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研究結合低碳經濟的相關理論,結合黑龍江的實際案例,分析制約黑龍江低碳經濟發展的因素,以期能夠有效推進黑龍江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經濟轉型,帶動低碳經濟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低碳經濟;轉型發展
一、相關概念界定
1.低碳經濟的內涵
所謂低碳經濟,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以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資源消耗過程中以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要求傳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轉變,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節能和環保是低碳經濟對每一個個體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盡量用科學、可持續的方式節約能源,從個體做起,促進低碳社會的發展。
2.低碳經濟的特征
第一,先進性。高排放的企業對資源的依賴度較高,隨著有限性的油氣資源、煤礦資源開始枯竭,高排放企業的發展逐漸走向衰落。高污染企業所排放的碳物質對人類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二氧化碳帶來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不斷升溫,冰川開始融化,海岸線不斷上升,海拔較低的地區將會在未來幾百年甚至幾十年之內陷入一片之中。因此,低碳式生產、環保式生產在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將起主導作用,低碳經濟主要為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其發展模式跟可持續發展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具有明顯的先進性。第二,全面性。低碳經濟,是社會各個層面發展的最終追求,但要實現低碳發展的目的,需要各種各樣的手段措施來促進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以及進行環境保護,這些措施涉及能源學、生態學的發展的同時,更加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個綜合性、全面性的先進理念。第三,經濟性。首先,低碳經濟的經濟性主要體現在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并不違背客觀規律、并不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其次,在低碳經濟獲得發展的同時,并不會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效應,相反,低碳經濟更加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黑龍江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是我國最東北部的區域,是東三省中面積最大的省。黑龍江省2014年GDP15039.4億元,三大產業的增加值結構份額為17.7:37.2:45.1。2014年裝備、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3835.9億元,比上年增長2.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5.2%。其中,食品工業增長7.1%;石化工業增長5.2%;裝備工業增長6.2%;能源工業下降0.6%。黑龍江省是典型的重工業為核心的區域,在其發展中存在很多阻礙低碳經濟發展的問題,值得關注。
三、黑龍江發展低碳經濟存在的問題
1.能源資源需求快速增長對環境的危害
作為老牌重工業基地的黑龍江省來說,在20世紀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工業成品,并為中國由傳統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轉變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從綜合情況來看,社會生態保護方面工作依然做得不到位,這已經成為拉扯黑龍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后腿之一。除資源枯竭、森林資源減少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之外,黑龍江省水污染現象也越發嚴重,重工業的大量發展排除了大量金屬含量超標的污水,進而影響到松花江、黑龍江、嫩江的水質,由于污水排放量較多,導致河流自身的凈化能力難以達到理想狀態,長期的排污如何現象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河流生物瀕臨滅絕。由于沿岸城市眾多,河流污染對居民飲水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長期飲用受污染的水,對當地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損害。
2.產業結構不合理與區域發展不均衡
在產業結構上,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黑龍江省一直是我國重工業發展的領頭羊,到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礦產資源、油氣資源經過多年的開采容量已經大大下降,為了改變對資源的依賴,政府開始有意識發展其他產業,在第一產業、第三產業之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都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和改善,但是在全省GDP的占比當中,第二產業的發展依然處于領先地位,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占經濟重量的比重依然是絕大部分。除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之外,區域之間的發展同樣存在差距。比如三江平原一帶的發展以第一產業為主,在大慶、齊齊哈爾以第二產業發展為主,區域間經濟機構差異明顯,產業布局不合理。由于部分區域以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領跑整個區域,工業產值和農業產值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區域經濟之間呈現參差不齊的發展態勢。當前黑龍江形成了各局特點的四大區域經濟板塊,板塊之間的模塊化造成產業結構差異較大。由于歷史的原因,區域經濟增長以傳統產業增長為主,這種靠傳統產業引領經濟發展的模式雖然基礎較為牢固,發展也較為穩定,但是在一定程度也抑制了地方低碳產業發展的進程以及低碳技術的進步。
3.經濟高碳特征日益突出
由于歷史原因以及現實情況的限制,第二產業的經濟總量占據了黑龍江經濟總量的絕大部分。雖然近年來國家不斷發展工業技術,推進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但是短時間內仍然沒有解決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由于粗放型模式導致的資源高能耗,使得產品附加值更低,資源消耗強度更大,同時所產生的環境問題更為嚴重。意味著,同樣單位的資源消耗下,我國企業產出只是發達國家的1/10。
四、低碳經濟背景下黑龍江發展的具體建議
1.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的政策法規
(1)城市經濟轉型方向歸附政策籌劃,創設新型政策體例。當前,黑龍江省存在國家政策地方執行力不夠的難題。盡管黑龍江省提議的“十二五”規劃諸多政策中,側重城市經濟轉型,但地方政府對這一政策的解讀和吸收,以及黑龍江省政府對轉型產業的幫扶是媒體和國家關注的重點。比如,城市經濟轉型的推動需要社會各界有充沛的積極性,調動這種積極性的樞紐則是關照并減緩稅收力度。(2)城市經濟轉型不能影響環境保護,建設科學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是我國在各項社會發展中首要提及的,同時,根據我國現今相關環境保護的法律要求,城市要發展的前提不能以環境破壞為代價,這種發展順應環保的強制秩序遭到破壞的行為是明令禁止的。盡管,黑龍江省政府城市發展轉型要求與其規定的環境保護法同步,但與時俱進的發展現狀與先前的環保規定相背離。發展實際與環保規定并軌,是黑龍江省發展城市經濟轉型目標達成的重大保障。
2.著力構建低碳產業
低碳經濟關乎我國環境保護的大業,所以在發展節能減排城市進程中,首先要形成多元、廣域的低碳經濟產業鏈條。這種鏈條的產生和發揮其效力的歷程中,需要的是國家的倡導、企業的主導、人民的認知。國家要將這種發展理念傳播到各個角落、深入人心,并指明發展的大方向、著力點、多方針。企業要施展改進技術水平,并配套生產匹配產品,優化產業鏈條,重構產業框架,升級產業水準。個人要時時刻刻牢記低碳經濟,并根據各自情況不斷為經濟和環保獻力,穩固低碳經濟并發揮其低耗、高效效力。
3.加強可持續發展理念宣傳
觀念理念深入人心是某項政策落實并發揮其效力的根基。當前,媒體在信息傳播上的能力是無可替代,并持續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如何向大眾全范圍、多領域的傳達國家在轉型城市經濟上的方針戰略,如何使大眾集焦點、深領會意國家的這種戰略方針和實施理念,如何傳揚和籌劃國家轉型城市經濟的決心和意志,聚攏社會重心,把控社會方向,修正社會問題,擯棄社會惡習,帶領社會前進,這多種方面都需要媒體貢獻出自己獨特絕佳的優勢。每個個體積極性的匯聚,能更好的促進轉型中的城市經濟平穩有序的發展。
4.開發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促進經濟增長
低碳經濟的發展主要圍繞能源節約和環保利用,這在實踐中逐漸轉變為不斷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進而有效節約當前消耗的主要非可再生能源,進而促進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此外,開發和利用新的可再生資源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并且不斷提出新的技術要求和政策要求等,促使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機制不斷完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低碳經濟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全面和深入發展,進而促進低碳經濟的更好落實。
參考文獻:
[1]秦瑞松.基于科技創新視角的黑龍江省低碳經濟發展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
[2]陳躍,王文濤,范英.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評價研究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04):124~130.
[3]王建.黑龍江省林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2
作者:梁楠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