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黃牌和藍牌的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事故與我無關!”
突然之間成了被告,姜先生感到很冤:“事故在禪城發生的時候,我正開著這輛車,一直都在南海,連禪城都沒去過,事故根本與我無關!”
今年7月5日晚上8時左右,李今隆(化名)回家行至禪城區圣堂后街湘滿樓地段,被李佳桂(化名)駕駛的粵Y.A0210的中型貨車撞傷頭、膝等多個部位。
經市交警支隊交通事故處理大隊認定,李佳桂負這次事故的全責,但事故賠償經兩次調解后仍未有結果。
8月20日,李今隆傷愈出院后,將李佳桂、劉融暢和姜先生一起告上了法院,要求他們賠償醫療費、就診交通費、誤工費等共計12000多元。
肇事司機也納悶
被告之一,肇事司機李佳桂告訴記者,事發當日,確實是他駕駛的車與李今隆發生碰撞,肇事貨車行駛證上的車主是劉融暢。至于另一名被告姜先生,他表示根本就不認識,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讓他成了被告。
法院:澄清事實即可
在禪城區法院,記者見到了李今隆狀告三人的案卷。其中一份是南海區車管所提供給李今隆律師的協查情況回函。回函顯示,車牌號為粵Y.A0210的五菱小客車,1998年11月初次登記,車主是姜先生。
肇事貨車的車主劉融暢的車牌號碼也是粵Y.A0210,于1994年4月登記的,車型是慶鈴中型普通貨車。
禪城區法院有關負責人說,見到這宗案件的時候,他們也覺得很奇怪。并說,如果姜先生確實與該事故無關,只要在開庭的時候,到法院進行答辯,澄清事實就可以了。
原告律師:無奈之舉
記者聯系到李今隆的律師徐先生,徐律師稱車管所工作人員當時告訴他,車牌號碼粵Y.A0210的車主就是姜先生,至于車牌相同則可能是套牌或假牌。為了進一步弄清情況,他們只好把姜先生與李佳桂、劉融暢一起告上了法庭。
車管所:號相同而牌色不同
日前,“兩草之爭”的消息引起業界關注,中草藥化妝品競爭升級。據了解,霸王將借“本草堂”正式進軍中草藥化妝品市場,目標直指該領域第一品牌。而目前的中草藥化妝品第一品牌“佰草集”也是雄心勃勃,上海家化傳出消息稱,擬以1.7億元增資佰草集,主要用于品牌建設、渠道建設等。
與此同時,片仔癀、同仁堂、敬修堂等藥企也紛紛加大對旗下中草藥化妝品系列的投入。業界指出,中草藥化妝品市場增長快速是吸引各企業的主要原因,未來2~3年,該市場競爭將更激烈,不排除寶潔、歐萊雅等外資大鱷也來“搶城掠地”。
兩“草”之爭
2009年12月17日,霸王集團在霸王國際大酒店舉行會,宣布推出由王菲傾力代言的“本草堂”護膚品系列,直指中草藥護膚品高端領域,大力倡導全新、天然、健康的中草藥養顏護膚新理念。業界分析,霸王此次進軍中藥護膚領域,意味著霸王集團發揮中草藥資源優勢,實施中藥現代化戰略向縱深挺進,也給國內護膚市場帶了新的競爭活力,這將加快行業的洗牌和升級。“本草堂”此次推出系列養顏產品一共有四個系列:紅潤透白系列、活肌抗皺系列、清潤補水系列、清肌祛痘系列。
自從以“中藥養護”為特色的霸王洗發水打開市場后,霸王品牌已經成為中草藥護發及洗發水市場第一品牌,為了更好的發揮其“中藥世家”的濃厚底蘊,霸王集團開始考慮將中藥資源引入更多的領域,以深入傳承中國中草藥傳統文化。而“本草堂”的推出,無疑是霸王集團做大中藥產業的具體表現。
據霸王集團總裁萬玉華向媒體介紹,早在7年前,霸王就開始籌備“本草堂”相關事宜,經過全面的市場調研、精心的研發、細致的策劃和縝密的營銷部署,終于向市場正式推出“本草堂”。據介紹,“本草堂”繼續秉承霸王集團“中藥世家”的定位,主張通過長期調理養護,改善膚質,由內而外養出紅潤白皙的肌膚,與市面上盛行的非中草藥護膚美容形成差異化,帶給消費者一個全新的、天然健康的養顏護膚理念。“本草堂”的目標消費群體定位在25~45歲的白領女性這一高端購買群體,意圖顯而易見――搶占高端中草藥護膚品“藍海”市場。反觀目前國產護膚品領域,除了佰草集外均在中低端領域殘酷廝殺,系出名門的本草堂不可小覷。
另據介紹,在渠道方面,“本草堂”將在各大連鎖KA賣場開設專柜,進駐全國大百貨等等。業內資深人士透露,百貨渠道向來是護膚品牌樹立高端形象的主要戰地,要贏得百貨渠道的刮目相看和盛情邀請,不僅僅要取決于品牌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品牌潛在價值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因此,只要能布局百貨,也就相當于品牌有了足夠的競爭實力。
“霸王誓將本草堂打造為中草藥護膚品世界領導品牌”萬玉華信心十足地稱。這喻示著霸王集團已經不滿足于洗發水行業的領先地位,其將籍著“本草堂”上市進軍中草藥護膚品行業之際,把“中藥世家”的旗號揮斥于洗發水之外的更多領域。
對此,有日化專家表示,“無數藥企都有很好的產品,但進入都失敗了,光有產品是不行的,要想讓本草堂追上佰草集,霸王必須在現代化與國際化方面闖出新路。”
而目前的中草藥化妝品第一品牌“佰草集”也是雄心勃勃,上海家化近日傳出消息稱,擬以1.7億元增資佰草集,主要用于品牌建設、渠道建設等。上海家化于2009年11月25日公告稱,上海家化擬變更募集資金用途,將17016萬元募集資金增資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佰草集,主要用于佰草集品牌建設、消費者溝通、渠道建設、海外市場拓展和固定資產購置。這意味著對于需要許多資金進行渠道建設及品牌宣傳的護膚品來說,佰草集有了更大的競爭力。
在上海家化的品牌布局中,佰草集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2001年,佰草集全國門店只有12家,全年零售額只有300萬~400萬元;2004年,佰草集在全國的門店達60多家,年銷售額也有了3000萬~4000萬元。終于在2005年,佰草集首次實現了盈虧平衡。接下來的幾年,以年均70%的速度增長。如今佰草集全國有600多家門店,在法國境內有絲芙蘭70多家門店分銷,2008年佰草集總零售額是6億元。
業界指出,霸王“本草堂”此次大手筆進入中草藥化妝品市場,必然會改變市場原有的競爭格局。而未來幾年,中草藥化妝品市場的龍頭席位將是“本草堂”與“佰草集”之間的競爭。
中草藥化妝品競爭加劇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日益提高,天然和環保逐漸成為時尚和潮流的風向標。而中草藥作為中國的國粹,包含著幾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草藥養顏文化,以“安全、健康、有效”的特點逐漸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競相追捧。
大多數天然活性物結構復雜,立體構型專一,人工目前無法合成或無合成價值,仍須依靠自然界供給,而中草藥資源豐富,又在上下幾千年中積累了許多藥效記錄,所以可最大限度、最便利地滿足化妝品研制的需求。
現在,很多國家開展了對中藥化妝品的研究,中草藥中所含各種天然活性物,已被廣泛用于現代化妝品中而發揮各種作用,如營養、治療、防腐、抗氧、賦香、賦色等。
我國記錄于藥典的中藥資源280多種,加上常用草藥,可利用的中草藥可達5000種左右。現已有3700多種已經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分析明確了其中的化學活性成分。
Euromonitor調查公司數據顯示,中國護膚品市場規模每年以23.8%的速度增長,而中草藥化妝品的年增長率高達65%。相關預測稱,明年我國化妝品市場銷售總額可達1200億元,而中草藥化妝品領域份額將由現在的20%增長到40%,總額達480億。
與此同時,中草藥化妝品領域的競爭也愈加激烈起來。除了片仔癀、同仁堂、敬修堂等藥企也紛紛試水之外,歐萊雅、資生堂等外資企業也開始加大對中草藥、草本化妝品的發力。
2009年9月23日,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集團宣布,正式啟動其在中國的研發中心。至此,已有4家跨國化妝品公司在華設立了研發中心。根據規劃,歐萊雅中國研發中心主要從事基礎科學研究,以提高對中國及亞洲人群的皮膚和毛發狀況的認識。
其負責人透露,該中心將于明年啟動中草藥的基礎研究。聯系此前寶潔、聯合利華和安利的計劃,這表明外資品牌在華的本土戰略正一步步深入。
歐萊雅中國研發中心總監沈雷杰表示,研發中心初期主要設有彩妝、護膚以及護發產品實驗室,集團在此方面已投入600萬歐元,后期還將有更大的投入。
與歐美不同的是日本,由于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本身在日本“漢方藥”就是重要的治療措施,因此,其在化妝品上對中草藥的運用起步較早,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上世紀90年代,日本對中草藥的開發研究是以20%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的。在日本已收入JCID(日本泛用化妝品原料集)的中草藥有114種,各公司用于化妝品的中草藥已逾200種。目前日本天然中草藥化妝品已占整個化妝品市場的50%以上。由于日本擁有天然中草藥的優勢,故近年來日本向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先進國家出口中草藥化妝品逐年增多。為使中草藥化妝品的研究更加深入,日本津村順天堂與中國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簽定了中醫及中草藥藥理和實用化研究協議。波拉公司系統研究了中國《外臺秘要》等醫學古籍,并與中國共同研究中草藥在化妝品中的應用。
顯而易見,日后在中草藥化妝品領域的競爭必將愈演愈烈。民族品牌雖然擁有天然優勢,但在市場多層次的“交戰”中,能否固守高地,還需拭目以待。
遭遇禁“藥”挑戰
為了抓住市場趨勢,各大化妝品品牌紛紛結合了傳統中草藥的藥用價值,打出“草本”概念牌,如“六神”和“佰草集”等化妝品品牌,“佳潔士”、“高露潔”和“中華”等牙膏品牌,配合清新的植物草本味道,頗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從市場角度來看,中草藥是功能性化妝品的最好原料。中草藥可以很好地與化妝品結合以發揮出更好的功效,比如靈芝提取液在控制一定劑量的前提下,可提高肌膚細胞能量在細胞內的含量,從而達到抵抗衰老的作用;當歸也常用于化妝品配方中。
當歸、杏仁、首烏、人參和甘草等這些傳統的中草藥精華,在現代人們對健康與美麗并重的追求中,已逐漸超越了傳統的藥用價值,早已成為了各企業化妝品研發中最受青睞的原料之一。
但是,有些企業為追求短期利益,在化妝品的諸多環節上透支行業資源與信用,使消費者上當受騙,蒙受損失,身心受到傷害;有些化妝品品牌,即便是使用了一些化學成分,對外也宣稱是天然化妝品;還有的化妝品企業以“中草藥”為幌子,在化妝品銷售與廣告宣傳時向公眾傳達虛假信息’使用很多夸大的言辭,騙取消費者信任,從而將一些含化學成分的化妝品以中草藥化妝品的名義兜售給消費者,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使那些真正含有天然成分的化妝品受到了不公平競爭。
2009年9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了關于征求《化妝品命名規定》的征求意見稿,這不禁讓人聯想到6月16日的《化妝品名稱標簽標識禁用語》意見稿,兩次意見稿的,相隔不過僅僅4個多月。自從2008年9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管化妝品的監管工作以來,已經了幾次規范化妝品市場的意見稿,可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范化妝品市場的決心不可謂不大。
此次《化妝品命名規定》同樣列出了諸多禁用語6月份引起的激烈爭議的“中草藥”、“中藥”等不被納入“敏感性詞匯”之列,但卻提出了范圍更寬泛的“藥”、“藥方”、“藥物配方”、“祖傳秘方”。這不禁讓主打中草藥的民族品牌無法輕松起來:這一意圖與國際接軌的《化妝品名稱命名規定》,是否會阻礙中草藥文化國際化發展,如此一來,本土品牌將喪失最大的競爭優勢。
“中草藥概念炒作過火,藥監局亮黃牌”,南方都市報是如此報道的:在大部委組建之前,衛生部就有過相關的意見稿,當時很多企業就提出了意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以后,又把這個文件發了下來。化妝品禁“藥”由來已久,而企業的意見也一直未曾間斷過。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結晶,也是中國民族企業繼承的寶貴遺產,在這種特殊的文化背景中,‘中藥’‘中草藥’的概念并不單單是‘藥’的概念,更多的是與美容、養生、保健等理念聯系在一起。中草藥作為中國的國粹,不能夠簡單等同于醫藥、養生或保健用品,而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么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天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著迷于中草藥的原因。所以,中草藥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包含著博大精深的內容,其衍生出來的機理和文化傳承都不可摒用”,有中藥專家表示。
當全世界都對中草藥競相追捧之時,如果“中草藥”、“中藥”、“祖傳秘方”等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詞匯從包裝上消失,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本草”、“植物”、“漢方”等球的詞匯,但如此一來,不僅從外觀上對消費者的“眼球”吸引力大打折扣,而實際上也喪失了“中藥”獨具中國文化的內涵。據國內中醫藥專家的介紹,古來相沿把藥學稱為“本草”,是因為中藥來源以植物性藥材居多,后來隨著發展,本草學才逐步改成為“中藥學”。也就是說,中藥本身就涵蓋本草,但內涵要遠遠的超過其中的范疇。“中藥”、“中草藥”命名如果被喊停,沒有文化根基的產品只能淹沒于同質化的紅海中,也將阻礙中草藥文化在國際上的推廣'同時也會打擊一批優秀的中草藥民族品牌的國際化發展。
規范用語是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促進化妝品行業的綠色、健康和諧發展,打擊一些濫竽充數的不良廠商。那么,就要清本溯源,制定更為合理、規范、透明的標準以規范產品的生產。
業內專家指出,對于真正有技術、有能力、有信譽且有志于發揚中草藥優勢的本土品牌來說,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及產品質量和功效上。霸王洗發水投資8億建造325畝的國際日化基地,還有上海家化、南方李錦記在研發的大力投入,都體現了這些民族企業在保障產品品質方面作出的努力。
對于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企業根據相關的衛生監督法律法規的要求,生產條件、檢測條件等必須達到符合的指標。而權威相關監管機構的的嚴格認證也是保證產品品質的一個重大參考指標。消費者區別違規產品和合格產品,最主要的依據就是產品包裝上的權威認證的標識,“對于消費者來說,產品包裝上標注“特批”、“認證”等詞語,可以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這個產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