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花卉藝術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藝術設計;繪畫基礎;教學;評價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美術高考熱”不斷升溫,每年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日趨增加。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全國各大??圃盒R布娂娫鲈O藝術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但對于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和已經進入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不能簡單地把設計專業等同于繪畫專業,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繪畫基礎教學方面,不能輕易認為用繪畫造型可以替代藝術設計中的造型基礎,從而忽略藝術設計造型基礎的獨特個性。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定位的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素描、色彩,是所有學習美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繪畫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把它們作為基礎繪畫教育課程,有我國多年藝術教育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素描、色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但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很難把基礎繪畫課和設計專業結合在一起,只注重繪畫寫生和技法的訓練,而忽視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牽制了學生設計思維的發展。在過去,我們的藝術教育強調基礎,強調繪畫功底,在這種情形下著實培養了一批批寫實功夫和藝術表現力過硬的畫家,以至于這些畫家至今還陶醉于花費數月表現一個比真的還真實的手工繪畫作品的滿足感受中。現在的書店里,我們會經??吹揭恍┧孛琛⑸蕰幻麨椤罢幃嫹ā⒄幏懂嫛钡淖终Z,難道除了他們的畫法外,其他人的繪畫風格都是旁門左道嗎?何謂“正規”,藝無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風格,即是走到了終點,接下來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這樣藝術才能進步,我們才能創新。如今是一個數字技術、多媒體影像可以輕松去復制作品,可設計藝術卻不能去重復、去拷貝,因為設計追求的是原創性和創新性;目前我們的創新設計、原創設計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設計相比顯得有些滯后,看看近年來一些產品造型專業的萎縮狀況,一些大型的優秀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國外的設計師即可而知。我們的一些設計師的創造力相對就顯得有些蒼白,這是不是過分強調基礎忽視創造力培養的結果,是不是所謂“正規”的繪畫基礎教育造成的?這就需要每個從事設計藝術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們的“繪畫基礎”和功底的了。
過去,我們傳統的素描、色彩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物體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調子、質感、體積、透視關系等方面的要求。這在傳統繪畫教學中能體現出其合理的教學目的性,因為那畢竟是在培養畫家;但在現在的設計教學中如果還過分強調虛實、強調素描明暗調子,而忽略藝術設計教學目標的目的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花上過多時間去進行追求光影的虛實和物象的體積、質感的表現時,會不會覺有些得太奢侈,會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既然我們培養的是設計人才,而不是畫家、藝術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對著物象去表現、再現,對著石膏像磨來磨去,會使我們學生失去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更談不上創造、創新了。所以把傳統的繪畫基礎課放在課下,把能培養學生快速造型的設計素描、設計速寫、設計色彩放在教學首位,不失為一種目的明確的基礎訓練。
關鍵詞:傳統繪畫藝術 現代藝術設計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要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繼承,善于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達到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藝術設計方面我們也還是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藝術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構成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深鎖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入。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繪畫造型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于發展中國藝術設計。下面就從這個角度進行一定的剖析。
遠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繪畫的胚胎,從已由仰韶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期所產生的彩陶藝術所描繪的魚紋、人面紋及花葉紋等裝飾圖形,至明清時期的文人繪畫,我們會發現從原始社會的圖形符號一直到封建社會晚期的各類繪畫藝術,總有一些永恒的主題,而在這些主題之中,“形”的表現往往是中國歷史藝術家借以傳情達意的一種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畫論所說的“以形傳神”、“借物詠志”。中國畫藝術家在表現某一種自然物象時,更多地是注重與“形”所蘊涵地精神意義,而不是對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態的外形模寫。正因如此,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自然物象的描繪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將自然物象之形抽象為一種圖式化的符號語言。
一、攝影技術與現代繪畫藝術之間的內在關聯
(一)攝影技術與現代繪畫藝術之間存在的藝術共通性
攝影技術與繪畫藝術都是有效進行現實生活表達的藝術形式,受眾在進行攝影作品的欣賞以及繪畫作品的鑒賞時,都需要通過藝術語言向受眾傳達視覺形象,攝影技術與現代繪畫技術都是對現實事物某一固定瞬間或形態的展現,受眾能夠從自身的主觀感受中感受到明確的畫面和事物。同時,攝影技術與現代繪畫技術都是一種平面化的藝術表現形式,相較于其他藝術表現形式而言,不具備立體性的表現特征。
(二)攝影技術與現代繪畫藝術之間存在的藝術差異性
攝影技術與現代繪畫技術之間雖然存在藝術共通性特征,但是二者也具有藝術的差異性特征:其一,兩者進行藝術創作的應用器材存在較大的應用差異,繪畫藝術采用的創作工具發展歷史較為久遠,因而其創作題材的不同會進行不同的工具選擇,而攝影技術的發展主要依靠的則是現代化的攝影技術裝備,將現代社會的電子科學、光學等內容進行綜合的技術應用;其二,二者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現代繪畫藝術更重視對創作者個人創作思想以及思維意識的表達,創作者可以通過繪畫技巧的應用將個人的思想進行隨意性的繪畫或者刻意性的意境營造,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個體性,而攝影技術的應用則更重視對實際生活場景的記錄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表現,使其藝術形式能夠體現出一定的隨機性和目的性,能夠通過技術應用反映現實事物的真實面貌;其三,攝影技術應用于現代繪畫藝術在創作場景要求中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現代繪畫藝術的創作者在進行畫面創作時,對場景的要求度不高,創作者既可以進行個人記憶中一個場景的勾勒和描繪,也可以對當下的場景進行藝術再創作,不同的創作風格會體現不同的藝術表現效果,攝影技術的應用若要體現更好的表現效果,對場景有較高的要求,甚至還會根據實際的應用需求對場景進行后期的處理和加工制作;其四,攝影技術與現代繪畫藝術的創作過程存在差異,攝影技術的應用和創作在某個瞬間便可以完成,而現代繪畫藝術則需要依靠創作者的主觀創作思想,有的創作作品可能一氣呵成,而有些作品則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完成創作。
(三)攝影技術與現代繪畫藝術之間存在的內在藝術關聯性
攝影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是在繪畫藝術的認知基礎之上產生的,其藝術審美的驅動力來自于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很多攝影技術的作品創作,都是受到某些繪畫創作風格的影響而針對性地對攝影場景和構圖形式進行設置,或者進行后期處理,而形成預期的表現效果,比如:古典主義創作風格的繪畫藝術表現形式便對現代攝影的古裝風格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攝影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也在不同程度上豐富了現代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創作風格,很多畫家在進行現代油畫的創作時都會通過攝影技術的應用將某一創作場景定格,進而對攝影作品進行自主再創作過程,在畫面的某些細節方面的表現能夠體現出記憶創作方法不能夠表現的創作效果。攝影技術更多的是重視光和影的視覺處理,現代繪畫藝術的創作者善于通過攝影技術的應用來獲取藝術創作靈感,對其中的視覺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對其進行整合應用,從中捕捉有利的創作素材,使繪畫藝術表現出真實的藝術表現效果。對攝影畫面進行繪畫藝術再創作的過程,需要畫家具備相當的藝術功底和創作能力,也需要畫家對藝術元素有自己的認知和感悟,并且具備獨特的自我表現風格,反之,如果畫家缺乏自我表現風格和深刻的理解能力,會導致繪畫藝術作品的創作失去藝術靈魂和生命力。攝影技術的應用可以為現代繪畫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但不能一味地對其進行復制,攝影技術能夠使繪畫創作者的藝術表現力得到巨大的促進。
二、攝影技術對現代繪畫藝術的影響
早在19世紀攝影技術誕生初期,很多繪畫創作者產生了不安和恐慌的情緒,擔憂攝影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進步會將繪畫藝術逐步取代,主要是因為攝影技術能夠使平面藝術形式達到更為真實的視覺體驗,同時能夠實現受眾對于事物的重塑和固化狀態的愿望。這種優勢使繪畫藝術再現現實的應用價值逐漸削弱,特別對于寫真繪畫,攝影技術只需要在幾秒之間便能夠對任務的姿勢和表情等內容進行固態表現,而傳統繪畫藝術則需要寫真對象保持同一姿勢和表情相當長的時間來配合創作,畫家在攝影技術應用的壓力影響之下,為探索新型繪畫的表現途徑和應用價值,現代繪畫藝術應運而生。現代繪畫藝術更趨向于畫家進行自我情感表達的藝術創作形式,攝影技術在民眾生活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拓展,其應用價值也逐漸提高?,F代繪畫藝術為迎合現代受眾的審美和應用需求,其藝術表現性以及審美需求也逐漸提升,有效地促進了繪畫藝術審美潛力的提升。攝影藝術的發展也使現代畫家的創作理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攝影藝術既有效地豐富了現代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同時也給其帶來了更多的視覺應用元素,使畫家的繪畫技巧以及表現技法等能力實現綜合提升,進而表現出與攝影不同的表現風格和畫面效果,并在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趨勢愈發明顯的今天,逐漸形成現代繪畫的藝術流派。攝影技術的應用為畫家進行藝術創作拓展了新的觀察視角,拓展了其藝術創作視野,使畫家能夠用獨特的藝術視角去感受世界,攝影技術能夠實現對事物的動態、間歇性記錄,使畫家能夠在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表達狀態中對事物有更為深刻的體會,進而形成嶄新的繪畫語言表現形式。現代繪畫藝術的產生是在攝影技術的發展態勢下形成的,同時又借助于攝影藝術的力量形成了更深層次的提高和發展。
三、攝影技術對現代繪畫藝術發展的作用
(一)攝影技術使現代繪畫藝術的社會應用價值發生轉變
傳統的繪畫藝術形式只是作為社會上層人士進行觀賞的藝術作品,其在社會價值和應用價值的層面是非常有限的。在攝影藝術的應用和普及之后,人們對于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同時對于藝術應用的需求也逐漸提高,現代繪畫藝術為實現與現代藝術受眾的應用價值和藝術審美需求相契合,逐漸形成了藝術生活化的發展趨勢,拉近了現代繪畫藝術與生活現實之間的距離,進而奠定了穩固的受眾基礎,促進了其社會應用價值的實現和轉化。
(二)攝影技術的應用使現代繪畫藝術的審美功能更加凸顯
如今,公眾的藝術審美品位逐漸提高,傳統的繪畫藝術在民眾生活中的主要藝術審美功能隨著攝影技術的應用途徑的拓展不斷發展,現代繪畫藝術失去了原本的畫面記錄和展示功能,純藝術化的發展趨勢成為現代繪畫藝術的主要發展方向。畫家進行繪畫創作更多地體現的是其創作思想和創作感受,使作品賦予更多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內涵,使其繪畫審美表現特質更具藝術性和人文性特點,繪畫自身的審美功能也更加凸顯。
(三)攝影技術的應用使現代繪畫藝術的藝術觀念發生變化
繪畫藝術的發展也需要根植于社會的土壤,在社會應用層面有其存在的價值方能夠實現其傳承和發展,傳統的繪畫藝術能夠具備廣泛的應用價值,因而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經歷了快速的發展時期。但是隨著攝影技術的誕生和應用,其發展速度逐漸減緩,同時面對藝術應用市場的沖擊,繪畫藝術創作者對自身的藝術創作理念不斷進行革新,進而產生了現代繪畫藝術流派,同時體現其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價值。攝影技術的發展使現代繪畫藝術的創作素材更加豐富,現代繪畫藝術也實現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現代繪畫藝術為實現更高的發展目標,也對其生存理念進行了革新,能夠主動迎合現代社會的應用需求而進行創作思想的轉變,使藝術重新根植于社會的土壤中,對于推動現代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攝影技術豐富了現代繪畫藝術的視覺語言
繪畫藝術需要借助視覺表達語言來進行創作思想的傳遞和交流,攝影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具象事物的表達更為逼真,產生較為強烈的視覺影響力,現代繪畫藝術在這一方面難以與攝影技術相媲美,因而繪畫藝術的創作者進行創作思維的革新,更加重視繪畫藝術的本質性特點和藝術性特點,增強繪畫技巧的應用,進而形成更為豐富的視覺符號語言,給受眾帶來更具感染力的視覺傳達效果。
四、結語
攝影技術是基于繪畫藝術的畫面記錄功能而產生的技術應用方式,而現代繪畫藝術流派以及發展趨勢則是在攝影技術應用背景下產生的,攝影技術能夠為現代繪畫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創作元素,促進其創作理念的實現和藝術應用價值的不斷革新和進步,攝影技術的應用也需要對現代繪畫藝術中的藝術表現性等特點進行學習,進而實現攝影技術和現代繪畫藝術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淮.新媒體藝術對中國當代油畫的影響——評《當代中國油畫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7(1).
[2]胥碧,余勝泉.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大學生深度學習研究——以“攝影技術與藝術”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6(4):48-54.
1繪畫藝術的表現特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繪畫也在不斷發展,在當代社會中,藝術繪畫與設計表現聯系也更加密切了,藝術繪畫的表現力是強大的,它將繪畫者復雜的思想情感平面的表達在紙張上,利用多樣的繪畫表現形式表達出來。形式的多樣性也將藝術作品表現的更加豐富多彩。設計表現則是設計者傳達設計理念的手段,它將設計師現實功能與需求加以結合,利用繪畫表現成圖紙的形式與使用者溝通,它的藝術形象是具象的、是可行性的創作。
2設計的藝術表現形式
設計既是描述設計形象的語言形式,也是交流設計的有效手段,為設計而表現是研究表現方法和技巧的本質目的。設計表現已經成為設計師收集資料、訓練觀察能力、深化設計素養、提高審美修養、培養創作激情和迅速表達設計構思的重要手段。
3繪畫藝術與設計表現的共性
藝術繪畫與設計表現同樣都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反應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態。
3.1從發展史來看
從繪畫藝術與設計的發展史來看,繪畫是設計的源泉和基礎,而設計也隨著繪畫的發展而茁壯成長,設計的發展離不開繪畫藝術,而繪畫藝術也結合一些設計表現在共同進步。繪畫藝術是忠實于客觀物象的自然形態,對客觀物象采用經過高度概括與提煉的具象圖形進行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是對現實對象的濃縮與精煉、概括與簡化,突出和夸張其本質因素。
3.2從市場價值看
繪畫與設計在現代商品社會中均具有市場性。二者是藝術,更是從事他們的人賴以生存的手段。馬克思的經濟政治學觀點讓我們了解:欣賞性也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它通過這種使用價值來實現自身的價值。繪畫雖然不依附于商品,但它依附于市場,也是根據市場和人類的精神需求來調整自己的方向和題材。設計的市場性則體現得更加明顯,它需要根據客戶的意愿、思路進行設計以達到宣傳、推銷商品的目的。所以繪畫與設計都具有市場性。
4繪畫藝術與設計表現的不同
從某種意義上它們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但是它們所面向的社會而使他們在本質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和本質的區別,藝術是充滿感性的、而設計則是理性的,是有嚴格邏輯的。
4.1從工具材料看
繪畫作品所表現的空間結構是半封閉的,除了縱深可以是無限的。在繪畫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繪畫大師們利用不同的材料、加入一些復合工具材料或廢棄的工具零件,制作出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
對于設計表現的工具材料,根據表現的形式也有所區分,以圖形為主的設計表現主要用到紙、筆、上色工具及繪圖工具等;進入21世紀人們運用不同的材料工具、運用光學、聲學、環境、健康、美觀等因素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嶄新的設計時代。
4.2從內容上看
繪畫藝術的內容主要來源于繪畫者的親身經歷和情感,當人們在賞析一幅繪畫作品時往往都被動的投入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中,品味不同的情感。所以繪畫藝術的內容是抽象的,結合現實生活來創作不同的作品。
設計表現的內容是根據人們需求而創作的,它具有客觀性。不同的設計所表現的內容是不同的。設計表現的內容會根據不同的民族、時代、年齡、社會背景及時間而轉變的。所以設計表現的內容必須是符合大眾審美及真實存在的。
4.3從構圖上看
藝術繪畫的構圖是多樣化的,繪畫構圖是一種比較復雜,而且難度比較高的知識和技巧。然而,它又是繪畫實踐所不可回避的。繪畫構圖便是運用點、線、面、形狀、明暗、色彩、空間、透視等,通過不同的內容可以變化出無數的構圖形式。
而設計表現的構圖形式大多數是相對固定的,設計表現的構圖在實踐上有著以下的美學構圖方式:井字形構圖、十字形構圖、黃金分割、對角線構圖等。所以設計表現的構圖是需要衡量的,是符合人們的審美觀,不需要夸張、變形。
4.4從藝術價值看
繪畫作品主要是滿足人類精神世界的需求,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審美情趣,從而推動社會文化的發展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而設計主要是滿足人類物質生活的需求。它是一種實用藝術,是設計作品制作完成之前的意向圖,是設計過程中與現實相連所表現的一種手段。
5繪畫藝術與設計表現的融合性
現代的藝術設計即強調功能的使用價值,又包含審美意義上的視覺形式,它綜合了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進而成為一種文化方式。設計表現與繪畫藝術同時都是一種源于生活的文化,所以繪畫藝術與設計表現都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設計表現來源于繪畫藝術,繪畫藝術與設計表現的結合使藝術領域更加多元化。
【論文摘要】正確處理傳統繪畫基礎和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關系,強調藝術設計繪畫基礎教學的目的性。在藝術設計的繪畫基礎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運用恰當的評價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科發展更規范、更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藝術設計人才。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美術高考熱”不斷升溫,每年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日趨增加,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全國各大??圃盒R布娂娫鲈O藝術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但對于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和已經進入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不能簡單地把設計專業等同于繪畫專業,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繪畫基礎教學方面,不能輕易認為用繪畫造型可以替代藝術設計中的造型基礎,從而忽略藝術設計造型基礎的獨特個性。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定位的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素描、色彩,是所有學習美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繪畫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把它們作為基礎繪畫教育課程,有我國多年藝術教育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素描、色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但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很難把基礎繪畫課和設計專業結合在一起,只注重繪畫寫生和技法的訓練,而忽視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牽制了學生設計思維的發展。在過去,我們的藝術教育強調基礎,強調繪畫功底,在這種情形下著實培養了一批批寫實功夫和藝術表現力過硬的畫家,以至于這些畫家至今還陶醉于花費數月表現一個比真的還真實的手工繪畫作品的滿足感受中?,F在的書店里,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書籍被命名為“正規畫法、正規范畫”的字語,難道除了他們的畫法外,其他人的繪畫風格都是旁門左道嗎?何謂“正規”,藝無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風格,即是走到了終點,接下來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這樣藝術才能進步,我們才能創新。如今是一個數字技術、多媒體影像可以輕松去復制作品,可設計藝術卻不能去重復、去拷貝,因為設計追求的是原創性和創新性;目前我們的創新設計、原創設計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設計相比顯得有些滯后,看看近年來一些產品造型專業的萎縮狀況,一些大型的優秀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國外的設計師即可而知。我們的一些設計師的創造力相對就顯得有些蒼白,這是不是過分強調基礎忽視創造力培養的結果,是不是所謂“正規”的繪畫基礎教育造成的?這就需要每個從事設計藝術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們的“繪畫基礎”和功底的了。
過去,我們傳統的素描、色彩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物體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調子、質感、體積、透視關系等方面的要求,這在傳統繪畫教學中能體現出其合理的教學目的性,因為那畢竟是在培養畫家;但在現在的設計教學中如果還過分強調虛實、強調素描明暗調子,而忽略藝術設計教學目標的目的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花上過多時間去進行追求光影的虛實和物象的體積、質感的表現時,會不會覺有些得太奢侈,會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既然我們培養的是設計人才,而不是畫家、藝術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對著物象去表現、再現,對著石膏像磨來磨去,會使我們學生失去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更談不上創造、創新了。所以把傳統的繪畫基礎課放在課下,把能培養學生快速造型的設計素描、設計速寫、設計色彩放在教學首位,不失為一種目的明確的基礎訓練。
關鍵字:基礎繪畫;學習
當下的藝術設計專業以實用性強、就業范圍廣,在新興專業中比較熱門而居各高校中的首位。在這一專業中,尤其是針對電腦的操作,軟件的升級更加的人性化,越來越多的學生認為只要把電腦軟件學好了,基礎差,甚至沒基礎是沒有關系的,短期發展,看起來這完全沒有問題,是可以做設計的,長期這樣一種狀態而言,難成大器。設計的好壞,最終結果會回歸到傳統的這個問題,那就是基礎。要想設計出更好,更加經典的設計作品,就必須得回歸傳統,從基礎繪畫入手,培養我們這些方面的能力。
一、學習基礎繪畫的方向性
設計類專業的同學在大一進校門時都會接觸一個階段的基礎繪畫的訓練,主要以素描、色彩為主。而這些課程在不同的專業已經有了一些方向的轉變和延伸,以便能更好的為后期的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服務。素描,包括人物素描、設計素描兩大類,一些專業還會有速寫課程,這些都作為一個基礎中的基礎課程來學習。主要培養我們的造型能力、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及創意思維能力。色彩課程方面,不同的專業傾向點不同,有靜物色彩、風景色彩等,主要培養色彩的修養及表現力,為后期專業的色彩認知做準備。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對美術史上的經典作品的學習及平時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融合在整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了。認識到課程的學習目標,我們便有清晰的畫畫方向,也會增強我們對基礎繪畫的正能量,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具體從觀察方法,造型能力、創意思維能力、色彩的修養及審美的提高五方面來具體分析學習及掌握的方向。
二、科學的觀察方法
培養成創新實用型人才是設計類專業當下的目標。創新實用型人才首要培養的是我們的觀察能力,怎么來觀察,怎么去認識,影響到你的作品,也決定了日后的創作角度,我們需要用正確的觀察方法來觀察對象,并且需要培養我們整體觀察的能力。因此,觀察方法很重要。有了觀察能力,我們就能從萬事萬物中發現事物本身的特點,可以歸納成自己的語言。而觀察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我們的基礎繪畫學習中,尤其是素描的學習。在我們進入大學的時候,很多學生的觀察方法是有些誤區的。正確的觀察方法首先要從整體入手,局部比較,再回歸到整體。尤其是畫面的安放位置、整個繪畫對象給我們帶來的感受是需要備受關注的,這要求我們在畫畫時,必須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在畫的過程中會訓練我們及時調整局部和整體的對比觀察,學會同類比較,把我們主觀的認識和客觀的觀察做比較,會發現一些不同于以往認識的元素,提高我們設計類元素的積累,這個訓練將會使我們的觀察產生一次質感的升華,對后期專業設計的學習會非常有益。
三、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
造型能力是培養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懂得了觀察,不懂得怎么表現出來,也是沒有成果的,這關系到傍觀者怎么欣賞,怎么能讓其他人知道你的想法,這個時候,表達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表現的是不是心中的那個感受,就對造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了。曾有大師這樣評價,在設計領域,設計,軟件決定了你的下線,繪畫決定了你的上線。作為設計專業的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法能力,掌握一定的表現手法,甚至要求我們挖掘適合自己的個性表現方式。在表現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我們便可以站在基礎上來做創新。讓我們表達自己的創意時更加的心手合一,在表現方式上也能準確自如的表達我們內心世界的想法,成為我們自己的表達語言。
四、創意思維能力
只會繪畫的人也許可以從事美工,但會繪畫并且會設計思考的人那就是設計師了。創意對我們設計專業是不可或缺的。在專業的基礎課程學習中,它將成為一個思維演變的過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是藝術設計專業由基礎繪畫轉向專業設計的過渡,是培養我們創意思維方面的一個便捷的徒手繪畫。一般我們不經意間接觸的事物,可能會激發我們的靈感,形成有創意的作品。但靈感是稍縱即逝的,因此,在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課程的培養中,根據學生獨特的興趣點,發散我們的想象和思維,培養我們的創意,從一個物體出發,延伸出更多的聯想和想象,這種課程的訓練會使我們的思維角度大大拓寬,面對不同類別的事物,會有一套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創作出有內涵、有思想的作品。
五、色彩的修養
色彩在設計類專業中是一個無可替代的設計要素,是表達創意的一個強大的組成部分,它具有很強的情感特征,有著非常強烈的感染力。我們所面臨的專業需要色彩實用性更強,就這一點,就需要我們提高自己的色彩修養,能根據各個不同的領域搭配適合的顏色。針對這一目標,前期我們所學習的色彩及設計色彩課程主要是為后期設計中的色彩搭配服務的,在這一基礎階段,我們主要通過實踐練習來認識色彩,提高色彩的修養。認識色彩的特性,比如冷暖、前后、輕重等等關系,感受同種色相下明度、飽和度不同所產生的視覺效果,掌握色彩空間的獨特體現方式,掌握各個不同顏色的心里效應,通過了解各個時期派別的特點了解色彩的歷程,通過平時的練習來培養、激發自我的色彩情感,培養出具有個性審美特征的色彩元素,提高色彩的修養和運用能力。
六、審美能力的提高(時代審美精神)
具備最基礎的藝術素養是我們做好設計的基本條件。同時這一點也直接決定了設計作品的成敗。而審美能力的提高,會讓我們的藝術眼光更加的敏銳,從而可以從生活中的萬事萬物來發現美、提取美的元素。而在基礎繪畫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審美能力是貫穿于整個過程中的,是通過我們接觸的作品背景、評價等等和平時的繪畫練習來提高我們的審美的。學習基礎繪畫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關于構圖、色彩的冷暖、明度、肌理、造型、質感等等很多元素,這些元素的運用與經營,手追目思,審美價值就在這些學習和訓練中形成。[1]藝術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中西方無數大師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藝術是來自自我內心深層次的挖掘的。正確的觀察方法、造型表現能力、色彩的修養、創意思維、審美的意識等等這些都對我們設計的產品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這些意識、修養是需要經過基礎繪畫的鍛煉,長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做到的。我們必須理論結合實踐同步進行,才能讓我們的設計站在一個高的基點上,做出更好的設計。
作者:吳美雙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1.陶瓷繪畫的藝術文化性
中國陶瓷藝術在歷史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文化,在藝術表現中也呈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哲學觀念和與時俱進的審美需求。
2.陶瓷繪畫的工藝性
陶瓷繪畫之所以能作為一種裝飾性的工藝美術,與它的審美性和物質材料的天然屬性有著密切的關系。美感與材質是其藝術創造中重要的藝術元素。通過種種繪畫技法在瓷器上進行繪畫,既弘揚了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繪畫藝術,又為陶瓷藝術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
3.陶瓷繪畫的藝術價值
藝術總是隨著時代的文化特點、社會背景不斷轉換藝術語言而獲得發展,而陶瓷繪畫藝術隨著社會文化思想的多元化發展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所謂藝術價值,主要是指作品中呈現的個性和風格具有的利用性和創造性。一幅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越強烈,它的藝術的價值性相對也就越大。以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為例,其不管是在構圖還是在色彩的選擇上,都充分體現了明清時期的繁榮與昌盛。而景德鎮作為聞名中外的瓷業之都,更是將陶瓷繪畫藝術推向世界。
二、現代藝術設計的研究
1.藝術設計的發展
從原始社會人類開始使用生產工具起,設計就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隨著人類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審美意識也越來越強,設計更具有了象征性。如,從遠古陶器的紋樣中可以看出人類對當時所見所聞的記錄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設計也具有抽象性,這些紋樣都是人們從現實生活中創造出來再對其進行抽象化而得到的。設計首要的是功能性,其次強調美感與裝飾性。這時的藝術設計還只是單一的存在。在世界范圍內,各種文化運動層出不窮,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進步,各種藝術流派不斷發展,這時的藝術設計就更具有了多元化的氣息。
2.現代藝術設計的多元化
藝術設計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設計是伴隨著生活而來的,由于地域性差異,世界各地形成了生活、文化、設計的多元化格局。藝術設計多元化的內涵既是靜態的,又是動態的。而現在的藝術設計大都側重動態多元,是對靜態多元的繼承、發展和再創造。藝術設計的多元化發展是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不僅符合這個時代多元化發展的規律,而且符合人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更符合藝術設計發展的進程。3.現代藝術設計的價值內涵現代藝術設計還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設計的目的不僅是讓商家適應當今的市場需求,謀得利潤,而且是要完善人們自身的審美,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人們的思想影響著設計的方向,而藝術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積累,也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自身生活的質量,這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梢哉f,藝術設計衍生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務生活、超越生活,最終回歸生活。
三、現代藝術設計中融入陶瓷繪畫的價值
人們當前面對的是不斷創新的世界,國外的各種藝術思潮也在不斷沖擊中國傳統藝術,全新的思想和觀念的涌現,使中國傳統藝術受到影響。陶瓷繪畫也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單純的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而如何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融入陶瓷繪畫,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陶瓷繪畫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意義重大,它是陶瓷藝術面向現代化、緊跟時代步伐的重要體現。其價值體現為:第一,文化價值。就陶瓷繪畫而言,其發展體現出來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都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既繼承了傳統繪畫藝術,又使現代藝術設計有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第二,審美價值。隨著藝術設計的發展,陶瓷繪畫藝術在藝術市場的份額也越來越大,而陶瓷繪畫融入現代藝術設計,會使更多的陶瓷收藏愛好者、藝術領域的經營機構關注陶瓷繪畫。所以,人們對陶瓷繪畫的審美與價值判斷也應該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而有所更新,將陶瓷繪畫融入現代藝術設計,更能體現其價值。第三,經濟價值。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消費者的審美觀念也隨之不斷更新。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中提到了“顧客至上”這一理念,而現代藝術設計融入陶瓷繪畫,更貼合消費者的心理,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藝術設計; 繪畫; 關系
人類的歷史有很大一部分也可以稱做是一個設計的歷史,而藝術設計在現代繪畫的基礎上,可算做是一種延伸。藝術設計運用創造性思維,從整體和具體細處都屬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對總體的安排和結構的處理運用邏輯思維為主,對造型和表面裝飾的處理運用形象思維為主,二者不可截然分開,而是相互交替進行。
在文化發展過程中,繪畫與藝術設計對其影響深遠的感觸莫過于平面設計人員。設計者不但要具備繪畫的基本造型技能與審美意識,在商業文化產業的運用中也需要特殊的理解和創造性。
一、共性與共同面對的問題
現代繪畫與平面設計同樣都是個性的表露?;仡櫪L畫的發展史就會發現,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師都曾經創造過極端個性化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畫家、設計師們,尤其是現代派的一些大師,他們在創作時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其作品的社會性。在某種意義上說,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現在個性化上,通過作者對美的形式法則的特殊理解而存在著。任何一個偉大的畫家、設計師,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個性,創作者必須把自己個人的主觀意志潛能釋放出來,最大限度地表現自我。
然而,現代繪畫與現代藝術設計設計在這個飛速的時代所產生的弊端主要是因為早已經歷過繪畫造型的鼎盛期,而期更能突破前人的思路,求得更開闊的道路而采取個性化的創新手法上。當今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世界,要反映這一時代特征,是設計工作者的主題。架上繪畫現狀低迷,而西方的藝術設計手法又繁復多樣。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樣式結合,多樣化表現藝術性主題。而很多藝術品只考慮創新,增添怪異手段,而缺少了考慮審美的方向性問題。
二、差異與調和問題
設計與繪畫最大的區別是否依賴商品。設計作為商品具有包裝價值和使用價值本身就是為市場服務的。設計的最終價值來源于客戶的滿意,商品價值的實現,市場需求的滿足。設計師必須揣摩客戶的心理使方案得到通過,;另一方面,客戶可能對市場的把握、了解遠勝過設計師,設計師繳盡腦汁的創意想法最終還是依附于客戶的評審。設計也依附市場這根指揮棒。而繪畫的本質是實現對美的追求。繪畫與設計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運用,不僅僅體現在"個性化"與"依附性"方面,還體現在對形式美的規律追求的差異性上。
三、設計借繪畫所用
繪畫對美感的追求還表現在材質,肌理和表現手法上?,F代繪畫綜合材料的運用表現在撲朔迷離的肌理運用上。繪畫也用混沌含蓄的有限筆墨表達意境,這些手法在設計中也偶爾能見到,只是借用繪畫的表現手法或借助繪畫元素來完成設計的段落而已。例如有的設計作品從表面上是追求繪畫中的空靈和氣韻,更深刻的是用圖形元素溶入到現代設計原理的圖形構造中去了。這種類似繪畫的空靈美,只是設計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現代主義設計主要從意識形態出發,將之放置到現代主義運動中的大背景中去?,F代主義的運動產生的影響使之不斷發展。而設計活動的自身特質和發展變化規律,也影響到我們對其它相關設計活動的理解。設計中的技術和藝術都影響著設計史的發展。設計中的技術與藝術兩者互不可缺,兩者完美結合可以造就優秀的設計,而反之卻造成失敗的作品。
技藝的完美結合成就了手工業時代藝術設計的輝煌。新藝術運動打破了維多利亞時期的矯飾風格向大膽創新的方向發展。 "新藝術"也同樣在藝術和技藝方面找平衡點,保持傳統藝術的精髓?,F代藝術設計中的客觀化也得益于繪畫,這種趨勢始于塞尚,發展于立體派和抽象主義。而藝術觀點的要旨是結構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塞尚認為什么外部條件和結構都不能改變事物的結構,而藝術家必須把事物納入這個秩序中來,使事物成為結構中的有序。他嘗試用結構的觀點去認識和概括一切對象。立體主義的現代運動也受益于此思潮。他們將幾何方式推向及至也屏棄了空間透視,強調理性規律在真實中的表現力。畫家自身的繪畫語言具有的抽象張力創造了新的世界。
現代藝術設計遵循理性主義,用幾何形體和簡約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觀對象,成為大機器生產的必然和最佳選擇。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誕生了現代主義設計。荷蘭"風格派"和俄國構成主義。嚴格遵循幾何式樣,追求那種來自于機械的嚴謹與精確。努力尋求與工業化時代相適應的藝術語言和設計語言。從荷蘭"風格派"和俄國構成主義設計中我們能看到,技術和藝術達到了最佳的結合, 同時,也正因為這種最佳結合,現代主義設計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最穩定、最具影響力的設計風格,以至在后期發展為風靡全球的"國際主義"風格。 "國際主義"風格的形成就可以看做是國家大工業化形成的衍生形態。設計與繪畫藝術的平衡也是動態的,而技術的發展和日趨成熟也促成了藝術多元化的發展。
作為設計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響力的設計活動,現代主義設計的形成的內因和外因,它的確切定義、面貌特征、持續時間和波及范圍等等,都極其復雜,而現代藝術本身、現代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互動關系中也有許許多多細致的問題等待我們的分析整理。設計中技術與繪畫藝術是互為的關系,它們互相滲透和吸收對方的精髓?,F代藝術中的客觀化趨勢與現代主義設計的聯系,現代主義產生的內在動因,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對現代繪畫與設計之間發現更多千絲萬縷的聯系。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自然物的描繪中往往融入了一種圖形化的抽象符號語言。而現代藝術設計不同于架上繪畫,它是需要一目了然,簡潔明了概括性極強的?,F代設計運用多元手法突出重點,將不同比例、時間空間所寸的元素相結合,運用象征予人啟迪。構思超載現實,構圖概括,形象夸張鮮明,醒目地渲染主旨事物,賦予畫面更廣意義。而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靈之感,以無形表達有形也在設計中被極好的利用?,F代平面藝術設計大師也以意念為先,用形得神韻;不斷創新;靈活取用為創意原則,和中國山水畫的表達方式類似。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西方的現念相得益彰。更有作品運用了中國的水墨技法和現代電子技術特殊的肌理效果,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文化感染力。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衡和內在的節律,強調變化中的均衡,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衡和內在的節律,強調變化中的均衡,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在我國的藝術設計作品中,動與靜、疏與密、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中也屢見不鮮?,F代招貼藝術設計也大量的運用了古代或現代的民間工藝。概括多變的形式之美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從而也給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豐厚的養分來源。而復雜到單純,豐富到簡練的提煉過程,也是我們從傳統繪畫中走出所造就的。
關鍵詞:藝術;設計;繪畫;藝術性
設計與繪畫藝術關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響。繪畫藝術是基礎,在設計中深入應用繪畫藝術,才能設計出更加優秀的作品。設計對社會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全新的形式與活力也成為繪畫靈感的源泉之一。設計使繪畫等純藝術增加了一些科技感和更多的可能性,而繪畫等純藝術為設計增加了藝術性。
一、繪畫藝術對設計的影響
1.繪畫藝術是設計的基礎
繪畫藝術是是一切藝術活動的開端,是開啟藝術活動的使者。繪畫是提升審美的唯一途徑。通過學習繪畫,提高審美能力、造型能力、認識設計規律。最為關鍵的事情是通過繪畫讓這些知識進入人的思想之中,成為設計的源泉。同時,設計離開了繪畫藝術也會失去生命力,繪畫藝術對于設計而言有著對造型語言的原發性意義,畫家與設計師都要具備很高的繪畫基礎、藝術素質和高水平的審美情趣。早期,有許多畫家本身也是設計師。列奧納多•達芬奇不但把傳世之作《最后的晚餐》留給后人,還有許多設計性的發明創造。設計過橋梁、教堂、圓屋頂建筑,還成功地制造了自行車、連發大炮等等。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不僅從事繪畫創作,同時還參與建筑設計。拉斐爾的建筑風格如同詩歌一般絢麗、溫和、優雅,在《雅典學派》中表現,特別是室內優美裝飾,給予后世很大的影響。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圣彼得大教堂圓頂時至今日仍然氣勢恢弘,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1919年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建立,標志著現代設計教育的誕生,作為世界上第一所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的學院,它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現代主義畫家康定斯基、伊頓、克利等人都曾以基礎課程教師的身份主持過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基礎繪畫教學。其中色彩專家約翰尼•伊頓創立的“基礎課”,更是奠定了現代設計體系教育的發展基礎。目前,世界各國設計學院的教育體系,均以繪畫作為教學基礎,意在培養學生的造型,審美,鑒賞能力。
2.繪畫藝術推進設計的發展
繪畫藝術作為設計的基礎,還為設計研發視覺形式語言。延續設計的生命力既要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做支撐,同時也依賴于視覺形式語言不斷變革與發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設計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繪畫的發展史。設計離不開繪畫的參與,在其發展過程中視覺形式語言的變革都是因繪畫形式語言的新變化而出現的。荷蘭“風格派”創始人蒙德里安,他不再畫眼睛看見的實物,而把繪畫語言限制在單純的色彩和幾何形象上。
二、現代設計對繪畫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及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設計對繪畫的反作用愈發明顯,己成為新時代的主流,西方現代派繪畫諸派別的發展演變正是設計因素推動的結果。在康德、叔本華、尼采、馬斯洛等人的哲學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下,一部分畫家逐步擺脫理性的壓制和傳統思維的束縛,藝術上不再滿足于對客觀的再現,強調重視感性、直覺和下意識活動,突出內心的“自我表現”?,F代主義繪畫藝術運用設計的元素,強化了視覺意識。包括后來的表現派、抽象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等等,都具有一定的設計感。從造型、色彩、形式上來解讀繪畫藝術特質更能發現其設計元素。
1.造型方面
繪畫受構成設計影響,把點、線、面作為一種抽象的符號提取出來,在西方現代派繪畫的造型語言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呈現出它獨有的藝術魅力。如俄國藝術家康定斯基在他的作品中直接以點、線、面、色塊等純抽象的造型因素來表達感情。不同的幾何形狀、不同的色彩、自由的平面化構圖形式,各種視覺元素水融、彼此呼應,構成了動靜相宜,豐富和諧的繪畫世界。吳冠中說過,“我自己作畫,一想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時竭力追求意境”。他對繪畫的形式構成有很深的研究,繪畫作品多以點、線、面的構成形式美感為基本要素,其油畫代表作《獅子林》《橋之美》,就是點、線、面的完美結合。
2.色彩方面
色彩是畫作中使人感動的重要因素。寫實性繪畫的色彩注重真實性的反映,而現代主義繪畫的色彩突破了色彩對事物形態依附的固有屬性,淡化了描繪物象的色彩變化規律和客觀存在狀態,注重表現畫家的個性追求、主觀情感和審美理想??刀ㄋ够摹都磁d31號》的畫面中只能看到各種顏色和線條的組合,整幅作品脫離了現實對象獨立存在,色彩和形狀本身構成作品的全部。作品上,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仿佛跳動的音符,發出急緩、輕重、高低不同的樂調;而線條就像樂譜上的重音、停頓、休止符一樣。
3.藝術形式美法則的運用
形式美法則是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等內容。在現代主義繪畫中,畫家通過運用形式美法則進行打散、分解、重組、排列、并置、重構等設計手法,從而構成全新的視覺效果。如畢加索的《奧爾塔•德埃布羅的工廠》,把工廠實際形狀加以破壞,把房屋分解成許多形體,并進行了重新組合,排除了傳統觀念和畫法,用簡化單純的手法綜合概括地描繪,得到了一個新的統一的“三度空間”,讓觀者有一種新奇的審美享受。
4.綜合材料的運用
現代繪畫對綜合材料的使用已到了隨心所欲的境地。通過不循常理的材質肌理的運用,以達到變化多端的效果。如杜布菲的畫面表層幾乎什么材料都可以接受,其中包括水泥、瀝青、砂石、泥土等。柏洛克拋棄畫筆拎著顏料桶滴、灑、潑、甩向鋪在地上的畫布,他似乎是更接近在追求著“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
三、結論
設計與繪畫藝術相互影響、交融共進、不可分割。只有正確理解設計與繪畫藝術的使命、特點、異同與發展,才能對兩者的關系有客觀的、深刻的、科學的認識,這對藝術教育與實踐探索才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豐子愷.繪畫與文學繪畫概說[M].文藝出版社,2001,8.
[2]廖少華.設計概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3]王受之.世界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