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自然保護區生態文明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對公眾環保意識提高有促進作用。自然保護區通過開建農業•福uJianFlgricuAtural展豐富多樣的生態文化活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祖國的山川秀美和自然文化遺產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自覺珍惜并主動參與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提升了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人們護林、愛護環境的意識明顯提高。如尤溪九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未建立前,周圍農戶對森林的盜伐現象非常嚴重,隨著自然保護區的建立,農戶逐漸開始從生態旅游經營項目活動中受益,昔日盜伐林木者如今都自然轉化成護林人。
二、自然保護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潛力分析
我國自然保護區尤其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高品位人文景觀資源,是國家特殊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壟斷性資源,有著獨特的、極其重要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科教審美等方面的價值,蘊含著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生態哲學、生態倫理、生態美學、生態教育、生態藝術、生態宗教文化等各種生態文明要素,是我國生態文明中的精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自由支配時間的增多,走進森林、回歸自然的戶外游憩正逐步成為我國進入小康社會后人們擴大精神文明消費的熱點,而自然保護區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文化,是人們進一步探索自然奧秘,感受各種生態文明的“知性之旅”,所以在自然保護區中挖掘和發展生態文明潛力大。
三、自然保護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可持續發展對策
(一)要突出生態文明品味
要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自然保護區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自然保護區建設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整個林業生態文明體系建設的范疇加以推進,從各方面加以扶持和幫助,促使森林公園擔當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鋒。要突出生態文明,使之與人文文化、歷史文化、自然文化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二)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投入
國家要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各類生態文明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進一步完善現有宣教中心配套設施建設,建立規范的解說詞、宣傳片、宣傳牌、宣傳標語和宣傳畫冊等,不斷強化自然保護區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教育、自然科普宣傳、弘揚生態文明等公益性功能。
(三)要樹立生態文明樣板意識
自然保護區是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和典范,要充分發揮“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作用,要充分發掘其美學價值、認知價值和教育價值,開展“做生態文明的倡導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活動,在全社會形成愛護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為人們了解森林、認識生態、探索自然提供場所和條件,使之成為生態文明的樣板,這對于從整體上推進自然保護區中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一條有效途徑。
(四)要不斷開發生態文化產品
重視對自然保護區中生態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提煉,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開發一系列人們樂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態文化產品,不斷豐富自然保護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向社會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義的生態文化產品,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擴大林業對社會的影響。
(五)要加強生態文明隊伍人才培養
加強自然保護區中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人才,要加強對導游員、解說員及管理人員等的培訓,提高其文明素養;要與各大中專院校、科研單位和專業社團等合作,聘請一些專家、教授和知明人士等擔任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文明建設顧問,也可向社會招募一些志愿者作為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知識義務講解員、宣傳員,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到自然、生態知識的教育普及,廣泛增強公眾的生態意識和責任意識,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六)要有自己特色生態文明體系
生態文明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主要是要樹立現代生態和諧理念,建設繁榮的生態文明體系,加強生態道德倫理宣傳教育。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充分結合本地實際,依托現有自然保護區資源自身優勢,加強生態文明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探索和實踐,挖掘和保護自然和歷史生態文明遺產,建設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為生態文明建設增加豐富內涵,彰顯當地特色的生態文化以弘揚和傳承生態文明,為現代林業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四、小結
總之,我國自然保護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了巨大成效,發揮了不少的效益。但自然保護區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潛力仍然很大,若采取多種形式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使之真正成為弘揚生態文明的宣傳者、實踐者、引領者及重要場所和可視窗口,做到既向社會展示林業建設的風采和成就,又讓人們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親近和了解自然,使人們的思想和境界升華,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榮。
作者:林盛堅 陳秀清 鄭郁 林景露 黃懷青 陳茂景 張龍游 單位:尤溪九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