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ackas"><s id="ackas"></s></strike>
  • <th id="ackas"><menu id="ackas"></menu></th>
    
    
    <bdo id="ackas"></bdo>
  • <th id="ackas"></th>
    <ul id="ackas"><pre id="ackas"></pre></ul>
    无码专区视频精品老司机,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日韩高清免费一码二码三码,亚洲免费人成影院,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麻豆一二三区精品蜜桃,日韩精品卡1卡2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健康教育評估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健康教育評估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一)定位: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是一種發展性的評估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的主要目的不僅僅在于通過評估鑒定各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所達到的發展水平,而更多地在于通過督導評估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水平。基于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將以我國現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水平為依據,更多地著眼于在中長期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所可能達到或應該達到的發展狀態。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是一種導向性的評估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將通過評估引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一方面將通過評估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開展,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將通過評估強化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即積極心理學的取向,督導評估方案通過引導中小學校創造積極條件,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二)構想: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不僅涉及到學校層面的專業工作,同時也涉及到政府層面的政策保障與組織推動。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將分對政府的評估及對學校的評估兩方面進行研究,兩方面側重點各有不同:對政府的評估側重于機構建設、發展規劃、政策保障以及工作舉措等;對學校的評估側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工作與特色化工作。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在指標確定方面將參考我國現有各地區開展的教育督導評估方案,總體上分基礎建設指標與工作成效指標,同時考慮到我國各區域發展的差異,在研制評估指標時將根據區域特征對基礎建設指標與工作舉措與成效指標分別提出層級指標,分別為A 、B、C級。A級指標將作為發達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B級指標將作為中等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C級指標將作為欠發達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

    二、督導評估專題方案的主要研究內容

    (一)對政府的督導評估研究

    1.對政府的督導評估指標研究

    ■基礎建設指標:

    (1)組織機構

    A級指標:組織機構配有獨立的辦公室與必要的辦公設備,并與相關部門具有一定的聯合度(婦聯、團委、文明辦等);

    B級指標:組織機構配置獨立的辦公室與必要的辦公設備;

    C級指標:建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機構。

    (2)人員配備

    A級指標:配備一名專職人員,并有多名兼職人員;

    B級指標:配備一名專職人員;

    C級指標:配備一名兼職人員。

    (3)經費保障

    A級指標: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生均經費不低于10元,并逐年遞增;

    B級指標: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生均經費不低于10元;

    C級指標: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

    (4)隊伍建設

    A級指標:在中小學包括職高設立心理教師崗位,按照1:400的標準配置專職心理教師;

    B級指標:在中學包括職高設立心理教師崗位,按照1:600的標準配置專職心理教師;

    C級指標:在高中包括職高設立心理教師崗位,按照1:1000的標準配置專職心理教師。

    ■工作舉措與成效指標:

    (1)發展規劃

    A級指標:有近期及中長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規劃制定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符合區域發展特征;

    B級指標:有中長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五年或十年);

    C級指標:有近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年度)。

    (2)工作舉措

    A級指標:開通心理輔導熱線,為本區域學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B級指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評選,推動本區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開展;

    C級指標:每年舉行兩次及兩次以上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常規活動(如培訓、宣傳、專題研討活動等)。

    (3)工作成效

    A級指標:區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經驗在省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力,特色經驗受到省級以上媒體報道;

    B級指標:區域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鮮明;

    C級指標:區域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常規工作全面展開,效果明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

    (政府部門)

    2.督導評估承擔主體研究,包括什么機構組織督導評估、派什么人去督導評估、與現行教育督導評估承擔主體(教育督導室或督導處)的相關性。

    (1)教育部對省的評估承擔主體研究

    教育部各司局機構中,基礎教育一司職責包括“指導中小學校的德育、校外教育和安全管理”。在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仍屬德育工作范疇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可以作為組織督導評估的承擔主體。

    在教育部對省的評估人員構成中,可以考慮如下配置: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行政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國家教育督導團相關督學及督導員、國家教育科研機構負責人、心理學專家學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參與督導。

    鑒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基礎教育一司在組織對政府部門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過程中,應與現行教育部教育督導團辦公室保持協調與合作的關系,既要獨立組織督導,又要保證國家教育督導團的相關成員參與其中,以使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導成為國家教育督導的常規部分。

    (2)省對市、縣的評估承擔主體研究

    省政府教育督導室負有“統籌全省教育督導工作,負責研究擬定并組織實施全省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實施方案和有關章程,并進行監督、檢查”等職責,因此,在省對市、縣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評估中,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理應成為組織督導的主體機構。

    督導人員構成可有如下配置:省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及相關部門(基礎教育處)領導、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相關督導員、省級教育科研機構負責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學者及其他相關人員參與督導。省級督導主體與現行督導評估承擔主體(教育督導室)一致。

    3.督導評估的實施及結果運用

    (1)督導評估的實施方式。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的實施堅持以下三項原則:

    1.發展性原則。必須以促進地區和學校發展為根本目的,引導學校通過科學規劃建立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長效機制,使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斷發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則。堅持面向每個地區、每一所中小學校,在具體工作中采用的評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必須堅持以全面評估省域內的學校為前提。

    3.動態管理的原則。實時對地區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復查,不搞"終身制"。經復查發現問題,責成限期整改。

    ■教育部對省的評估實施方式。

    1.省級自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自評領導小組,并組織評估小組,對照教育部制定的督導評估內容要點和評估方案,每年進行一次自我評估。

    2.教育部復查。教育部每年匯總分析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自評結果,并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復查,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提出限期整改的意見。復查工作至少每兩年一次。

    3.教育部抽查評估。教育部根據省級自評和國家級復查結果,視工作需要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分期分批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綜合性督導評估,系統地分析其工作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意見和整改建議。

    ■省對市縣的評估實施方式。

    1.申報評估。由省制定并下發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并制定評估標準與進度。各地(市)根據督導評估標準制定本地市建設進度,并根據該規劃定期(每年一次)向省教育廳提交各縣(市)建設進度與任務完成情況,再由教育廳組成督導評估小組對各地申報情況進行初步驗收,對申報驗收通過的地市進行實地驗收。

    2.實地評估。由省教育廳組織相關地市組成實地督導評估小組,對申報通過的地市進行實地驗收。

    (2)督導評估的方法與手段。

    ■教育部對省的評估方法與手段。

    1.把握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定性和定量結合的綜合分析,確定評價等級。定性的評估要在通過“聽、看、查、訪、議”等形式取得客觀的數據、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定量的評估要認真核查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必要時進行實地測查核實。評估時既要對各級指標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評價,也要對各級指標綜合考慮,按照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中給出的等級評估標準,逐項逐條定等量化。評估指標體系中相關指標,絕大多數系指90%以上,大多數系指75~89%。

    2.評價時應注重實證性的考察,如現場觀察、訪談、問卷、座談、查閱教案和學生作業活動情況、抽樣測試、分析地區和學校的原始記錄和檔案等,廣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況。對獲取的各種信息進行匯總和綜合分析,評估認定省域內中小學校三個方面工作達成度和等級情況,主要的成績和不足,形成督導評估意見。

    3.督導評估結果信息反饋,內容應包括三方面,即主要成績與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整改要求,同時附上評價成績表與評估等級結果,使每所學校找準問題、明確方向、認真整改。

    ■省對市縣的評估方法與手段。

    將基礎建設指標作為評估必備條件,在“申報評估”階段完成,由各地政府部門以自查的形式檢查驗收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建設情況,包括:組織結構、人員配備、經費保障以及隊伍配置等。

    實地評估重點考察工作舉措與成效指標:根據省教育廳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與評估標準,結合通過政策驗收的評估申報情況,組成省教育廳掛帥、各地市代表為成員的評估小組,對各地市進行交叉驗收。評估前制定量化(數字化)評估標準,進行逐項驗收。

    (3)督導評估的結果運用

    督導評估結果將定期公布,并納入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德育工作或有關學校的教育質量考核標準,或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德育先進單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文明單位”評審。

    ■教育部對省的評估結果運用。

    1.建立督導評估結果通報制度,教育部、省教育廳應當及時公布督導評估結果,接受社會監督。

    2.國家督導評估結果以書面形式抄送省人民政府及同級黨委組織部門,作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要領導和和分管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3.督導評估結果作為教育建設項目立項、專項撥款、表彰獎勵和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4.教育部根據督導評估結果,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市)給予表彰;對工作存在問題的,及時促其整改;對問題嚴重的,視情節予以通報批評或“黃牌警告”。

    ■省對市縣的評估結果運用。

    省教育廳每年度公布心理健康教育評估報告,并對驗收合格單位、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建議聯合各省文明辦聯合出臺獎勵辦法)。除精神獎勵外,物質獎勵與各地市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到位、實際建設情況掛鉤。對完成整體工作先進的地市獎勵與文明單位、文明城市評選掛鉤,地市心理健康教育負責人或實施人、先進工作者給予表彰和獎勵,該項獎勵與職稱評定、晉級等掛鉤,有條件的可以以政府名義給予記功表彰。對完不成進度的地市降低下一年度的獎勵比例和名額,并取消文明城市的申報評比資格,取消完不成建設任務地市的教育系統省級文明單位的評比資格,減少該地市其他行業省級文明單位的參評數量,完不成建設任務地市的教育負責人二年內不得評先、晉級,對完不成建設任務的學校及其負責人,建議也采取同樣措施。

    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管理、各地市中小學校園事故發生率、學業成績提升幅度與穩定情況納入考核評估范圍。

    (二)對學校的督導評估研究

    1.對學校的評估指標研究

    ■基礎建設指標:

    (1)組織機構

    A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健全、運作良好,并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預防網絡;

    B級指標:學校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領導,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與學校其他部門有配合度;

    C級指標: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明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

    (2)師資力量

    A級指標:學校按照1:400的標準配備專職心理教師;

    B級指標:學校按照1:600的標準配備專職心理教師;

    C級指標:學校按照1:1000的標準配備專職心理教師。

    (3)輔導室建設

    A級指標:學校心理輔導功能室齊全(至少建有團體輔導室與個體輔導室),開通心理熱線、應急電話(有條件的地區開設網絡輔導,如QQ心理輔導、電子信箱心理輔導等);

    B級指標:學校建有個別輔導室,配置空調、電話、桌椅等基礎設施;

    C級指標:學校建有團體輔導室,配置圖書資料、心理檢測軟件等基礎用具。

    (4)輔導課開設

    A級指標:學校每班隔周開設心理輔導課;

    B級指標:學校每班每學期開設5節或5節以上心理輔導課;

    C級指標:學校每班每學期開設3節或3節以上心理輔導課。

    (5)經費保障

    A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經費預算,生均經費不低于10元,并逐年遞增;

    B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生均經費不低于10元;

    C級指標: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經費預算。

    ■工作舉措與成效指標:

    (1)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

    A級指標:學校每學期分別向學生、教師、家長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不少于1次;

    B級指標:學校每學期分別向學生、教師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不少于1次;

    C級指標:學校每學期向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不少于1次。

    (2)心理輔導課的內容及效果

    A級指標:學校心理輔導課內容貼近學校學生需求,并形成完整的系列,教學效果明顯;

    B 級指標:學校定期(每學期不少于兩次)開展心理輔導課的公開研討活動,評價心理輔導課的效果;

    C 級指標:學校有心理輔導課課程計劃,并根據課程計劃開設心理輔導課,有開課記錄。

    (3)心理輔導室的專業工作

    A級指標:學校定期(每學期兩次)召開典型個案研討會,評價輔導效果;

    B 級指標:學校有完整的、年度心理輔導臺帳;

    C 級指標:學校個別心理輔導一案一表,有完整的輔導記錄。

    (4)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形式

    A級指標:學校利用心理檔案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B級指標:學校設立心理委員,及時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

    C級指標:學校設立心理社團,依托學生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及同伴輔導。

    (5)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及效果

    A級指標:學校師生關系融洽,校園生活滿意度高;

    B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濃厚,學生心理求助意識強烈;

    C級指標: 學校定期舉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6)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與影響力

    A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經驗在省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力,特色經驗受到省級以上媒體報道;

    B級指標: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鮮明;

    C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常規工作全面展開,效果明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

    (中小學校)

    2.督導評估承擔主體研究,包括什么機構組織督導評估、派什么人去督導評估、與現行教育督導評估承擔主體(教育督導室或督導處)的相關性。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導評估,應作為專項督導評估,由學校所屬地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負責組織實施。督導評估組人員構成應包括所屬地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與相關部門負責人、督學及督導員、教科研機構負責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及其它相關人員。學校的教育督導主體與現行教育督導評估承擔主體(教育督導室)一致。

    3.督導評估的實施及結果運用

    (1)督導評估的實施方式。

    A.學校自評。

    學校結合年度工作總結,每學年進行一次自評;學校自評應組織教師全員參與,并有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和社區、校外教育機構、共建單位的代表參加。學校應形成自評報告,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和上級教育督導部門。

    B.縣(市、區)督導評估。

    縣(市、區)教育督導評估按照三年一輪的原則要求,統籌規劃轄區內中小學督導評估的周期與數量。主要任務是:開展過程性的隨機督查,指導(參與)學校自評,了解學校自評過程和結論的依據,并判斷其可信度,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并形成書面評估報告,反映評估過程、描述評估結果、說明評估結論的事實依據,指明成績與經驗、問題與建議、重大問題限期整改的期限等,使學校明確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努力方向。評估報(下接第17頁)(上接第9頁)告主送被評學校,報送上級教育督導室,抄送有關部門。

    C.省市督導評估審查。

    采取隨機抽查形式,對縣(市、區)及其下屬學校教育督導評估的結果進行復查;誤差在5%以內的予以確認,誤差超過5%的不予認可。

    (2)督導評估的方法與手段

    督導評估方法:采用分級周期式的抽樣督導評估方法。即縣區教育行政部門所轄學校在三年內應受到縣區級督導評估一次。省市級評估可以五年一周期,即在縣區級督導評估的基礎上,在五年內對各類學校抽取不低于1/3的學校進行督導評估。縣區級督導評估中對已被省市級督導評估的學校在三年內可以不再重復進行督導評估。

    督導評估手段:采用“聽、看、訪、評”四步法的程式。

    聽:聽學校領導匯報,了解該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方法、措施以及經驗和效果??矗嚎船F場、看材料、看設施、看環境、看師生的精神狀態。

    訪:訪問師生了解情況。通過座談、填寫問卷收集相關信息。

    評:在聽、看、訪的基礎上作出綜合評價。評價要充分體現出督導評估的發展和導向作用。

    (3)督導評估的結果運用

    督導評估結果將定期公布,并納入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德育工作或有關學校的教育質量考核標準,或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德育先進單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文明單位”評審。

    A.經過督導評估后,認定一批“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睘榭h級、市級、省級三個層次。

    B.申報程序。

    縣級“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中學由學校申報,小學由中心小學(學區)申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市(地)級“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庇煽h級教育行政部門申報,市(地)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ㄊ校┘墶皩嵤┬睦斫】到逃冗M學?!庇墒校ǖ兀┘壗逃姓块T申報,?。ㄊ校┘壗逃姓块T審批。

    C.確認與頒牌。

    定期公布督導評估結果,并給經審批認定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闭筋C牌。

    第2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一、提高高校和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就高校管理者和教師來說,必須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尤其是要澄清兩種認識誤區與偏差:其一、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開設專門的課程,或僅將其作為應付檢查和評估而設置的浮動項目;其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認為沒有必要再另外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師資建設

    鑒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應在“寧缺毋濫”的總原則基礎上,將硬性要求(如專業、學歷、科研成果等)與彈性要求(如綜合素質、從事心理工作年限等)結合起來,選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專兼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接受系統規范的培訓,并將之納入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體系,這種培訓,不僅要在崗前進行,還要在實施過程中常態化、定期化,要重視對班主任、輔導員等相關人員、教師的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知識、技能培訓以及健全人格的培養,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

    三、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一)建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幫助學生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優化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態得以正常發展,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完善及人的全面發展,此目標應包含兩個層面:發展性目標和預防性目標。發展性目標側重于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心理品質的培養,而預防性目標旨在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從而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和積極健康的情緒。

    (二)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體系

    內容是目標的載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要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一般包括:情緒管理、人際關系、自我意識、壓力管理、職業生涯規劃、人格心理、生命教育、學習心理、戀愛與性心理等內容。其中,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學生認識、尊重、珍愛生命,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健康地提升生命質量,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與擴展。

    四、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形式

    (一)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

    首先,應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為全體學生開設規定學分和課時的統一的或有本校本地區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傳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論和心理調適技能。這是課程建設中最有效的途徑,它具有系統、干預面廣的優勢。其次,還應開設依據年級采取“分層目標”的選修課,不同年級各有側重點。此外,每所大學所處的地域文化特點、歷史傳承、招生群體都有很大差異,這些特色都可以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資源。

    (二)多種教學形式―理論講授課、活動體驗課、網絡教學課和熱點講座相結合

    在教學中需將學生“知、情、意、行”有機結合,除了傳統的理論講授課外,還應創設各種情境性的活動課程,如人際交往中的“盲行”,使學生體驗信任與被信任,體驗“用心”交流,讓他們在體驗中成長,在成長中感悟。其次、挖掘豐富的網絡資源,創設師生、生生間互動平臺,進行廣泛的立體化教學;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網站,開展參與式的特色活動、專題討論、網上答疑等,拓展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多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行為訓練法、小組討論法及角色扮演法等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但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學生情感和能力的培養,強調對課程的參與、體驗與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做到: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選取日常生活或熱門影視劇中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相應的理論分析、闡述和討論,注重案例教學模式多樣化;通過心理游戲、素質拓展、團體心理輔導等行為訓練,如在時間管理中創設“拒絕他人”的情境,讓學生學會說“不”,使學生更充分地了解自我;鼓勵學生就共同關心的話題暢所欲言、展開討論,實現師生和生生互動,使學生更具有多元思維和包容心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情境模擬、心理劇、案例再現等活動,使其形成正確認知,塑造正確行為。

    第3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治療的依從性;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74[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1(b)-137-02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患病率、復發率、致殘率均較高的疾病,是一種慢性遷延性疾病,該病的患病率占總人口的2%~5%,50%~80%的患者因復發而再次入院。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有意識清楚、自知力缺乏、病情反復發作、治療時間長等特點,因此,精神分裂癥治療的依從性非常差。而治療的依從性在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和預后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探討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筆者在2006年4~10月,針對精神科住院的6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并進行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對治療依從性的評估性調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6年4~10月,在江西省心理康復中心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8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其中,男性28例,女性40例;年齡18~55歲,平均29.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45例,高中及高中以上23例;精神癥狀已基本控制,已轉二級護理的患者。

    1.2評估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史,在病區與患者交流的方式,從4個方面評估患者治療的依從性:①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②對精神科保健知識的掌握;③能否安心住院;④服藥的主動性。并進行健康教育前后的對比。

    1.3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1.3.1健康教育的內容①根據精神分裂癥的心理特點如拒絕住院,否認有病,緊張恐懼,自卑感,對前途失望,心情復雜等進行心理干預,使之能夠安心住院;②介紹精神科疾病的有關知識: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的病態表現,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治療、預防及康復,啟發患者認識疾病,提高對幻覺、妄想等癥狀辨別力,增強對治療的依從性;③針對病因與藥物治療的的作用、堅持服藥的意義等進行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引導患者將病情好轉與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聯系起來,領悟藥物治療的效果,增強服藥的依從性;④康復期回歸社會的指導,生活技能的訓練;⑤對家屬的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癥的家庭護理、總結發病的規律、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⑥針對患者個體的情況、結合家庭情況和社交方式進行指導[1];⑦出院指導、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及健康教育資料。

    1.3.2實施方法由責任護士采取個案健康教育;掌握較強精神科專業知識的護士進行集體的健康教育;護士在平時操作時進行隨機的健康教育。

    1.4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進行Mann-Whitney檢驗、χ2檢驗。

    2結果

    健康教育前后的結果見表1,2。

    通過上表可以得出,健康教育前,患者對精神科疾病的知識等內容了解膚淺,內容單一,且比例較低,因此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很差;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患者對精神科疾病的知識等內容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因此能夠認識到治療的重要性,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明顯提高。兩者結果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

    3討論

    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是指特殊人群在疾病狀態下,進行與疾病有關的醫學與護理知識的教育。精神分裂癥尚無根治的辦法,但是,通過各種治療方法,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差,因而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反復發作,最終導致精神衰退,這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最可悲的結果。而如果患者的依從性高,是預防精神分裂癥復發最有效的辦法,這有賴于患者的自我管理[2]。健康教育可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信念的模式,正確的健康信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利于病情的穩定,因此,應重視患者的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差,主要是患者的自知力的缺乏,對精神疾病知識不了解,不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認為抗精神病藥物對身體有害,有“病恥感”,甚至有的家屬認為這不是病,是思想問題,是鬼神所致,也有的認為精神癥狀消失既可停藥,因此,聽不進醫生的意見,對治療是被動的。通過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的依從性增加,其原因主要是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認知,對精神科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而也就能安心住院,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了。

    患者的精神癥狀得到控制后,應及早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將精神分裂癥的防治知識教給他們,了解他們治療不依從的原因,并給予指導。健康教育的方式靈活多樣,切實可行,通俗易懂,做到因人施教。對于年齡大、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應反復多次、耐心講解,以身邊成功的例子現身說法,解釋現有的健康問題及注意事項。對于年輕的、文化層次高的,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全方位的健康問題,從原理、影響因素及預防保健進行宣教。教育者應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良好的職業素質,在實施過程中,醫護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充分尊重、理解、體諒患者,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家屬的支持、配合,健康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降低精神分裂癥的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建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干預措施[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5):474-475.

    第4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 腎穿;術前;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3(c)-132-03

    腎穿刺活檢全稱為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法,是腎臟病病理診斷的唯一方法。它在明確診斷、指導治療、判斷預后、探討臨床分型與病理分型的關系方面有重要作用。腎穿刺目前主要有兩種手術方式,一是開放穿刺腎活組織檢查法,一是經皮膚穿刺腎活檢法。前者因創傷較大,現多用于經皮膚穿刺失敗,或者得到的組織很小,難以確定診斷者?,F在國內外普遍采用經皮膚穿刺腎活檢法。但這種方法雖然創傷小,仍是一項有創性檢查,可發生多種低幾率的并發癥,如肉眼血尿,腎周血腫和感染等。患者在認識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增加緊張情緒,影響術中操作和術后康復。根據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循序漸進地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護理人員配置緊張,工作繁忙,經常宣教工作會流于形式,忽視患者是否接受,理解與掌握,加重術后護理的工作負擔,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針對這種情況,結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區比較完整系統的宣教內容和心理學的原理,進行了以下工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腎區2007年9~11月,在常規B超引導下預行經皮腎穿刺術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17~50歲,文化程度由小學到大學不等。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宣教方法

    1.2.1.1時間一般為手術的前一天。

    1.2.1.2方式①語言教育法。通過語言的交流,可直接傳輸知識,而且可以及時得到患者的反饋。②形體教育法。指導各種正確,形象直觀。③文字教育法。通過科室印制的宣傳資料,鞏固和擴大患者的知識面。④病例示范法。通過成功病例的現身說法,增強患者的信心。

    1.2.1.3三步走宣教方法首先進行評估。因為每個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價值觀念、家庭環境等的不同,他們對于宣教內容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需靈活地評估,制定適宜的宣教計劃,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評估方法有四種,①評估表。內容包括年齡、性別、職業、愛好、等一系列基本問題。②交談。通過語言交流來判斷患者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③宣傳資料。派發資料,讓患者閱讀,再通過詢問等方式考察其閱讀理解能力。④體格檢查。檢查其感覺器官有無障礙。然后分組,確定評估內容。通過評估,把患者分為三個等級,即接受能力強、中、弱,①接受能力強,在把基本內容宣教以后,適當加大宣教內容的深度,比如講解腎穿手術的過程,具體方法等。因為他們知識水平比較高,接受的能力和準確度比較好,而且對手術的想法也比較多,若宣教過于簡單,會讓他們過多猜想,焦慮,甚至產生不正確的理解。②接受能力中等,則把基本內容宣教,再加以簡單解釋,比如疼痛是由什么引起的。③接受能力差,把基本內容宣教完就可以了,使其能夠正確執行相關事項。可以告訴他們,有疑問就提出來。過多的解釋反而會讓他們記不住,不理解,適得其反。

    判斷標準:我們對20名患者在采集客觀資料后,采取以下標準評估、分組。

    接受能力強的分組標準:①中青年,文化程度大學以上,各感覺器官無礙,精神狀態可,思維正常。②中青年/老年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上,了解一些腎穿的基本內容。各感覺器官無障礙,精神狀態可,思維正常。③反應迅速,掌握知識很快,文化程度中學以上。

    接受能力中的分組標準:①中青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大學以下,各感知器官無礙,精神狀態可,思維正常。②老年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各感知器官無礙,精神狀態可,思維正常。③反應迅速,掌握知識快,文化程度中學以下。

    接受能力差的分組標準:除此外的其他人。

    針對這20名患者,根據其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方面判斷其接受能力(20人均按此評估方法):接受能力強7例,中11例,弱2例。

    最后,進行有步驟的宣教。因為內容煩瑣,加上患者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反應不一,宣教時應把宣教內容分時段逐步進行,以達到理想的宣教效果,減輕護理工作的負擔。①時段一。與醫生分工。當醫生跟患者交談手術事宜時,手術目的,方法及并發癥由醫生向患者交代清楚。②時段二。術前一天。A:上午。詢問患者,評估其對手術目的、方法及并發癥的了解程度,不足的地方再加以重申。交代練習呼吸操,正確手術臥位及床上大小便,并解釋。B:下午。檢查練習結果并交代當晚及明早事項。C:晚上。詢問病人,及時得到病人知情及心理反饋,以作出適當處理。D:術晨。由夜班護士督促患者進食軟食。E:白班工作。因當時本區一般安排在10∶00后進入B超室行手術,而8∶00~10∶00又是工作最繁忙時期,可能無法顧及患者;而患者在等待中不免焦慮,從而影響手術順利進行。故8∶00(床邊交班),8∶45(對藥后),9∶30(執行完成),這三個比較空閑時段,由責任護士巡視一次,安撫患者及家屬。

    1.2.2宣教內容

    1.2.2.1手術目的明確診斷,了解病理分類,指導用藥。

    1.2.2.2手術方法常規B超引導,經皮穿刺,取出小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應告訴患者,此操作創傷小、速度快,只有輕微疼痛。

    1.2.2.3手術并發癥①血尿。與穿刺傷口出血有關。②腎周血腫。與穿刺傷口出血有關。③腎區疼痛。穿刺口因創傷疼痛或是腎周血腫的表現。④動靜脈瘺。與穿刺損傷有關。⑤感染。⑥其他:如誤入其他器官。

    1.2.2.4按時間順序講解為了方便患者記憶,可按時間順序講解。術前1 d反復練習手術,即俯臥位;練習床上大小便。為俯臥位,講解時讓患者在床上,正確指導其臥位和屏氣方法。解釋這樣的是手術,穿刺是從后背進入;屏氣時腎臟固定,才能準確定位,不然會造成手術失敗。練習床上大小便是因為術后24 h都不可以下床,所有活動都要在床上進行,不然會帶來出血等并發癥。術前當晚作好清潔工作,如洗澡、洗頭、剃須等,因為術后1 d不能下床。術晨進食軟食,排空大小便。因為大便硬結,用力過大會造成傷口牽拉,出血。術中按要求擺好,放松心情。時間很短,不用過分擔心。緊張時肌肉僵硬不利于操作,而且配合也可能會失誤。放松心情,按要求做,就沒有問題了。術后注意事項:①絕對平臥6 h。手腳可以輕微活動,但腰部不要活動。必要時,如用便盆,腰部一定不能用太大力,稍稍墊起塞進臀下即可。6 h后可以在床上活動, 但不能下床。因為過早活動會引起出血等并發癥。②睡硬板床24 h。從回到病房開始計算,到第2天的同一時間才可以下地活動。③尿三杯檢查?;夭》亢?次小便分別要用一個小杯裝起,觀察有無肉眼血尿。④血壓監測。每30分鐘1次,測4次;然后改為每2小時1次,測4次;再改為每4小時1次,測3次。⑤病情觀察。A:疼痛。分穿刺引起的傷口疼痛和腎區血腫引起的彌漫性疼痛。前者無須過度焦慮,1 d左右會緩解,若持續整個腎區彌漫性疼痛,應告知醫護人員。B:腎區血腫的表現。如腰痛,下腹部疼痛,腰部出現包塊等。C:出血。觀察穿刺部位針孔及皮下有無出血。D:發熱。術后4次/d常規探體溫,若升高可能感染。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E:預防感染。連續3 d靜滴和靜注抗生素。F:泌尿系統的保護。鼓勵患者多飲水,勤排尿。因為畢竟對腎臟有創傷,多喝水,多排尿可以沖刷泌尿系統,減少阻塞和炎癥的發生。G:血尿。術后每次尿液仍需觀察一下顏色。若大量血尿,應懷疑動靜脈瘺等并發癥。

    2結果

    20例患者在術中配合積極,正確,情緒平穩對醫生的指導理解迅速,手術過程順利。除了可忍受的腎區疼痛外,無一例患者出現嚴重術后并發癥,24 h后均下床活動。他們對執行的操作及知識的掌握程度,見表1。

    從表1所顯示的結果可知,接受能力強的一組患者知識掌握比較全面,接受能力中的患者知識掌握得比較好,而接受能力差的患者能知道基本的知識。但對于圍手術期的配合和手術的順利進行,結果都是理想的。因此,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非剝奪患者的知情權,只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因人而異地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這種方法對于整個圍手術期的作用是積極的。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人的心理的發展是通過其認知結構的發展而實現的。當一個外界的刺激(例如文字、聲音、影像)經由感覺器官輸入,經由一連串的處理后,人們做出了對刺激的反應。而這“一連串的處理”,牽涉到兩個層次的問題,一個是知識是如何被儲存,以及儲存為怎樣的形式,也就是結構的問題。另一方面,知識是如何被運作,也就是歷程的問題。而結構和歷程就綜合成一個整體的認知系統。當正確的認知形成后,其意識行為和神經活動也會隨之改變。其中,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是統一的密切聯系的。識記是保持和回憶的前提,回憶是識記、保持的表現和結果。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而且除了可能發生遺忘外,還可能出現改變,導致獲得的信息被歪曲。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由于遺傳因素、家庭影響、所受教育及學生本人主觀努力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早在1895年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就發表了《個別心理學》一文,提出個別差異的性質和范圍[5]?;颊咴诮】到逃^程中,扮演著一個學生的角色,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渴求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因人而異,采取“評估-分組-宣教”的模式是符合個體的差異性的。

    本文20例患者在得到循序漸進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后,認知結構產生正確的變化,在正確的認知的指導下,其心理活動也相應有了改變,能比較平穩地應對手術應激原,從而行為也在心理的指引下,積極配合圍手術期的工作。明顯比以往常規教育的患者有如下優點:①能準確陳述手術目的、方法及并發癥,清楚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來配合整個圍手術期。②配合積極。如床上大、小便都能通過練習,在手術前完成床上大、小便。以前很多患者都不愿意術前練習,往往口頭上敷衍,結果術后回來不能解出大、小便,帶來很多不便。③術中配合準確。因為穿刺時要求患者屏氣,以前患者往往因為緊張,或是沒有掌握要領,結果對醫生的指導不得要領,帶來穿刺失敗。④術后能嚴格按要求制動,平臥,對醫護人員的要求都能準確做到位。比如6 h內平臥,以前患者都以為一點兒不能動,結果難以忍受,造成痛苦,如腰背手足因過度制動而僵硬、酸軟。

    3結論

    結合心理學的知識,對預行經皮腎穿刺活檢術的患者進行循序漸進的有系統,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對于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瑞氈.由一道物理試題引發的認知心理分析[J].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學會會刊,2003,(6):35-40.

    [2]馮正直.護理心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12-26.

    [3]陳秀娟.腎穿術前健康教育對患者焦慮影響的評估[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1(2):25-26.

    第5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協同護理模式;膀胱癌;泌尿造口;焦慮;抑郁;生活質量

    膀胱腫瘤約占人體惡性腫瘤的20%左右,在我國居泌尿系統腫瘤發病率首位。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運用協同護理模式對膀胱全切回腸代膀胱腹壁造口術患者進行指導。出院后半年后進行了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調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膀胱全切除,回腸代膀胱腹壁造口術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齡39~86歲,平均年齡(58.5±3.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50例,初中以下1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教。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協同護理模式,即護士、患者與家屬共同參與,協同完成術后患者護理的過程。①患者入院后主管護士通過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及其社會心理資料,評估患者及其家屬的教育需求,三者一起建立護理目標;②協同護理的內容:建立患者檔案:護士對患者要全面了解,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家庭狀況、心理狀態及患者疾病的認知程度等,建立患者檔案。認知護理:護士評估患者及家屬對疾病及術后造口認知程度,有針對性的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泌尿造口患者需終身攜帶造口袋的知識,指導患者如何處理和應對并發癥。護士與家屬協同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共同在生活上、心理上、生理上關心體貼患者。護士還要指導家屬如何排除其厭煩心理,使家屬成為患者的精神支柱和重要的支持者。飲食護理方面:管床護士與家屬根據患者情況協同制訂飲食計劃,達到即能保證患者營養需要,又不會給患者造成不便的目的。健康教育: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人工造口袋,怎樣清潔造口及其周圍皮膚,及時傾倒排泄物和更換清洗造口袋,每次更換造口袋時,用清水清洗造口周圍皮膚,自然涼干后,涂皮膚保護粉,切忌用消毒液刺激造口皮膚。鼓勵并指導患者及家屬協同掌握造口護理技術。

    1.2.2評估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時及出院后6個月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進行評估。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JQOL-74)進行評定,量表主要反映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共74個條目,分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4個維度20個因子,以100分計算,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定量表(JQOL-74)評分比較,見表2。

    3 討論

    3.1泌尿造口是治療膀胱癌的有效手段,造口的存在及造口手術引起的生理、病理變化導致了患者的軀體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狀態等改變。患者擔心的主要問題是造口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也有患者擔心造口給身體帶來的不適以及社會的接受和理解。造口對患者的肉體和精神都是一種打擊,在身體外形和自尊方面都是一種刺激。加之泌尿造口每天都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去處理,有些高齡患者自己不能獨立完成日常護理,需要家人協助,他們都很擔心影響家庭生活。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1]。管床護士鼓勵家屬理解患者的心理,提供對患者的直接幫助也成為社會支持的源泉。協同護理模式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同時也給予造口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使他們積極面對人生,恢復正常工作和社會生活,達到身心健康,從而也提高了生活質量。

    3.2協同護理模式改變了以往護士"灌輸"式的健康教育模式,重點強調護理人員、患者及家屬幾方面的協調作用。使護士角色不僅僅局限于一個治療實施者,更是一名健康教育指導者。向患者及家屬闡明主動參與健康護理的概念,使其從依賴性護理轉到自覺實施自我護理,引導膀胱癌患者建立自我健康維護行為。通過健康教育可以矯正患者認知曲解,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樹立自己能管理好造口的信心,有利于疾病恢復。協同護理模式充分發揮患者的自主性及自我護理的能力,培養患者及家屬最大限度地參與健康護理能力,提高了護理質量[2]。

    參考文獻:

    第6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2型糖尿?。谎“宸植紝挾龋桓深A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3(c)-0166-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the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edicine and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and one by one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pathway. 1,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diabetic knowledge,FBG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and 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 of glycated hemoglobin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1,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diabetic knowledge of pati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FBG,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path;Type 2 diabetes;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Intervention effect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參數變化與血管病變的關系研究表明,糖尿病有血管病變者與無血管病變者相比,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顯著升高[1]。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與血小板參數的相關性研究指出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后,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均下降[2]。血小板活化與糖化血紅蛋白密切相關,嚴格控制血糖可抑制血小板活化,預防血栓性疾病的發生[3-4]。近年來,健康教育路徑逐步在臨床應用,通過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能使教育的內容具有針對性、連續性和計劃性,讓患者有一個逐漸接受知識和參與的過程,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讓患者主動配合治療,有利于病情的控制,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索應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后對降低血小板分布寬度的影響,為降低或減輕心腦血管并發癥尋求有效的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5月于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齡36~84歲。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年齡≥30歲;③病情穩定,意識清楚,能看懂或回答問題;④患者自愿參與研究,便于隨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有嚴重并發癥者;②合并影響血小板參數的疾病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疾病、理化因素抑制骨髓、脾腫大等疾??;③服用影響血小板參數改變的藥物者,如肝素、抗甲狀腺素藥物等,阿司匹林除外;④不能留取血標本等其他情況無法完成實驗者[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實驗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2.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5例,初中、高中20例,大學及以上例5例;有血管病變患者32例。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3.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3例,初中、高中19例,大學及以上8例;有血管病變患者34例。兩組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入院后按疾病常規進行,一般在患者入院或出院時完成,患者有疑問時可咨詢醫務人員并給予以解答[6]。實驗組采用自行設置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通過問卷調查和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的評估,結合醫生的治療方案,由主管醫生和護理組長共同制定常規結合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7]。

    1.2.2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

    1.2.2.1準備階段 項目負責人組織科室全體醫務人員會議,介紹項目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明確科主任、護士長、護理組長、主管醫生的職責和任務,以取得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制定糖尿病患者健康問卷調查表、糖尿病防治知識水平問卷調查表、出院健康指導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實施表、糖尿病患者信息登記表、主管醫生對糖尿病患者監測表。

    1.2.2.2培訓階段 組織科室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方法、評估方法、表格填寫等,組織學習糖尿病??谱o理知識,對參與項目的醫務人員進行反復培訓和指導,做到能熟練掌握健康教育路徑的每個環節。

    1.2.2.3實施階段 責任護士把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飲食原則、運動、治療、自我監測、糖尿病并發癥防治知識、出院指導及出院隨訪等貫穿在健康教育路徑中,常規設定住院時間10 d,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加減,由責任護士每天按照路徑表的計劃和內容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執行后簽名,并每天針對昨日學習過的內容簡單進行評估,加深患者的理解和記憶,隨時解答不明確的問題。出院時責任護士發放一份愛心隨訪清單,詳細記錄出院所帶藥物的名稱、用法、時間、劑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及飲食和運動的要求,科室、主管醫生和主管護士聯系電話,出院后血糖自我監測記錄表、復診時間等[8]。表1為參照相關研究[6-7,9]而自行設置的健康教育路徑表。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1、3、6個月評估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水平、空腹血糖、血小板分布寬度,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6個月評估兩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糖尿病知識水平評價采用自行設置的糖尿病知識測試表,該量表共20題,每題5分,總分100分。血糖控制情況根據2007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進行評價(空腹血糖≤7.8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10]。血小板分布寬度的評價通過觀察教育前后血小板分布寬度是否較前降低和降低的程度進行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識水平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1、3、6個月實驗組患者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水平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1個月,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3、6個月,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3、6個月實驗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小板分布寬度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1個月兩組患者血小板分布寬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3、6個月實驗組血小板分布寬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日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節奏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呈上升、年輕化、城市化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阻止糖尿病病情的發展,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11-12]。血小板形態及功能異常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而血小板分布寬度的升高能特異性說明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環節[13],血小板功能的改變對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發展起重要作用[14],因此,降低血小板分布寬度能降低血管并發癥的發生或減輕血管并發癥的嚴重程度。

    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水平評分均較低,表明大部分患者糖尿病知識缺乏,對治療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實施了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常規健康教育后,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水平均有提高,但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考慮住院期間及出院后短時間內血糖的控制主要受藥物等綜合治療的影響;健康教育后3、6個月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分布寬度均有下降,且明顯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

    應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接受一系列有計劃、針對性、連貫性、內容完整的健康教育,彌補了常規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內容不完整性等不足,同時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溝通能力,使健康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實,從而加深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遵醫行為,有效持久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從而降低血小板分布寬度,最終達到了預防、早期治療和減輕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目的,可延緩糖尿病疾病進程、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節省費用具有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15]。因此,本研究提示實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是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有效護理措施,對糖尿病專科護理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石晶,趙敏,于素云,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參數變化與血管性病變的關系[J].臨床檢驗雜志,2007,25(1):58-59.

    [2]唐建東,李清楚,康志強,等.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與血小板參數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1, 27(3):267-269.

    [3]葛繁梅,高延慧,高雪梅,等.2型糖尿病血小板活化與血糖的相關分析[J].血栓與止血學,2009,15(5):213-215.

    [4]葛利麗.活化血小板在2型糖尿病中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5):1620-1621.

    [5]丁婉芳,吳超勇,謝李杰榮,等.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0,16(15):32,11.

    [6]付阿丹,魯桂鳴,楊靜,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0A):3268-3270.

    [7]廣躍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住院的糖尿病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3):105-106.

    [8]鄧潔清.臨床護理路徑在住院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860-861.

    [9]袁襯香.健康教育路徑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111-112.

    [10]項坤三,楊文英.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7:6-9.

    [11]逮振想,何志勇,魏紅.強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1,32(6):445-447.

    [12]田野.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4(8):37.

    [13]梁紅英,張淑玲,司徒瑞嫻.血小板分布寬度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變中的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0):44-45.

    第7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 手術  疼痛  護理干預

            術后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和修復過程的一種復雜的心理和生理反應。持續疼痛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變化,與疾病的轉軌有著非常密切關系。術后疼痛往往發生在麻醉清醒后,一般持續24-72小時,患者感到不適,會焦慮不安,影響休息和睡眠。疼痛若控制不佳,可導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統并發癥,不利于術后康復。鑒于疼痛對患者造成的多方面危害,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5生命體征。解除術后疼痛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以有效的緩解術后疼痛,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義。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選擇胃腸道擇期手術患者80例,其中胃癌根治術16例,胃十二指腸手術17例,腸梗阻手術21例,結腸癌手術12例,直腸癌手術6例。隨即分兩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歲;干預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8歲。對照組常規術后疼痛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有效的評估疼痛、完善健康教育、加強心理支持、提供舒適的治療休息環境、合理應用止痛藥物等)。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等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的方法

            1.2.1術前教育認知干預:加強健康宣教,護士以解剖學、生理學醫學知識為基礎,對每位手術患者在手術前一天進行相應教育,讓患者了解有關手術方面的情況,如麻醉方式、手術醫師、手術前的準備、手術的方法、術后疼痛產生的原因、時間、程度以及止痛措施。使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及術后疼痛對機體產生的不良影響,對術后鎮痛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吸煙的患者要勸其戒煙,防止術后因痰多咳嗽而加重疼痛。

            1.2.2心理干預  患者的負性心理,可加重術后疼痛[1],因此,加強與患者溝通,做好安慰及解釋工作,生活上關心、照顧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心理制訂相應的護理措施。術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患者對術后疼痛有控制感;術后及時止痛,以消除患者對疼痛的恐懼、焦慮和無助感,提高術后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

            1.2.3術前胃腸道準備的護理干預 術前充分的胃腸道準備,也是減輕胃腸道術后疼痛的重要環節。術前3日,要口服抗生素抑制腸道細菌;術前1d~2d根據醫囑服緩瀉劑,排空腸腔內積糞。術前1日囑患者進食全流食,術前12h禁食,6h禁飲。術前晚和術日晨用2%溫肥皂水給患者清潔灌腸,直到排清水無糞渣為止。術晨給患者下胃管和留置導尿管。以上均為減少手術并發癥和術后疼痛的重要措施。

            1.2.4疼痛的干預

            1.2.4.1術后的干預  術后病情穩定后,可取半臥位,減少切口的張力,改善呼吸循環,促進局部血供,減輕疼痛。任何臥位都要使病人感到舒適,舒適可有效地減輕患者的不適。

            1.2.4.2創造減輕疼痛的環境  保持病房環境安靜,嚴格控制探訪人數和時間。注意調整病房的濕度、溫度,防止光線直射患者臉部。    

            1.2.4.3音樂療法。根據患者的喜好選擇適當的音樂,使患者心情放松,可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感[2]。

            1.2.4.4觸摸。這是人際溝通時最親密的動作,是非語言交流的特殊表現形式[1],如與患者交流時可適時撫摸患者的手或頭。

            1.2.4.5按摩療法。對皮膚和皮下組織施以不同程度的按壓,以松弛肌肉改善循環。通過按摩療法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循環加快,促進致痛物質的吸收,提高局部組痛閾。指導患者全身循序漸進放松,平靜呼吸,解除軀體和全身肌肉緊張。

            1.2.4.6協助家屬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能幫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提高痛閾值        [3]。

            1.2.4.7藥物干預  患者有疼痛反應時要及時處理,不能讓患者忍受疼痛,以免引起血壓和心率的異常波動。術患者術后切口疼痛多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感覺開始恢復,切口疼痛逐漸加劇,尤以手術當天下午和晚間疼痛最劇烈,次日減輕[3]。當患者主訴疼痛時,護士要針對患者手術情況作相應解釋并細心檢查,排除加劇切口疼痛的其他原因,及時通知醫生做好處理。遵醫囑及時給予止痛藥物,減輕患者的疼痛感覺。

            1.3評估方法

            采用的評估方法是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測定疼痛,把疼痛強度用0~10級數字表示,并將其制成一個10cm的線形標尺。0為無痛,1~3cm為輕度疼痛,可耐受;4~6cm為中度疼痛,如跳痛、壓痛等;7~10cm為重度疼痛,妨礙正?;顒印2⒁?~4級評分, 評分高,疼痛明顯。向病人說明評估尺的用途及用法,告訴病人準確評估自己的疼痛是幫助醫務人員了解其疼痛的程度,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消除或減輕疼痛,在術后由護士詢問和記錄每位病人的疼痛程度、分別在術后12、24、72小時評估記錄疼痛的程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疼痛情況比較( 例%) 

             

            2.2病人滿意度評估(例/%) 

             

            3  討論

            疼痛不是單純的生理現象,而是心理、生理、社會環境和文化素質等多種因素影響的獨特主觀感受。胃腸道手術腹部切口較長,張力大,距離橫膈近,持續的呼吸運動可引起傷口疼痛,尤其是翻身、深呼吸、咳嗽時,傷口疼痛加劇,患者因此而出現恐懼,害怕翻身和深呼吸,所以選擇正確的可減輕切口張力,調節呼吸運動而減輕疼痛。護士為患者翻身時動作要輕柔,并要讓患者了解翻身及深呼吸的重要性,同時解釋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持續時間及消失時間,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強治療信心,并要求家屬積極參與,給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心理疏導及自我情緒調節是護士根據患者的心理反應與情緒加強引導,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在圍術期維持心理平衡。良好的溝通技巧能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減輕對疼痛的敏感性。音樂療法和放松技巧,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時改善患者的心境,提高對疼痛的應激性。優美的旋律可以刺激腦垂體釋放內啡肽而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并可調節神經系統,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從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蘇冬梅,范嬌娥,劉廣萍,等.實用疼痛護理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65-101.

    第8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婦女保健;效果

    婦科疾病嚴重危害女性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目前我國女性對婦科疾病的認識不夠。婦女保健對于降低孕產婦及圍生兒的死亡率,阻止傳染性性病的傳播,促進婦女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重要工作[1,2]。健康教育一般是通過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增強保健意識,促進人們轉變行為,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疾病目的的一項重要舉措。本研究對80例婦女開展了健康教育,探討了健康教育在婦女保健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10月來我院就診、體檢或咨詢的婦女80例作為調查對象,自制調查問卷。80例中年齡19~58歲,平均年齡(36.54±18.03)歲;已婚婦女55例,未婚婦女25例;大專及以上學歷24例,高中或中專學歷43例,初中及以下學歷13例。

    1.2方法 對這80例婦女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健康教育,包括制作并發放婦女保健宣傳材料,宣教材料內容設計常見的婦女保健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如:日常清潔方法、避孕節育的健康教育、妊娠期膳食知道、如何應對更年期等。開展婦女保健公益講座1次/w,邀請醫院婦科主任授課;開通婦女保健健康教育咨詢熱線。

    1.3 評估方法 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受試者婦女保健知識、行為和意識三個部分得分,每個部分共20個問題,計分1~5分,得分相加除于10計為該部分得分,滿分10分。分別于教育前、后各調查一次。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教育前后的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P

    2 結果

    教育前80例婦女在婦女保健知識、行為和意識測評上的得分分別為(4.41±2.20)分、(3.52±2.54)分、(4.28±2.18)分;教育后,80例婦女在婦女保健知識、行為和意識測評上的得分分別為(7.23±1.77)分、(8.33±1.09)分、(8.56±0.95)分,教育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分別為10.156、12.337、11、043,P

    3 討論

    本研究對80例婦女開展了健康教育,結果發現,教育后,80例婦女在婦女保健知識、行為和意識測評上的得分分別為(7.23±1.77)分、(8.33±1.09)分、(8.56±0.95)分,均顯著高于教育前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表明,對婦女開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婦女對婦女保健知識的理解,增強其保健意識并積極參與到婦女保健活動中來,對醫院婦女保健相關工作開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本研究中健康教育開展1個月,方法主要包括制作并發放婦女保健宣傳材料,宣教材料內容設計常見的婦女保健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如:日常清潔方法、避孕節育的健康教育、妊娠期膳食知道、如何應對更年期等。每周開展一次婦女保健公益講座,邀請醫院婦科主任授課;開通婦女保健健康教育咨詢熱線。通過開展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婦女對婦科檢查、生活方式轉變、合理飲食等的認知度。隨著婦女對婦女保健知識了解的深入,促進了婦女對婦女保健重要性的認識,反過來又促進其主動去學習婦女保健知識,培養了她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從而積極引導她們采取正確健康的行為[3,4]。

    婦科疾病嚴重危害女性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據報道,近年來我國婦科疾病的發病率高達60%,其中乳腺癌、陰道炎、宮頸炎、附件炎等最為常見[5]。而有研究認為,對婦科疾病做好早期的篩查、診斷和治療可以盡早對疾病做出診斷,對于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的意義[2,3]。特別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婦女保健也越來越受到重視?,F代婦女對婦女保健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合理飲食、衛生保健、心理保健以及孕期營養等知識的需求以及日益增強的自我防護保健意識和優生優育的需求。以治療為主傳統婦女保健工作已經不能改滿足現代婦女對婦女保健的需求,而加強健康教育在婦女保健工作中受到重視[2]。以預防保健服務為主新型婦女保健模式必將逐漸普及,服務范圍也將從醫院逐步的擴展到社區,逐步發展為全社會的服務[1]。

    人們對疾病威脅的認識的加深可以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對健康行為的采納度。健康教育以人為中心,以教育為重點,雖然健康教育的實施,人們對婦女保健知識的了解,提高了婦女的保健意識,積極引導其采取正確健康的行為。另外,健康教育是一項具有社會性特點的綜合性工作,除了調動有關單位部門積極參與外,還應該充分發揮地區各縣鄉村婦聯以及各大傳媒的強大力量。通過對基層婦女干部的健康教育培訓,使其掌握基本的健康教育方法和知識,擴大基層健康教育人員數量的同時,可以提高其綜合素質,讓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參考文獻:

    [1] 林毅途,楊春霞,麥健飛,等.健康教育在婦女保健中的作用研究[J].河北醫學,2012,18(6):855-857.

    [2] 王秀云.健康教育在婦女保健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6):318-318.

    [3] 曾麟,吳其英.健康教育在婦女保健中的作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0):196-196,197.

    第9篇:健康教育評估方法范文

    1.1對象

    選擇2011級護理專業兩個班共計98名學生,其中男生18名,女生80名。將兩班隨機分組,1班50名學生為實驗組,2班48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課程設置、學習成績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法,以病例為載體,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設定問題為引導。授課前展示病例、設定問題引出新課,將課程內容按照護理程序講授完畢,學生對之前設定問題進行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匯報結果,教師再對學生的討論予以評價。

    1.2.1健康教育路徑表設計

    筆者結合外科護理學課程內容特點,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入院、手術及出院3個階段,并制定各個階段的健康教育知識內容。

    1.2.2教學實施

    (1)課前準備:①成立外科護理教學組,教師共4名,其中1名為實驗教師。任課教師主要負責健康教育路徑表的設計及課程內容開展;實驗教師主要負責教學設備、環境準備與專業技能操作指導。課前4名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討論課程內容、課程環節及操作細節等。②在實驗組授課時,將學生分組(6人一組)。每組設3名學生為“病人”組,3名學生為“護士”組。③授課前發放健康教育路徑表,任課教師列出課程開展所需相關知識清單,安排學生利用健康評估教材、圖書館資料及網絡視頻等學習相關知識。④利用課余時間,4名教師對“病人”組和“護士”組分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和指導,將護理評估方法予以梳理,讓學生明確護理操作手法及病理學意義。(2)教學過程:課前學生分組,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展示病例,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病人入院—手術—出院為時間流程,以角色扮演為主要形式,以開展健康教育為主要手段進行。①“護士”健康知識指導:每位護士對3位“病人”同時進行健康知識指導,每組共完成3個周期;②“護士”評估操作:“護士”與“病人”一對一,每位“護士”對“病人”進行操作,另外兩位“病人”隨旁監測,待護理操作結束后,換其他兩組依次進行,一次完成3個周期。3個周期結束后,學生進行角色對換。雙方對彼此在健康知識指導或操作中出現的失誤進行記錄,4名教師進行現場指導、糾正及評價。

    1.2.3效果評價

    根據課程及學生特點自行設計問卷,在課程結束后,對兩組的教學效果以問卷調查和閉卷考試方式進行評價。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習興趣(4條)、團隊合作能力(2條)、溝通能力(1條)、操作能力(2條)、思維能力(4條),共5個維度13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5分為滿意,4分為較滿意,3分為一般滿意,2分為不太滿意,1分為不滿意?,F場共發放9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荚嚲捎瞄]卷形式,采用百分制,共25題,每題4分。

    1.2.4統計學方法

    將理論考核成績及調查問卷結果輸入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實驗組理論考核成績及格率為93.8%,對照組為80.8%,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3討論

    3.1應用意義

    健康教育是一門涉及醫學、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等多學科的邊緣學科,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承擔著教育者的角色,必須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與相關技能。而臨床上部分護理人員缺乏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知識,影響其深入、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而這對病人的病情改善是不利的,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國內學者將臨床路徑這一工作方法應用于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中,使護士的健康教育程序化、目標化、具體化。張國娣等研究表明,通過流程化的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為病人提供幫助,契合了病人渴望獲取醫學知識的心理,融洽了護患關系,增加了護患雙方的互動性,提高了病人滿意度。健康教育路徑表的實施不僅需要護士在臨床工作中不斷練習與實踐,而且也需要護生在校學習護理專業課程中體會與練習,便于日后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外科護理學專業性較強,與學生以往所學知識聯系緊密,學生普遍覺得理解及記憶知識有困難,學習興趣不高,教師課堂組織困難,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專業課的學習。將健康教育路徑表引入外科護理學教學中,不僅是護士工作方法、教學方法的嘗試,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操作能力,最終提高外科護理學教學質量及學生的臨床適應能力。研究結果表明,將健康教育路徑表引入外科護理學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3.2應用優勢

    3.2.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整體護理觀念

    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于提出問題給學生,接收學生答案,并和標準答案進行比較,給出評判。教師看似在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質是學生在按照教師設計好的問答模式尋找標準答案,學生沒有自己的空間想象。本研究將健康教育路徑表引入教學中,一方面使學生能夠了解到目前臨床護士進行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另一方面,健康教育路徑實際上就是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表和計劃表。學生結合病例進行分組活動時,通過整合護理知識來對“病人”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不僅保證了時間上的連續性,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整體護理觀念。

    3.2.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外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非常突出。部分教師采用了以多媒體教學為框架的傳統教學,即以講授為主要形式,以多媒體替代板書和模型進行教學。即使在授課過程中使用病例,絕大多數也是以病例為載體來展開新課,講授結束后再針對病例進行分析。如今在教學中引入健康教育路徑,不論是“護士”還是“病人”,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學。3個周期結束后的角色對換,更保證了學生對所有知識的全面掌握,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在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還增強了合作意識。

    3.2.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護患溝通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演示、角色扮演等為學生創造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的實踐機會,提高其語言和非語言交際能力。本研究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徑表,可指導護理人員按計劃和時間向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逐項落實,以防遺漏,克服了以往健康教育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此外,由于存在真實的“病人”,在分組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能理解“病人”就醫時的心理狀態,并結合情境思考解決護患溝通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同時在實踐中也鍛煉了非語言溝通的技巧,如眼神、手勢等,為學生以后走上臨床崗位進行護患溝通做好準備。

    3.2.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護理實踐能力

    由于外科護理本身的專業性,在校開展外科護理專業操作很少甚至沒有,以致學生對于外科護理的操作了解甚少。如今將健康教育路徑表引入外科護理學教學后,由于“護士”需要對“病人”進行護理評估操作及功能鍛煉指導等,學生需要通過技能培訓掌握必要的專業操作,不僅理論水平得到提升,而且實踐能力也得到提高。

    3.3小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天天澡天天添天天摸97影院|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午夜丁香婷婷| 五月婷久久麻豆国产| 草草浮力影院|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蜜乳a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通州区| 扶沟县|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浦城县| 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卡| 亚洲精品拍拍央视网出文|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免费婬av片在线观看|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a| 在线看片人成视频免费无遮挡| 免费观看黄网站| 亚洲成av不卡无码无码不卡|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a| 久在线精品视频线观看| 99热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美利坚| 在线观看无码一区二区台湾|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蜜臀|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国产乱论视频| 天天上天天添天天爱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