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的運用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作用
1.1促進農民收益
當前,我國在農業改革方面的把控力度不斷強化,從農業扶持與生產技術等方面入手,使農業產量得到充分改善,然而并未使農民收入得到明顯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未將信息技術融入經濟管理中,其電算化程度較低,信息共享以及經濟來往速度在農業領域中并未得到明顯提升,無法充分滿足時展需求。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經濟管理中,并深化農戶在信息化方面的理解以及應用,隨著其掌握更多的科學技術,能夠促使農業朝著產業化經營方向大步邁進[1]。并且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能夠使信息服務系統更加完善,建立信息化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為農產品企業以及農戶提供技術保障,促進兩者展開良好交流,減少中間流轉環節,直接在固定市場中投入農產品,不僅能夠拓展銷售渠道,還可以促進農民收益,防止中間差價損害農戶利益,使產品受益空間得到充分延伸。
1.2推動農業轉型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促使傳統農業朝著知識性農業方向發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隨著知識經濟不斷發展,促使教育、知識以及科技成為促進農業發展的基礎,將世界前沿機械工具以及科學技術,不斷促進農藥建設效率以及質量,進而使手工農業朝著機械農業方向發展,保證其緊跟時展步伐。將前沿技術應用與農產品生產、加工以及改造,能夠促進生產效率,推動經濟發展,并使三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進而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度,以促進經濟管理效率與質量。通過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在促進經濟管理實際收益的同時,還可以促進農業朝著知識型農業方向轉型,為農業建設引入不同的前沿技術,基于云計算、物聯網以及互聯網等技術,使得從業發展以及農產品銷售渠道得到拓展,為農業穩定、長遠發展提供技術保障[2]。
2當前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中的問題
當前,在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主要涵蓋以下問題:(1)農民并未掌握信息技術,我國農村地區網絡通訊發展較為緩慢,農民接觸信息技術的時間較短,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基本上依靠自身對此方面的理解,缺少專業人才對其開展培訓,基于此種環境,無法使其信息基礎得到有效提升。(2)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人才十分匱乏,并且信息技術在農村地區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并未對農業經濟信息進行充分可視化與整理,因此,需要對農村地區信息技術人才缺乏問題加以重視,并制定合理措施加以解決[3]。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城鎮化發展的影響下,農村青年人與中年人都進入城市尋找發展機會,而農村留守人員基本上都是老人與兒童,其缺乏信息獲取途徑以及能力,并對信息技術缺少重視,在生產中的信息化意識十分薄弱。
3信息化應用策略
3.1構建農業信息數據庫
要想促進經濟管理質量,需要對數據庫建設力度進行強化,分析農業生產產生的所有經濟信息,并對其進行有效、全面的協調,促使數據庫的價值與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構建信息數據庫時,需要對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農業經濟發展效果進行有效強化。需要積極運用衛星技術以及GPS技術等,為農業部門在開展生產種植工作過程中,提供生產信息保障,促使農業科學化管理效果得到提升。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應該全面、準確采集、整理各項信息,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在完成數據庫完善工作之后,需要保證數據庫中的信息能夠發揮最大價值[4]。農業部門應該按照生產過程以及銷售過程,對數據庫應用方案進行合理設計,同時利用數據庫對農作物生產以及管理等環節進行科學指導,進而提升農戶經濟收益,保證數據庫得到正確應用、另外,管理人員應該保證原始資料、數據錄入的準確性以及合理性,并構建數字化檢索系統,便于不同地區群體在農業網站中進行檢索,使其個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3.2將群眾作為基礎
對信息化重要性加以強調,對于農業信息化發展與普及,需要政府與以正確引導以及大力支持,進而有效發展、落實農業網絡化與信息化。政府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管理中應用信息化時,應該對農業信息化作用進行充分強調,同時將信息化發展作為主要任務,加大投資資金,使政府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正確引導農戶開展信息化生產活動促進農戶收益。同時,需要在農戶信息知識方面的培訓進行強化,在建設農業信息化過程中,農戶是此措施的主要使用者與受益者,因此,需要積極提高其知識水平與文化素養,通過培訓使其信息技術水平得到提升,為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夯實基礎。可以借助農業信息化培訓課程或是講座進行系統性培訓、教育農戶,主要使其了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并掌握相關信息知識,提高其知識水平以及信息技術實踐應用水平。另外,需要打造一支專業的信息化團隊,不斷吸收優秀的人才,為信息化建設提供群眾基礎保障。
3.3建設示范基地
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活動時,應該積極建設示范基地,引導農業各項生產活動穩定進行。通過示范基地建設,能夠更加高效、直觀、現實地進行信息化教育活動,促使信息技術的作用以及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促進農戶在計算機方面的應用水平,使其可以借助網絡技術查詢自身需要的生產信息,為促進農業增收效果提供基礎保障。通過示范基地,可以使不同生產技術的優勢得到充分展現,為農戶在開展生產活動時,提供參考與借鑒。要想使示范基地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應該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予以指導,幫助農戶更好地學習種植手段以及技術,進而強化農業生產效果以及質量。基于示范基地的作用,可以對信息技術與生產技術進行充分推廣,促進農業生產中的科技水平,使農業經濟全面發展。
4結束語
農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然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農業經濟管理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已經無法滿足時展需求,因此,需要積極融合信息技術,推動農業改革。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構建農業信息數據庫、對信息化重要性加以強調、在農戶信息知識方面的培訓進行強化、建設示范基地等手段,促使農業發展和信息化有機結合,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許麗麗.農業經濟管理中信息化的應用現狀研究[J].國際公關,2019(04):181+183.
[2]秦美霞.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2):31-32.
[3]魯娜.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03):156-157.
[4]張瑞琴.大數據技術在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探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11):127-128.
作者:蔡紹益 單位:長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