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智慧城市可以有效促進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環保、智慧學校、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區、智慧醫院、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智慧企業、智慧銀行等領域的建設與發展,帶動城市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給人們的城市生活帶來便利,打造一個更加高效、便捷、高科技的城市宜居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經濟發展;智慧產業;信息整合
信息時代的今天,科技的發展早已今非昔比。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新事物與新思潮的出現與涌入,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社會的發展,智慧城市早已不是一個只出現于紙上的概念。本文結合近年來智慧城市的發展狀況,進而分析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并提出了智慧城市如何更好的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對策,以期能夠讓人們引起足夠的重視。
1智慧城市建設行業概況
1.1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在我國,智慧城市這一概念從提出到發展至今,已經明顯提升了各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實現了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目前已經在很多城市都成立了智慧城市試點建設,截至到2018年,我國范圍之內的副省級及以上的城市當中的95%、地市級城市當中的83%,數量累計高達500個,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者“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或者正在建設智慧城市。而目前也已經有了290個城市入選了我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從2013年開始,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就已經邁入了建設高峰期,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對我國的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發展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1.2發展歷程及意義
在1990年的時候,美國舊金山舉辦把“智慧城市、全球網絡”當成主題相關議會,把智慧城市的相應思想第一次公開到人民的視野當中。在2008年的時候,IBM公司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把“智慧地球”公開與人民的視野當中,第一次把“智慧地球以城市為基準”相應思想公開到人民的視野當中。在2009年的時候,北京把智慧城市當作一個全新的目標進行相應的建設,“智慧北京”、“智慧南京”等不同形式的智慧城市不斷發展起來。在2010年的時候,在“十二五規劃”當中作出如下解釋,把“智慧城市”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在2014年的時候,在我國的范圍之內累計總共由400多個大眾型城市開始把智慧城市當作重點目標進行建設,“智慧城市”所表達的相應理念被融入城市規劃當中,成為十分重要的建設目標。
1.3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
1.3.1缺乏統籌規劃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設如火如荼,我國的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智慧城市的發展速度也曾一度滯緩,其中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長遠規劃,各個不同領域之間信息分割明顯,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各個城市的標準不一,沒有統一的建設要求體系。這將會導致不同城市所建設的智慧城市系統多少存在差異,彼此之間信息無法共享、整合、分析。當城市之間或者跨地區產業、跨產業合作企業之間信息無法共享,在全國范圍內的智慧城市系統管理上帶來不便。
1.3.2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夠準確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由于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夠準確,在很多方面政府干預過多,減緩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進程。政策不落實,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就無法順利開展,所以,應當以智慧城市建設企業為主,讓企業之間形成良性競爭,而政府主要是做好引導工作即可,宏觀上做好調控,這樣才可以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才能夠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實現智慧城市的科學發建設。
1.3.3智能產業發展不均衡
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需要依托于智慧產業,首先就是科技行業的發展,也就是高端智能產業。但是目前我國的智慧城市發展中,存在很嚴重的智能產業發展不均衡。傳統制造業的發展相對平穩,但是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發展相對滯后,無法更好的為智慧城市建設做服務。
2我國城市經濟發展狀況
2.1城市經濟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在制造業、工業等領域的發展也取得了重大進步。目前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方面,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其他領域的技術發展與革新,如生產制造業、服務業、電子科技行業等領域,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的到應用;另一方面,我國的工業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已經完成了從傳統工業模式向新興產業模式的轉變,不僅如此,技術產業也日漸發展壯大,已然成為了工業領域中的主導型產業。
2.2國家計劃投資規模
在政策方面,我國科技部已經在不斷加大對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僅僅在“十一五”的前三年就投入了40億元,國家發改委也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在發展科技與經濟上,我國越來越關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經濟與科技問題,智慧城市恰恰結合了這些要求,發展經濟的同時可以節能減耗,是最佳的可循環經濟模式。
2.3城市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
2.3.1擁擠的城市交通
由于在城市建設之初,城市規劃不夠完善,導致了城市在自身的后續發展當中產生了各種不同形式的交通問題,交通擁堵就是經常會發生的問題。在1980年以來,中國在特大型的城市市區當中機動車保有量十分巨大,讓平均時速從20公里降至了12公里。在許多大型的城市中心,機動車的平均時速降至了8-10公里。在我國的范圍之內擁有31個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型城市,他們當中絕大多數在交通流量負荷方面已經達到了飽和的狀態,一些城市在中心地區的相應交通處于半癱瘓的狀態。
2.3.2城市環境嚴重污染
空氣污染已經成為目前城市污染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尤其是霧霾。我國把煤當作最主要的能源來進行使用,但是煤在燃燒的過程當中會讓數量十分龐大的煙塵擴散出來,同時會產生二氧化硫等不同的污染物,讓大氣被嚴重污染。我國在實施城市化的過程當中,在機動車方面的保有量不斷得以增加,讓機動車所釋放出的相應尾氣對城市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3智慧城市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分析與對策
3.1智慧城市促進智能產業發展
3.1.1促進作用
智慧城市涵蓋了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環保、智慧學校、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區、智慧醫院、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智慧企業、智慧銀行等,讓這些不同的智慧行業能夠在跨行業當中實現有效的合作,并開發出相應的應用程序。智慧城市建設涵蓋的智慧產業領域十分廣泛,此些都同城市相應的發展水平、在經濟發展當中表現出的相應水平、在科技發展當中表現出的相應水平、在區域當中表現出的相應競爭力等息息相關。因此,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建設,有利于城市科技水平的提升,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
3.1.2大力發展智能產業
如此多的智慧行業要得以實現,必須把智能產業當作主要的事業進行發展,智能產業在相應的科技領域是比較高端的,舉例來說,傳統制造業、其他的新興產業。實際上,很多行業都會涉及到高端智能產業。并且,高端智能產業在我國的“十二五”規劃中已經被定位為重點項目,該產業旨在一方面,讓傳統的行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提供符合相關要求的對應重大成套設備,例如:自動化領域、節能降耗方面以及智能化等;另一方面,開發建設重大工程當中符合相關要求的相應成套設備,例如核電、能新能源工程、智能電網等工程項目的發展。新興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效緩解能源消耗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通過智慧城市發展新能源、核電能以及智能電網等工程項目,減少煤的消耗,減少大氣污染,給地球空氣質量保駕護航。
3.2智慧城市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3.2.1智慧城市在經濟發展中的輻射范圍
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將會輻射到很多的行業領域,智慧城市囊括了經濟、政治、技術、文化等許多不同方面的相關內容。智慧城市能夠借助相關的數據、結合相應的信息、使用各種形式的通信技術對城市的核心系統進行整合,進而對公共安全、醫療、民生、環保、工商業活動、城市服務等不同領域所提出的相應需求做出一系列的智能響應,給人們的城市生活帶來便利,打造一個更加高效、便捷、高科技的城市宜居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3.2.2政府應當發揮平臺作用
智慧城市是由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互作用結合而成的產物,發展智慧城市將會間接的推動城市各方面經濟的發展,也會給城市醫療、生活、交通、管理方式等諸多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發展促進。要想進一步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工作,就需要打破各個行業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的條塊分割,進一步帶動城市實體經濟的發展。政府部門應當做好引導與服務,充分發揮平臺作用。通過推動改革和創新,將各個部門之間原本分割開來的數據,進行整合,實現跨界的多方面合作,同時,要將這些數據分析對社會公眾進行開放,讓其能夠為社會提供相應的作用。
3.3智慧城市促進信息消費增長,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3.3.1促進信息消費增長
智慧城市將城市各類信息整合到了一個平臺上,這就需要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能夠滿足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構建泛在、寬帶、安全、融合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讓信息相應的消費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建設出“透徹感知、全方位互聯、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群,讓信息消費能夠又快、有好的得以發展。電信行業會為此投入數量十分龐大的資金,全力推進光網城市、暢通網絡、寬帶無線城市、信息中心、數字民生、數字產業、電子政務、數字園區等不同的信息化重點工程。智慧城市建設,將會促進城市信息化的發展,促進城市信息消費。將加快“寬帶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產業”,推動城市信息消費快速增長。
3.3.2統籌規劃,整合智慧交通信息緩解交通擁堵
智慧城市建設之初,建設者要做好規劃工作,考慮到未來城市發展可能出現的需求,編寫好詳細的方案。在智慧交通的建設之初,要對城市的車輛持有量以及預計城市未來車輛的持有量進行調查,對城市道路分布、城市建筑群特點、早起城市建設規劃圖等資料進行詳細調查,要重視智慧交通信息系統的建設,完善城市交通信息整合平臺,參考這些數據制定出更加準確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從而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4結束語
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建設,將會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以及廣闊前景的產業發展,這些產業耗能更低、就業面廣、綜合效益更好。將智慧城市建設納入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去,將會惠及民眾、福澤國家。在城市經濟發展方面,智慧城市必將加快產業鏈的升級、增強企業經濟效益,發展出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環保、智慧學校、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區、智慧醫院、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智慧企業、智慧銀行等產業,讓這些不同的產業能夠實現跨行業之間的整體合作。可以有效拉動內需,并且促進出口增長,也可以為我國的GDP創造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王輝.智慧城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曹劍峰,范啟勇.漫談智慧醫療[J].上海信息化,2011,(3):268.
[3]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4]馮云廷.城市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5]安虎森.空間經濟學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6]郝壽義.區域經濟學[M].第2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作者:李盛超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