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發展下的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綠色發展需求下,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企事業單位輸送環境工程技術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任務。文章探討了高職院校在縮短環境工程人才需求差距中,在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建設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設置、教學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綠色發展;高職院校;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建設
目前,開放性的發展使得生態環境問題愈加凸顯,并逐漸引起國人重視。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之一,明確指出綠色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當前和未來方向[1]。“十三五”期間,國家環境治理要求為社會帶來正向格局,也創造出很多細分領域的求職需求和高速發展的產業,對掌握環境保護技術相關知識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環保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已發展成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2]。例如廣東省2019年環保產業年產值已超950億元,按照年15%的增長率,環境保護產業將爆發式增長,必然產生對相關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綠色發展是保持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選擇[1]。根據環保部2016年的《生態環境保護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年)》,到2020年,環保類人才需求將達到200萬人,但統計至2019年,環保類專業畢業生還不足30萬人。由此可見,我國現有的環保人才的培養速度還沒有跟上環保產業的發展進程。調查表明,在綠色發展背景下,現有的環保產業要求的是高質量的環保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且大部分崗位明確要求具備環境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開設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也是高職院校進一步提升服務區域綠色發展能力,為建設美麗中國培養緊缺人才。現高職院校開設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的數量相對較少,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人才培養和教學方法,不能滿足現在企事業單位對環保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更高要求。在綠色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找準人才培養定位,高效培養有特點符合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1綠色發展背景下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現狀與差距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在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構建高職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目前,高職院校環境專業包括環境工程技術、污染修復與生態工程技術、監測與控制技術、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與咨詢服務、環境信息技術、綜合資源的利用和管理等[2]。但是現在每年高職院校所培養的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環境工程技術技能型人才市場的需求,人才培養遠遠滯后于人才需求。如廣東省有6所高職院校開設了上述專業,每年培養的畢業生不到2000人,根本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由于環境工程技術是交叉學科,專業知識覆蓋面廣,個別學校培養目標沒有針對性,學習內容多但效果不好;個別學校沒有突出環境工程技術的專業特征,畢業生同質化問題已出現;由于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且新型環境問題多是結構型和復合型的,高職院校的教育內容陳舊,教師教學知識結構和實踐操作能力跟不上社會需求[3、4]。在綠色發展需求下,高職院校不僅要探索適應綠色發展的需要,尋找環境工程人才培養的最佳模式,要有市場針對性,滿足社會企事業單位的需要,而且要適應學生發展的特點,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3]。
2綠色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
在綠色發展背景下,蓬勃發展的環保產業大量需求符合國際化標準要求、能與國際接軌、技術過硬的優秀高端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而現有的培養模式不能適應環保產業對人才的要求,不能照搬本科教學方法或者是技能培訓,需要高職院校培養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是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企業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主要是結合環保產業的現實發展需求、掌握基本的環境理論知識、突出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2.1以行業發展需求和就業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在環境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首先要有科學的規劃,為綜合性人才培養提供指導。環境工程技術是一門具有重大工程應用價值的交叉學科。高職院校需密切關注綠色發展的社會要求,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環境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思路。根據綠色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定位,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專業建設經驗,注重專業理論知識和基礎實驗操作的基本理論實踐能力培養,拓展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訓操作技能和理實結合的實踐實習活動。此外,要特別注意明確目標,在符合環境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原則的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自身教學和師資情況制定方案,因為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的實現離不開教學條件的支持和教師力量的保障[4]。
2.2課程設置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應緊密結合環保產業發展需要,以環保產業的外部需求為導向。現在環保產業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技術技能和創新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課程應積極與當地環保產業的主要發展領域銜接,調整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促進環境工程課程與就業需求的緊密結合。高職院校需要專門培養學生的技能,一般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所設置的專業課程主要有水環境監測與處理、大氣環境監測與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環境影響評價等[3、5]。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專業技能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需要增強學生實訓動手能力,并注重學生實驗過程考核,側重考查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在環境工程領域的實際操作、污染控制、施工、工程設計、規劃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能。
2.3重視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實訓和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建設由校內實訓室、校內企業工作室、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相結合,覆蓋環境工程領域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物理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設計、施工、運營及相關技術服務一體,能滿足課程實踐教學與實踐考核、專業實習功能的實習實訓平臺[6]。此外,環境工程技術的建設還需要與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相適應,如“互聯網+”、工業4.0,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努力建立環境工程數字平臺和虛擬仿真平臺。
2.4重視環境工程技術教學資源建設
根據產業發展的動態需求,建設以項目為導向的動態化實踐課程體系和個性化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該體系由教學團隊和學生管理團隊協調[7]。在環境工程技術教學資源建設中,充分利用現有優秀的網絡課程建設平臺和在職實踐管理網絡管理平臺,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開放共享的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滿足學生和社會人員自主學習的需要。
2.5重視應用型環境工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環境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質量,需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專業知識能力強而且實踐操作能力好的綜合性教師,對提高學生培養質量起著重要作用。環境工程技術因專業特點需要積累實踐經驗,如果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是不能滿足環境工程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基于社會經濟綠色發展的需要,通過環境工程實踐基地建設,培養一批應用型教師。此外,可邀請企業技術工人擔任實踐教師,充分利用校企工程中心等實踐資源,搭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技術交流平臺,完成高職院校科技成果轉化[3]。高職院校經過與企業的科研項目攻關合作,教師專業技能得到培訓,更了解行業和社會對環境工程技術人才需求方向,培養的學生就業競爭力強。通過與工業企業的合作,為教師提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平臺,培養環境工程技術教師在重金屬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復、VOCs污染防治、環境保護設備制造、PM2.5治理等的實踐教學能力[4]。
3結束語
隨著綠色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趨勢,高職院校應緊密結合環保產業發展需要,培養和補充適應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人才。高職院校對高素質技能型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采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式,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生理論知識運用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企業與學校零距離的高質量環境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細康,吳大磊,曾云敏.基于區域發展階段特征的綠色發展評價研究——以廣東21地市為例[J].南方經濟,2018(3):42-54.
[2]續釗.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河北職業教育,2018,2(5):29-31.
[3]張永利,曾飛,徐頌,等.環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探索[J].廣州化工,2019,47(24):171-173.
[4]李曉明.面向環保產業的環境工程專業建設[J].四川建材,2018,44(6):35-36.
[5]張笑,沈伯雄,張芝昆,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環境類專業教學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20):15-16.
[6]牛顯春,賈昌梅,涂寧宇,等.基于“三位一體”培養模式的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和平臺建設[J].廣東化工,2014,41(4):114-115.
[7]李慧穎.環境工程技術品牌專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探討[J].高教學刊,2016(10):178-180.
作者:李碧方 侯儉秋 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