠發展。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高校以立德樹人為立身之本,要立好德,就是要多幫助、多引導、多批評;要樹好人,就是要多培養、多磨煉、多踐行。“立德”是“樹人”的前提,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再優秀的人,也不能成為人才,更不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立不好德,也許會將多年的教育辛勞付之東流。落實的要求和期望,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解決學生宿舍管理這個十分具體但又是普遍薄弱的問題做起。筆者認為從立德樹人視域下思考,高校宿舍長隊伍建設應加強以下幾方面:(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意識形態領域的交鋒日益激烈。學生有多種方式獲取社會信息,但同時充斥大量未加過濾的不良內容。改革開放初期發生的許多矛盾問題,對新一代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干擾和沖擊,部分學生存在理想信念迷茫、道德觀念失范、價值觀扭曲等現象。宿舍云集各種思想,同時也是思想最活躍的地方,所以加強高校宿舍長理想信念教育尤為重要,在提升管理能力的同時,積極傳播正能量。(2)增強角色自信。提升宿舍長工作榮譽感和認可度。增強自我認同感,提升工作主觀能動性。提高宿舍長自我認同感,體會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工作信念。(3)加強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健全者能實現內在與外在的平衡,能引導自己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并且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展友誼,還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運用到工作中。宿舍長作為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作為思想和學習的引領者,健全的人格直接關系到各項工作效果。(4)加強落實型組織建設。提升宿舍長隊伍落實能力,強化激勵與維護,經常監督和總結,構建落實文化,實現文化育人,形成宿舍長隊伍內在動力,提高執行效率。(5)增強團結協作意識。構建良好的宿舍長團隊協作文化,實現班級和諧,校園和諧,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三、加強高校宿舍長隊伍建設的途徑
(一)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在宿舍里首先,思想上重視。無論是高校領導還是輔導員都應高度重視宿舍長的效用,把宿舍長制度提升至全校治理的層面。通過學校宣講、輔導員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宿舍長和其他班干部一樣,有評選個人榮譽、獎學金、發展推薦優先的資格。同時要加強宿舍長思想政治教育,強化育人意識與責任。引導宿舍長樹立為同學服務的思想。沒有舍友的支持,無法開展工作,以宿舍集體的利益為中心,營造良好舍風,發揮思想引領作用,督促舍友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做稱職舍長。
(二)構建落實型團隊宿舍長管理制度下,宿舍長執行力是關鍵。首先,高標準定位。應該從完善學校治理、推動文明和諧校園建設的高度定位宿舍長,提升宿舍長榮譽感,發揮宿舍長在育人中的積極作用。其次,建立獎懲措施。明確宿舍長工作職責,建立宿舍長獎懲制度,通過定期任務落實情況考核,給予宿舍長和宿舍成員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對知情不報、故意隱瞞,或者虛報謊報者,給予批評,造成嚴重后果、影響惡劣的給予處分。
(三)搭建載體,培養團結協作精神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通過搭建活動載體,引導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發揚團隊協作、奮進創新的精神。積極運用新媒體擴大活動影響力,傳播榜樣的故事。
四、結語
經過努力,目前宿舍長隊伍建設成效主要有兩點:1.通過加強宿舍長培訓,廣大同學認識到建設宿舍氛圍的意義和重要性,提升了是與非、真與假的判斷能力,懂得不擅自主張,及時和父母老師溝通。2.增強了宿舍長的責任意識,對事不關己的事情也能盡心落實,提升了團隊意識、協作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班級工作的執行效率得到提升。學生管理沒有萬能的教材,更沒有固定的模式,因為管理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測的動態過程。積極探索高校宿舍長隊伍建設路徑,調動宿舍長工作積極性,加強宿舍長素質培養,提升橫向管理效率,有利于落實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幫助養成良好學習與生活習慣,有利于及時掌握宿舍思想動態,有利于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樹人這個立身之本,要求高校輔導員不斷反思和總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追根溯源,積極探索,勇敢創新,在實踐中踐行精細化教育理念,針對每個學生的特質,進行個體管理和引導,運用辨證的思想對待大學生的問題,幫助每一位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董洪亮.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N].人民日報,2016-12-11(01).
[2]謝春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學生宿舍的研究——以廣西中醫藥大學為例[J].大眾科技,2019(09).
[3]吳伯志.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云南日報,2017-03-08(08).
作者:王之石 費超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