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質量本科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然而,我國高等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規律、管理模式和培養方式仍經驗不足。尤其是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實踐平臺建設落后、師資力量不足嚴重制約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展開。因此,強化創新創業教師的主體責任、加快構建振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深化協同育人領域改革是我國順利實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質量本科教育;長效機制
一、引言
十八大以來,多次主持會議審議教育重大議題,并針對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做出了系列重要講話,這為進一步深化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9月,北京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對我國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作了深刻剖析,并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教育改革工作做出了戰略部署。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任務中,一流本科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推進高等院校構建高質量創新創業本科教育體系。然而,我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如何準確把握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形成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這是高質量本科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作用規律仍處于探索階段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全面質量提升關鍵期和高等教育建設強國的關鍵階段。兩個百年目標的實現,迫切需要大量富有創新精神,擁有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從這個角度上說,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然而受歷史局限性,我國過往高等教育體系中,創新創業并不是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因此我國高等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規律、管理模式和培養方式仍經驗不足。尤其是,盡管國家和政府充分意識到了人才培養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但是由于很多高校與市場需求不能完全接軌,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足,未能真正投入精力來深入研究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作用和基本規律。因此,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遠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
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必然需要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師資力量。然而,從創新創業師資建設水平上看,我國高校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創新創業教學的組織能力和水平較低,多數高校教師缺乏行業背景,產業敏感度和行業結合度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展開。集中表現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落后,缺乏新形態的創新創業課程資源,案例教學和項目式教學陳舊,學生學習熱情低,學習效果不理想。同時,我國高校對教師的考核標準也不符合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需求。多數高校在評職晉級中,過度側重教師的科研成果、教學業績以及師德師風考核,極少關注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的投入和成果。盡管高校教師在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時,從組織學生選題論證,到實踐調研寫作以及中檢、答辯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在職稱評定中創新創業工作量卻僅占很小權重。因此,很多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熱情不高,投入精力不夠。
(三)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實踐平臺建設落后
創新創業教育與傳統的本科教學最大的區別之處,即在于創新創業教育更需要多元化的主體參與,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協同育人機制。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深化推進校企合作創新,在產學研合作辦學的基礎上,真正實現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合作就業、校企合作發展,這是學校、企業和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共同利益訴求。只有同時滿足這種利益訴求,高等院校才能夠順利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這是高校創新創業發展的真正內生動力。然而,盡管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已經推進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也先后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學院。但是,由于忽視了創新創業多元化育人主體的共同利益訴求,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仍然是以走形式和過場為主,很多高校建立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沒有真正成為集教育、培訓、研究以及創業為一體的共享性人才培養實踐平臺,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效果差強人意。
三、我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強化創新創業教師的主體責任
教師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主體,如果高校教師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和熱情,那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無法有效展開的。這就要求高校盡快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積極進行教師崗位職能改革,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師在崗職業培訓制度,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創新創業教學能力和水平。事實上,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是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動態變化的。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創業模式和創業經驗日新月異,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要緊密聯系實際,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和內容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因此,高校應積極鼓勵教師通過在崗進行培訓,不斷提升自身創業技能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充分重視將傳統教師的科研、教學職能與創新創業教育職能有效進行結合。目前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情和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校教師未能真正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其自身職能來看待?!皞鞯馈⑹跇I、解惑”是教師的基本職能,但是目前高校教師僅僅將這種職能局限于科學知識的創造和知識的講授,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事實上,“授業”的真正內涵還包括傳遞學生謀業的意識和能力。只是長時間以來,高校教師將這部分職能外生化了。
(二)加快構建振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
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完善的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首先要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市場需求導向機制建設。與高校傳統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不同,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標準并不在于高校而在于市場。從這個角度上說,是否滿足市場需求,是否符合國家社會發展導向,這是評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唯一標準。其次,加強高校創新創業質量評價制度建設。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實施時間較短,因此高校要盡快按照市場人才培養需求,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更要積極爭取行業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標準制定,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認證制度。此外,提高高校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熱情,這是關系到創新創業教育能否順利展開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正如本文之前所述,高校教師評職晉級制度尚缺乏創新創業教育權重,因此高校應盡快進行績效考核和評價標準的改革,在符合高等教育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盡早出臺高校教師的多元化考核方案。
(三)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深化協同育人領域改革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要進一步強化與社會用人部門的深度融合。首先,在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積極與社會用人部門雙向交流,建立科學的管理協同機制,對人才培養進行協同管理,培養真正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其次,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協同育人領域的改革。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積極鼓勵高校推進校企深度融合,通過構建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學平臺,既為學生實習實踐提供高質量的操作平臺,又為企業發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真正實現校企合作的共贏局面。同時,要科學合理的引進社會資本進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環節。高校要通過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創新創業項目和賽事,充分整合校內外實踐資源,不僅為學生提供創客空間、孵化器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同時也用市場的實戰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用市場的標準檢驗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姜莉.互聯網時代下高?;旌鲜浇虒W模式優化研究[J].商業經濟,2019(1):180-181.
[2]陳晨,張振和.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J].才智,2019(23):61.
作者:郝大江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