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經濟發展分析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農村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有了顯著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陳舊的制度、僵化的觀念、政府以及農民思想觀念等方面,比如農業經濟基礎薄弱、市場供需不平衡、生產水平低下、城鄉差距大、農民整體素質偏低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本文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一、引言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比較落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實施,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國是一個人口的大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民在13億中就占到8億人口,農民對于農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科技信息蓬勃發展的今日,更應該注重發展農村經濟。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經濟落后,而加快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改善農村經濟面貌,這樣才能推動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市場供求不平衡,缺乏科學的經濟政策指導
農業經濟發展取決于市場需求、自然環境、市場價格水平的制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需求也發生了改變,很多農產品依然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1]。此外農業經濟發展是一項漫長而系統的工作,需要進行統一科學規劃和戰略指導。但是很多當地農村只顧眼前利益和局部效益,忽視整體利益,與其他地區雷同項目較多、不注重生產環境保護,進而導致環境污染、同行業間惡性競爭。有些地方盲目發展,重生產,輕銷售,農產品標準化和質量化沒有保障,市場信息指導滯后,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屢屢受挫。
2.農民整體素質低,農業生產水平不高
從教育程度上來講,我國的大部分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全文盲和半文盲的概率居高不下,特別是生活在偏遠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第二,我國農村人口的整體文化水平尚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盡管在高等院校連年擴招的教育政策的推動下,受教育人數和教育程度有大幅度的提升,然而處于中小學教育水平的農村人口占據大部分[2]。第三,科技素質偏低。在我國的第一產業的農業生產中,絕大部分農民沒有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先進的、正規的農業技術教育和培訓,而只是依靠祖祖輩輩通過言傳身教下來的技術維持,在技術和觀念上沒有更新,與當前日新月異的科技文化不適應,使得農業生產水平不高。
3.城鄉收入差距大,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我國建立了農村和城市分割的體制,實行“二元化”管理。我國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矛盾相當突出,城鄉差距日益擴大,戶籍制度、養老保險、醫療保障、財政分配等都向城市傾斜,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差距,二元結構體制的限制使得農村規模經營難以實現。此外國家對農村投入少,農村地區交通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各類基礎設施條件較差、農業抗災能力弱,使得農業經濟得不到有利的發展條件。我國廣大農村汽車、電話、自來水受益率大部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使得農村發展產業化經濟條件不足。
三、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1.制定科學完善的農村經濟發展政策
針對上文提到了農產品市場供需不合理問題,國家政府機關需全面落實惠農惠民政策,鼓勵農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進程。此外,針對農村中出現的占用耕地、低價強制出售土地等問題,國家要堅決打擊。針對缺乏科學的農業經濟發展戰略指導,要推動農村經濟制度和思想觀念的改革,從減輕農民賦稅入手,切實減少農民負擔,完善農業保險和補償機制,激勵農民脫貧致富。
2.重視教育,推動農村文化建設
首先,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農村文化發展。國家必須在政策、財政、法律法規等方面加大對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投資,在緊抓農村經濟建設和生產力建設的同時,開展“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活動,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健身活動,舉辦農民藝術節、鄉村青年文化節,從而促進農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3]。其次,重視農民素質教育和科技教育。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和教育設施投入,比如建立農村書屋、構建農村計算機互聯網系統,鼓勵農民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最后大力發展現代化高科技農業,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機械設備,開發有實力、有品牌效應的農產品,從而引導農業向現代化、旅游化、綠色化的生態農業前進。
3.加大資金投入,縮小城鄉差距
在農業經濟發展體制上,要逐漸改變將以往的“二元化”經濟體制向呈現一體化的“一元化”經濟體制轉變,引導農村勞動力向城鄉發展,結合當地的地理資源和環境優勢,極力縮小城鄉差距,拓展農民增收的途徑。此外當地農村政府應該詳細調查農村經濟的現狀,理出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區域差異的原因,然后找出優勢,適時抓住機遇,帶頭招商引資,加快農村資源優勢轉化為農業經濟發展優勢。此外當地農村政府要善于引進人才,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重視科技運用。
四、結束語
農業自古以來都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狀況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年來,“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尤其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三農”問題顯得越來越嚴峻,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漸擴大,而如何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就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之舉,對于促進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我國應該蓋度重視農業經濟發展,重視農業科技投入,在農業生產發展上給予財政投入,加強農村精神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政府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李忠民.關于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分析與思考[J].才智,2015,36:6.
[2]宋曉光.對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4,03:1-2.
[3]高學章.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分析與思考[J].吉林農業,2014,24:6.
作者:張亞娥 單位:中共渭南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