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植入衛生健康教育的綠色語文課堂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將衛生健康教育適時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既是新時期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是構建語文課堂教學多元目標的體現,是打造綠色語文課堂的重要舉措。本文就植入的途徑進行探討。
綠色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利用語文課堂“潤物細無聲”的優勢,將衛生健康知識和技能傳授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環保和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思維,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彰顯綠色希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1植入衛生健康教育是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的必然選擇
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多質性的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承載著多重教育任務。植入衛生健康知識和技能既是構建多元育人目標的語文課堂教學理念的體現,也是新時期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1.1植入衛生健康教育是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需要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目標是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其中所倡導的“自主發展”,特別強調了衛生健康生活的素養,涵蓋了健全人格、珍愛生命、自我管理等指標,這些指標既是語文和其他學科建設的任務,也是衛生健康教育的內容。
1.2植入衛生健康教育是基于語文課程標準設置的需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后面還提到“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生”。這是從身心健康教育方面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實際上,語文課堂教學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目標就涵蓋了衛生健康教育內容。
1.3植入衛生健康教育是基于語文學科自身優勢的需要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體現在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關注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同時,語文學科的知識結構復雜,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涵蓋古今中外,體裁靈活多樣,其中也含有衛生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內容。
2植入衛生健康教育構建綠色語文課堂的途徑
2.1挖掘語文教材中具有生命教育的元素,培養學生生命意識
語文教師應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和主動挖掘生命素材的能力。意大利蒙臺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的發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生命意識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語文教學中要貫穿對生命、對自然的敬畏之情,教育學生熱愛、珍惜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材中一系列與生命有關的文章教育學生,如臺灣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力求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生命態度。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弘揚人性美,豐富情感體驗,培養珍愛生命的意識。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2.2捕捉語文教學中涉及生理教育的機會,普及學生的生理健康常識
科學地進行生理常識普及教育、引導青少年適應青春期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生理教育機會,向學生介紹生理器官功能,讓他們愛護自己的身體,如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描繪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以及聲音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告誡大家保護耳朵、善于用耳,關注聲音世界。同時,語文教師要針對學生在青春期的反應,營造充滿愛心的綠色課堂,引導學生樹立生理健康意識,遠離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如通過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對學生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2.3創設語文學習中實施心理干預的情境,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情境教學能夠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意志品質、情緒控制能力、氣質和性格、抗挫折能力等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環境和教育影響而逐步形成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適合心理輔導的內容和素材,大量的篇幅都以真、善、美為主題,而且其中還有有利于實施心理教育的情境。語文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結合教育教學實踐,積極創設育人情境,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去影響學生,使之自覺摒棄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漸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心理結構。如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少年人充滿朝氣,積極進取,敢于破格創新的性格特點,正是當代學生應該擁有的。
2.4鏈接語文課堂中有關衛生環境的知識,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語文課堂所迸發出的知識火花會帶來無限的教育空間,對學生的衛生健康教育更要上升到環保的高度。保護大自然是全人類的重要使命,必須從學生時代加強教育。語文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從近些年來人類因破壞環境而付出慘重代價以及維護生態平衡的緊迫性方面進行教育。如嚴春友的《敬畏自然》一文,著重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梅濤的《生物入侵者》,要求學生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劉易斯•托馬斯的《作為生物的社會》,作者對“多個單獨的動物合并成一個生物的現象”做了有趣的分析,這里既有對傳統生物學過分強調個體行為的批判,也有對人類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的警示。
3衛生健康教育植入對構建綠色語文課堂的反哺作用
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獲得語文基礎知識、培育人文素養、掌握社會本領的主要渠道之一,其教學效率的高低與教材、教師、學生、環境等諸元素能否有機協調統一密不可分。教學實踐表明,衛生健康教育的植入是環境創設的“清新劑”,是教學內容的“血小板”,是教學過程的“助推器”,對綠色語文課堂的構建有重要的反哺作用。
3.1衛生健康教育植入是對教學內容完整性解讀的補充
現行的語文教材常常以文體為序組成單元,以文選型為主,分為文學類文本和應用類文本兩大類。由于文學類文本所占比重較大,其形象性、情感性、意義性特征突出,在解讀教材時,適時植入衛生健康知識,體現了語文的時代性,使得教材內容更加豐滿盈實,育人功能更加強大;使學生在更加注重生命、生活質量的同時,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所必需的語文應用能力、辯證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從而提高人文素養。語文課堂植入衛生健康教育對學生品德、情感的健康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衛生健康教育是否可以為語文教育服務,反哺于語文教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更快地提升呢?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他還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這告訴我們,衛生健康教育可以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肥沃土壤”,為語文教育服務,反哺于語文教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大幅度提升。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的衛生健康教育素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以衛生健康教育為載體,可以豐富語文教育的內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
3.2衛生健康教育植入是對教學過程綠色性構建的完善
課堂是師生、生生共同活動的場所,衛生健康教育植入就是在干凈衛生的育人環境中,師生以健康陽光的心態進行探究學習,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獲得健康知識,樹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意識。語文課程與人的生命意識和精神活動(含衛生健康教育)有著天然聯系,在語文課程中學習經典作品,就是走進先哲,用他們高尚的心靈世界去影響和規范學生的心理結構,所以語文學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識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更應該關注語文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挖掘內涵,幫助學生認識生命與關愛生命的意義。當然,學生生命意識的提升,有助于更好地構建綠色的語文課堂。
3.3衛生健康教育植入是對育人目標精準化發力的實施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目的地,只有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要求其課堂教學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捍衛生命尊嚴。語文教材所選課文,大多是作者個性品質的真情流露,李白的狂傲不羈,蘇軾的豪放曠達,郭沫若的天馬行空,魯迅的敢恨敢愛等都在其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它們對學生個性形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心靈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發展個性,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傳承。植入衛生健康教育正是對語文人文性育人精準化的發力。趙鑫珊的《人是什么》,圍繞“人生的意義在于什么”這個問題,教育學生樹立偉大的志向,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總之,衛生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而又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將其植入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新的持久性命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共同關注與重視。
作者:肖進雄 單位:定西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