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大學生創新能力訓練的需要,分析了當前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創新課程、創新導師、實驗條件、創新訓練內容等方面探討了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途徑。通過整合現有的課程和科研資源,構建了能夠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需要的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關鍵詞:創新能力;環境工程;培養體系
一引言
黨的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途徑。世界各國高校都非常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對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而技術創新的關鍵是人才[1],可以預見我國企業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的數量和質量都將迎來高速增長。但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剛剛起步,多數高校不僅缺少涉及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更無完整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導致大部分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在建設高水平理工大學的過程中,越來越認識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培養高水平工程專業技人才的關鍵所在[2-4],另外我校環境工程專業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根據專業認證要求,創新能力培養也是畢業要求最重要的達成指標。而建立完善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5,6]。一般來講,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包括課程、師資、實驗室條件以及創新內容等[7-9],本文在結合我校環境工程專業認證建設需要,探討了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方式。
二創新課程的建設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與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全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融合,在專業課程中增加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將培養創新創業思維融入知識講授、課堂研討、課程匯報、課程作業等專業教學各個環節。在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項目幫助下,我校環境工程專業自2017級學生開始增加創新課程教學,共設置了《大學生創新與創業基礎》、《多元化溝通》、《明辨性思維》和《創新創業解決問題》等4門理論教學課。為了配合理論教學,在創新實踐教學方面增加了《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新實踐周》等環節。創新課程教學具體安排見表1。從表1的創新訓練課程安排可知,不僅為學生構建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創新教學課程體系,而且將創新訓練也貫穿每一個學期,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始終接收創新訓練。創新教學的理論課程由“雙百計劃”項目派出的教師承擔,并提供教材,主要開展創新方面的通識教學。實踐教學課程由專業教師承擔,主要通過完成環境工程專業的技術項目來進行。通過這些課程訓練,使學生不僅具備較好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掌握適當的創新方法,獲得初步的專業創新實踐經驗,為開展創新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創新指導教師配置
目前大學生開展創新訓練,主要是由學生通過項目來尋找指導教師,如果沒有成功申請到創新項目,就不會有專門的老師來指導其創新活動。但由于創新項目資源有限,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校期間一直沒有專門的創新指導教師。為了更好配合創新教學訓練,解決學生缺乏創新指導教師的問題,學院設立了本科生創新導師制,從學生進校開始就聘請專業教師擔任他們的創新指導教師,負責指導這些學生在校四年的創新活動。創新導師不僅是加強學生專業認知、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專業教師密切聯系學生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指導教師的提前介入,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創新理論課程的學習,也能更好地協助學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同時由于學生始終參與固定的創新團隊,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換位思考能力。通過導師制度的建設和實施,環境工程專業教師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意愿,進行針對性的創新學習指導,實現學生個性化成長。另外導師制還可以讓有興趣好學的學生提早進入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環節,這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素質培養有更加明顯的效果。創新導師以環境工程專業教師和環境科研平臺的研究人員為主,研究機構現有固定成員50多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32人、國家萬人計劃人才1人、省級揚帆計劃人才6人、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2人。專業導師隊伍不僅學術水平高,而且還涉及環境、生物、材料、設備、化工、市政工程等多個學科專業,可完全滿足學生各種創新項目訓練的需要。
四創新實驗條件的構建
環境學院除了有完善的教學實驗體系外[10],還有擁有多個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包括3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2個院士工作站,擁有各類儀器設備100多臺套,設備總值2000余萬元。以環境學院現有的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高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等高校科研平臺擁有的實驗資源為基礎,構建了面向大學生創新能力訓練的實驗室體系。創新實驗體系具體如下。如圖1可知,創新訓練實驗體系按功能分成創新專業實驗、監測與分析、中試與驗證等模塊,創新專業實驗模塊主要為學生開展廢水處理、固廢資源化利用、土壤修復、環境微生物以及環境材料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撐。監測和分析模塊主要承擔創新研究過程中的分析監測工作,實驗室獲得的小試成果可在中試與驗證模塊進行驗證和放大實驗。因此創新訓練實驗體系具備從小試、分析測試到中試和成果驗證的完善研究條件。經過規劃和整合后的實驗體系,能夠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創新實驗需要。為了便于學生利用創新實驗設施,以科研平臺現有日常管理維護人員為基礎,構建創新訓練的管理維護團隊,負責創新訓練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管理、考核,保障創新能力教學的順利實施。從而實現創新實驗體系的所有資源采用開放及共享,為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五創新訓練內容建設
創新訓練的內容主要來源三個方面,第一類是學生自己發現的研究興趣,這是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環境和思考周圍的現象提出的科學研究課題,這類課題最貼近生活,一般比較符合學生的個性和實際,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屬于比較理想和有效的創新訓練題目,學院制訂了各種政策鼓勵學生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新實驗項目等。第二類是來源于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一般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或科研前沿問題為導向,這類選題有利于學生接觸產業和學科最新動態,了解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技術研發需要。由于項目實施有老師的經費支持,項目針對性強、挑戰性高,很受學生歡迎,也是最容易獲得成果的研究內容,是我校學生開展創新研究的主要來源。第三類是學生參與挑戰杯、互聯網+等各種比賽涉及的科研創新項目。此外,專業實驗也安排了一定數量的創新性、實踐性的實驗項目,這些不同形式的科研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都能有效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學生創新能力要求[10]。
六結論
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非常重要。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創業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提高開展創業實踐的能力。而且能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所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撐。近年來在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支撐下,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實現了百分之百參與了創新課程學習和項目實踐研究,獲得了豐碩的創新成果,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于金葵,董中保.人才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9,23(05):40-42.
[2]王立華,等.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01):28-30.
[3]張典兵.論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幾個基本問題[J].教育現代化,2015,5(5):52-57.
[4]戴玉純.加強創新教育著力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水平[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5(5):138-140.
[5]劉輝,朱漢祎.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03):379-382.
[6]黃武南,等.信息類人才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設[J].教育現代化,2018,5(45):15-17.
[7]李寶,等.環境工程專業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體系建設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5(44):40-43.
[8]董玉良,等.以科研項目為驅動的環境工程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5(19):20-22,34.
[9]郭萬里,許玲,許麗芬,等.重點實驗室在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中的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10):229-233.
[10]毛玉鳳,王儒珍,謝文玉,等.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導向建設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室[J].教育現代化,2017,4(33):154-155.
作者:彭紹洪 王儒珍 詹彤 劉志森 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