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開展讀者服務實踐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讀者服務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是北京西城區第二圖書館的重要探索與創新。北京西城區第二圖書館位于回族居民聚集的牛街地區,為滿足回族讀者的多元化與個性化需求,圖書館首創了“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從實踐效果看,這一創新模式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傳承與弘揚了以穆斯林生活為代表的牛街地域文化,增強了回族讀者愛國愛教的情懷,并且有利于各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關鍵詞】地域文化;讀者服務;公共圖書館;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
引言
地域是指由某種自然地理環境所構成的空間,具有悠久歷史和經濟、政治、文化等較強人文屬性的空間地域概念,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圍可大可小[1]。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人類具體的、歷史的、精神性、社會性的活動與成果,具體包括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等。地域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較強的穩定性和傳承性[2]。如何將讀者服務和地域文化相結合,傳播文化知識、提高服務效能,城市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既有天然優勢也肩負著重要使命。北京市西城區第二圖書館(以下簡稱“西二圖”)在讀者服務和地域特色相結合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一、案例背景
作為北京市區級公共圖書館,西二圖位于西城區牛街地區,是牛街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二圖以牛街地域文化服務為己任,采取符合自身特色的方式開展多元化、特色化服務,延伸服務領域,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需求。牛街歷史悠久,是北京最大的回民聚落,28個民族中回族人口占人口總數的23%。以穆斯林生活為代表的牛街地域文化,是宣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宣南文化既依托于北京文化,又具有其他區域無可替代的輻射性,擁有巨大的文化空間。唐宋之際,阿拉伯書法藝術伴隨著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流、融匯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阿拉伯文書法(簡稱“阿文書法”)藝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百花園中一朵奇葩[3]。目前,阿文書法廣泛出現于廣大穆斯林家庭、清真寺中或其他宗教場所中,在民間廣大穆斯林中享有極高的聲譽。2015年8月12日,西二圖主辦的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正式成立。創辦阿文書法培訓班,這在城市區級公共圖書館中尚屬首創。西二圖聘請牛街文化學者謝景懿擔任班主任,聘請阿文書法家兼漢文書法家劉敬一、聞名全國的阿文書法家李文彩、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講師馬衛偉等知名人士擔任培訓老師[4]。
二、主題活動
(一)發展過程2015年開班之初,學員年齡大多在65歲以上,學歷多為初中或高中,無論是阿文書法還是漢文書法多為零基礎。培訓三個月后,西二圖舉行結業考試,頒發結業證書,并對優秀阿文書法作品進行持續兩個月的展覽(圖1)。此次展覽不僅是西二圖首創阿文書法班的成果展,還是北京地區首次舉辦阿文書法展,為培訓班的繼續舉辦創造了條件,積累了經驗。以后的兩年,根據學員的接受程度,西二圖分初級班、中級班、研習班三個不同班級培訓阿文書法,并多次舉辦大型“阿文書法成果展”。其中,2016年10月,聞名中外的北京琉璃廠文化街首次舉辦阿文書法作品展,影響最大。近來,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不斷豐富學習內容,創新活動形式,保障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如上表所示,從2015年8月創辦至2019年3月底,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共舉辦培訓173場、3177人次參與,舉辦大型成果展9次、10萬余人次參與,已形成圖書館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動。
(二)內容與形式西二圖是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的組織者、服務者和管理者:全程提供場地、資金、學習用具和資料支持;完善組織建設,指導活動的開展;設專職人員負責具體工作,如溝通協調、提供服務、撰寫信息、加強宣傳等;提供評優激勵、展示交流、總結研討的平臺。1.講解阿文書法及其特點釋文:真主是美的,他亦喜歡美阿文書法將書法和繪畫、裝飾設計、雕刻等融為一體,極其講究形象美與線條美,表達伊斯蘭的審美觀與穆斯林的審美情趣[5]。培訓老師都會講解阿文書法的發展歷史、藝術特色與各種書寫體。阿拉伯文雖然只有28個字母,但種類、形體紛繁多樣,如庫法體(類似于篆書)、納斯赫體(類似于小楷)、盧格阿體(類似于行書)等,每種書體通過不同的結構排列又有各種變化。如李文彩的船形太斯米“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圖2)、馬衛偉的盧格阿體作品“真主是美的他亦喜歡美”(圖3)、劉敬一的圓形作品“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圖4),雖然形體不同、風格迥異,但都表達了穆斯林純真的信仰、崇尚愛國與民族團結的心態。釋文: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2.示范書寫并講解書寫要領不同的筆,能寫出不同的字體。運用專門的書寫工具,培訓老師進行示范書寫并細致講解書寫要領:點的位置與大小,線條的粗細與曲直,筆劃的長短與寬窄,字母的形狀與力度,布局的疏密與濃淡,整體設計的氣勢與意境等。學員模仿書寫,反復練習,并得到老師具體的點評與指導。3.會寫會讀并理解其含義練習書寫的詞句主要有:《古蘭經》與《圣訓》里的警句,清真言,祝詞,中華經典古詩詞,金句,報告、兩會等時政熱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阿拉伯語翻譯家李海欽把漢文翻譯成阿拉伯文,印制《字母練習拼音表》和《阿拉伯語字母發音總表》,帶領學員出聲朗讀并熟練掌握詞法、句法和書寫規矩。4.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元素阿文書法與漢文書法最大的不同在于:阿文書法與繪畫藝術相結合,是一種獨特的裝飾藝術;漢文書法與繪畫藝術區別開來,是一種專門的藝術門類。阿文書法兼具美學性和宗教性,與伊斯蘭建筑藝術并列為伊斯蘭藝術的兩大支柱[6]。寫出中阿文融合的書法作品,是中國穆斯林練習阿文書法的必由之路。培訓老師劉敬一的書法作品就是中阿文書法融合的典型(圖4)。培訓老師李文彩的阿文書法作品,吸收了中國傳統的條幅、中堂、對聯、屏條、橫幅、匾額、斗方、扇面以及題款、用印等特點,懸掛在牛街穆斯林用品商店里[7]。此外還有回族剪紙專家馬金財傳授剪紙技藝,回族藝術家張忠祥傳授繪制“四扇屏”技藝等。中阿文融合、作品款式、剪紙與四扇屏等,均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彰顯出阿文書法的中國特色。5.交流研討,深化認識及時總結、交流研討,有助于學員了解培訓的目的與意義、得與失,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活力。采取的主要做法有:每次培訓后點評學員練習中的具體問題,強調書寫特色與設計創意;每場展覽前后交流研討,分析得失,深化認識;年初,回顧上年所學內容,要求學員從學習目的、態度、成果、考勤、收獲等角度寫出書面總結,互動分享,考核培訓成效。6.參觀學習與展示表演參觀學習能讓學員獲得直觀、形象、深入的體驗。如房山竇店清真寺內懸掛著劉敬一書寫的多幅經文作品,劉敬一現場教學,回憶其書寫經歷,解說寺內門楣扁額、經字、贊主詞等書寫特點,理論認識與實踐體驗相結合,達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從2017年開始,每年春節前夕,西二圖都會舉辦大型專場表演活動,學員現場揮筆書寫中阿文書法,既展示培訓成果,又影響更多的回族群眾加入進來。7.師徒傳承與非遺申報從學員中收徒既可鼓勵學員堅持學習,又使阿文書法藝術得以傳承。2017年3月16日,西二圖在北京吐魯番餐廳舉行“劉敬一老師中阿文書法收徒儀式”,收了3名弟子。近來,為規范地保護與傳承阿文書法藝術,西二圖申請李文彩阿文書法、劉敬一阿文書法加入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活動效果
(一)滿足了牛街回族群眾的需求回族讀者熟知“學習從搖籃到墳墓”的伊斯蘭教圣訓,有著研究和傳承伊斯蘭文化、提高自身素質的強烈愿望。西二圖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深入挖掘、研究牛街地域文化,提供了令回族讀者滿意甚至驚喜的特色服務[8]。西二圖重視回族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引導回族讀者形成熱愛知識、崇尚真理、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人文精神,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二)弘揚了牛街地域文化班主任謝景懿是回族人,培訓老師是回族人,學員是回族人,書寫內容主要圍繞回族文化……無論是否生活在牛街地區,回族讀者借助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更加了解和熱愛牛街這片血脈、精神相連的土地,更有認同感與歸屬感。同時,西二圖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以各種途徑推介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助力“書香西城”“書香北京”的建設。
(三)增強了穆斯林愛國愛教情懷《古蘭經》的基本教義就是“愛國愛教”。在培訓中,學員們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增強了愛國愛教的情懷。大家還深刻地認識到:學員們都是中國穆斯林,他們屬于中國民族;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是回族群眾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加強了國際交流和“一帶一路”建設阿文書法是國際性的藝術,是對外交流的橋梁,是促進中阿關系發展的紐帶。李文彩的阿文書法作品走進香港、臺灣,走進穆斯林國家,走進日本博物館,被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各界人士收藏。[9]同樣,劉敬一和馬衛偉的阿文書法作品,也多次贈送給海外穆斯林人士。他們的阿文書法藝術,為中國和“一帶一路”上各個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為獨具特色的阿文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貢獻[10]。
結語
西二圖秉承“從讀者的需求中來,再服務到讀者中去”的理念,充分挖掘區域資源,堅持內容創新,首創牛街回族書法培訓班,使讀者服務的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廣,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實踐表明,公共圖書館應立足地域文化,科學整理提煉地域文化內涵,不斷探索創新地域文化建設與圖書館讀者服務的融合模式,打造多元化、特色化讀者服務項目,推進讀者服務廣泛、深入、持續地開展。
參考文獻:
[1]王宇,劉偲偲.地域文化視角的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以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5):94.
[2]程芙蓉.地域藝術在地域文化體系中的地位[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46-148.
[3]360百科.中國穆斯林阿拉伯書法藝術[EB/OL].
[4]謝景懿.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N].圖書館報,2015-12-11(A029).
[5]丁妮.阿拉伯書法在中國的演變[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6:21-23.
[6]陳進惠,張廣林.阿拉伯書法藝術的中國化實踐[J].中國穆斯林,2017(2):24.
[7]單守慶.言行見精神書法顯文采——李文彩先生和他的阿文書法[J].中國穆斯林,2010(1):40-41.
[8]劉婕.淺談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效能的提高[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1):38.
[9]單守慶.言行見精神書法顯文采——李文彩先生和他的阿文書法[J].中國穆斯林,2010(1):40-41.
[10]劉敬一.揮毫潑墨傳承阿文書法,身體力行“一帶一路”人文精神.北京牛街[EB/OL].
作者:韓芳 單位:北京市西城區第二圖書館宣傳輔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